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方言、普通话和英语中“时”的比较
2021-04-06张晓楠
张晓楠
摘 要:昔阳,别名乐平,山西省晋中市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山西表里山河,地形封闭,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都较少,山西方言保留着很多中古音韵特征和语法特征。选取昔阳方言中有特色的语气助词如“嘞”“啦”“呀”等词为研究对象对昔阳方言语法面貌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通过和否定句和疑问句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的对比,揭示汉语和英语语法差异,提出汉语是有时的语言,且方言是三分时的类型的观点。
关键词:昔阳方言;普通话;英语;时
昔阳方言词“嘞”对应普通话进行时态“正在”“在”等词并且对应英语”v-ing”形式,方言词“呀”对应将来时态“将要”“要”等词并且对应英语”will+be”形式,“啦”对应完成时态“已经”等词且对应英语”have/had+done”形式。昔阳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较多,例如:嘞、来、呀、哇等,下面举例论证:
“嘞”用在疑问句、否定句、陈述句末尾,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呢”,有时也有“咧”的含义。
(1)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语气,一种是表示动作尚未进行或正在进行,状态正在持续,常与还、着、正、在搭配。在英语中对应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结构是”be+v-ing”,只对应英语进行时。
(2)用在否定句中,表达强调语气,常和“还”连用,如:“他们结婚还没二十年嘞。”“他考试那趟儿还没感冒嘞。”在普通话中相当于“哩”。对应英语中的多为完成时态如现在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等,结构为”have/had+done”,但也出现在过去将来进行时中,如“他说他还不回来嘞”,表示一种“不到时间、还不该回来”的语气。
(3)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可用于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中。如“谁去弄弄这嘞?”“明儿是你还是他值班嘞?”“你是坐车还是走嘞?”其中普通话的“呢”表示疑问不能用于是非问,而昔阳方言可以。问句在英语中对应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且多出现在现在时和将来时一般疑问句的答句中。
“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末尾表示动作或事情曾经发生过,不出现在否定句中。见于典籍的例子如《西游记·第二十九回》中:“哥啊,知道是甚缘故,我们且去来。”
(1)用在陈述句尾表示不久前曾发生过的事或动作,是肯定全句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他昨天看剧来。”“他去来来,你没在而已。”(强调他肯定来过这件事)对应普通话的“来着”和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结构是”主+did+sth.”
(2)用在疑问句句尾,表示对不久前发生的事有疑问。例如:“你昨天下午做甚来(来)?”“他说甚来(来)?”第二个“来”均可有可无,同样对应普通话的“来着”,说明第二个“来”已经成为相当于动态助词“着”的虚词。“他去哪儿来来?”中的第一个“来”有趋向补语义,不可省略。在英语中对应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等表示过去意义的语法范畴的特殊疑问句中,结构是”Where/What/Why…+did+…?”
“哇”用在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末尾表示测度、提议、商量或希望得到证实意味。
(1)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测度的語气常和恐怕、大概等搭配。“嘞”和“哇”在昔阳方言中常常连用,例如:“只怕他不会同意哇。”“大概是今天考试嘞哇。”英语中表肯定语气时,多对应现在时,没有特定的词形变化。
(2)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主观上有肯定倾向,希望对方证实,是一种揣测语气,如“咱明天放假嘞哇?”“你就是小李哇?”有的句子虽然用“哇”但肯定的语气较重并不是真正征求对方的意见,如“你去过山西哇?”在英语中多用于现在时,没有独特的词形标志。
“呀”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末尾。
(1)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是一种肯定的语气。在英语中“呀”对应英语中的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一般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方言中的“呀”对应普通话的词汇手段“要”“将要”对应英语的将来时,结构为”will+do”.
(2)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命令、建议,是急切不耐烦的语气。如:“我让你给我带东西了呀,你是不是忘了?”“今天是周末呀,还不让我多睡一会儿。”在英语中是现在时态。
(3)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事态尚未出现变化,是询问或急切等待回答的语气,在将来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中都常出现,例如“你明儿五点写作业呀?”“你明儿五点做甚呀?”“你是去呀不去呀?”“谁去扫地呀?”“谁报名呀?”
“时”作为一个语义范畴是跨语言普遍存在的,而“时”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准确地说是用语法形态手段表达的),却只是部分语言才有的并非所有语言都有。“时”作为一个语义概念,有两个区分:一个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另一个是事件所耗费的时间,即一般所说的时段。汉语被认为是有体无时的语言,而英语是有时有体的语言。我认为汉语是有时的语言,原因首先在于汉语中存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如“今天、昨天、明天”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当然在英语中也有大量相关词语如“today,yesterday,tomorrow”等。其次是因为在多数语言中,被语法化的通常是时位。具体准确的时位用特定的词汇形式来表达,但也有的语言中语法化的时位也能表达相对较为具体的时位。汉语虽欠缺词形变化,但却用语序和虚词表达时量和时位,如上述所举的方言语气助词如“了”“嘞”“啦”“呀”都可展现时量和时位。例如“我吃了饭了。”中l1就是汉语将来/非将来时间二分法的生动体现,l1表过去且已经完成的动作,再如“我去吃饭呀。”中“呀”就是表示将来的时间。对比英语,英语是非典型的二分时的语言,表现在过去/非过去的对立,英语用“V-ed”形式表过去,而表现在和未来时间的都没有特定的词形变化,表未来时用”will/shall+do”,动词形式和现在时并无区分,从时标记来看现在时和将来时没有用同一标记,因此英语不属于典型的二分法语言。但是在方言中有完成/进行/将来三种类型且都有作为标志的虚词,这是笔者的新发现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王炳茗.《榆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语文文字学术研究》.
[2]张秀.汉语动词的“体”和“时制”系统《语法论集》中华书局1957.
(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