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04-06杨丽琦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正方形创设情境

杨丽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创造能力,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加轻松,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下列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验证猜想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学生大胆猜测、自由畅想,自发地产生了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猜想、动手实践、自主验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说:“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正方形,你能否大胆猜测一下,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说:“我猜可能是100。”生2说:“我猜可能是1000。”……然后我启发学生说:“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动手试一试。”学生听了,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学生有的用尺子测量起正方形的边长,有的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摆。

二、优化作业结构

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是通过练习形成的,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技能,发展智能,在优化练习结构方面应着重体现练习设计的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趣味性。典型性,就是在设计练习时注意选择最一般,最具有典型特征的题目,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练习,既体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针对性,就是在设计练习时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有的放矢,设计练习,通过对比辨析,达到鉴别分化的目的。综合性,就是在练习中要注意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沟通,形成知识系统,培养学生能力。如:在学习“比”的知识后,把有关“倍”、“分率”、“百分率”、“比”这些不同类的概念和应用题结合在一起,编成题组进行综合练习。

这样设计还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面向大多数,前面题目差生可以接受,学有兴趣,后面题目可培养优生的思维广阔性,促使学生发展思维开发智能,从而全面提高素质。趣味性,就是在设计练习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解题情境,选择灵活生动的习题,引发学生的解题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解题中品尝学习乐趣。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乐于学习,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个负担。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允许学生在本学习小组中交流订正后再交老师批阅。

需要说明的是,优化作业结构,还要严格把握作业份量,把课本习题分为预习、边讲边练、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几部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解答,不随意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从作业堆里解脱出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负担也不會过重。

三、在“玩”的活动中学习

玩对孩子来说就是生活,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为了适应将来的劳动和工作的一种准备。而数学知识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如游戏、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学生的生活中,游戏和学习是互相渗透的。把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发展机会,从而体验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

例如,教学 “位置”一课,从“摸鼻子”的游戏引入教学,让孩子们运用本课的重点内容——方位词“上、下、左、右”来指挥,帮助被蒙住眼睛的小朋友摸到鼻子;又设计“听口令做动作,比一比谁反应最快”这一环节,进行巩固提高,达到熟练程度。这样巧妙地把知识和游戏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初步学会了方位词的用途和方法,观察、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例如: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1)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2)第一种车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200元/天,哪种方案费用最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验证猜想;优化作业结构;在“玩”的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乡河源完小)

猜你喜欢

正方形创设情境
重构正方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超级变变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移火柴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