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基本训练中打开喉咙与气息的相互作用关系

2021-04-06位云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萧瑟喉咙咬字

位云蛟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一、前言

不管是顶级歌唱家,还是职业声乐爱好者,在对美声唱法的技巧上,总是围绕着气息,喉咙,腔体和横膈膜几个点来讲。但是都对美唱的看法有不一样的观点和态度,大部分的大师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其他的为辅,少数以后两种为主。造成这种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在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接触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再加上对美声的爱好者,针对不同嗓音条件而有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不同的大师造就了不同的方法,另辟蹊径,使其为有独特的技术方法来适应不同的嗓音条件者。

二、打开喉头与气息孰轻孰重

对于歌唱基本训练中的打开喉咙和气息之间的关系孰轻孰重?笔者认为打开喉咙第一步,气息才最重要。以前认为打开喉咙是最主要的,而在研究生学习之后,认为气息才是最重要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始接触声乐启蒙的时候老师跟我讲最多的就是打开喉咙,追求音量,而对于气息的训练是较少的,可以说几乎没有,因此往往对于气息不够时心理总是有阴影的,害怕演唱此类作品。研究生学习后,自己的认知能力还有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接触的大部分声乐作品都是咏叹调,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咏叹调所要求的声音技巧非常高且细腻,比如高弱的演唱技巧、先弱后强、先强后弱和大乐句演唱时的气息保持等等,让笔者转变了思想,原来气息是贯穿整首歌曲的中心枢纽,所以我始终也同意这样的观点:不会运用气息就不会唱歌。那么会用气息以及能巧妙地用是需要经过多年的反复练习和琢磨才能达到的,除非有领悟能力非同一般的能直接做到。也可能会有人说何必把两者分开来谈,打开喉咙和气息运用本来就是同时的,不存在谁先谁后。这个观点我当然认同,但要知道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节课上老师强调的喉头问题、气息问题、声音靠前靠后等等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很多学生对于喉头放下或者气息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甚至训练好几年都没效果,那就需要在整体的基础上,将部分单独练习。接下来谈打开喉头的问题。

三、如何打开喉咙:放松下巴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初学者,对于老师所讲的喉头放下这类问题,总是抓不到要点,要么出现僵硬的表情要么下巴僵硬,主要因为初学者对于美声唱法的认识误区,他们思想里对美唱的理解就是需要用比较夸张的面部表情、做作的声音以及僵硬的肢体动作来完成,但是却忽略了在“最自然”的状态上完成的。那么如何打开喉咙,放松下巴?这是初学者都要经历的学习,打开喉咙我们会想到需要吸气,吸气也有各种方法,比如说闻花香、打哈欠等,笔者认为通过闻花香的吸气方法不如打哈欠吸气,当我们打哈欠时,不是说嘴巴张到最大程度,而是想打打不出的半哈欠,半哈欠时上颚和喉咙都处于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喉咙自然向下,下巴处于松掉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时保持喉头的位置,有意识地来控制它不要往上跑,此时是我们美唱方法上打开喉头最理想的状态。有的学生在打开喉咙时会看到一副比较吓人的面孔,面部的器官没有任何表情,可以想象,这样他们是永远进不了声乐的大门的。打开喉咙的前提一定要嘴角上扬,这样学生就已经一只脚踏入声乐的大门了。那么我们在训练打开喉咙的时候,主要以“wu”母音为主,能让学生视听觉上直观的感受到喉咙打开的状态,其次以“a”“ao”“ou”“yu”开口音进行训练。

四、如何训练气息

上面我们讲到了气息的问题。气息不好的初学者往往是因为横膈膜力量抵挡不够,而造成漏气,吸得不到位,气息僵硬,演唱不完一乐句就憋得不行等等这些困扰。真正意识到自己气息不够是在考研究生时,当时接收我的导师直接指出我的嗓音问题,号挺大,就是气息浅声音虚没有根,这是我学声乐时就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为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练习气息,是笔者在研究生时着重练习的技巧之一。气息的训练不是说一朝一夕,而是坚持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我现在教学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气息不够,吸得浅,漏气等问题,而大部分同学们的意念不够坚定,主动性差,因为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气息的针对性训练就不是很强,那么自然而然的也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方法去演唱歌曲以及处理歌曲的气息问题。对于气息的针对性训练,经常会要求学生练习以下三种方法:

(1)慢吸慢呼。吸气的时候用五秒钟去吸气,感受到胸腔以及横膈膜向外扩张的感觉,然后保持气息两秒再往外吹气,用30秒的时间吹气,这种方法在演唱抒情歌曲中能够较多的运用到。

(2)慢吸快呼。那么慢吸气的方法同第一种方法一样,呼气时,我们需要果断迅速地向外吹气,就像吹蜡烛一样,这种方法适合歌曲情绪大起大落,有很强的表现力的这样的作品。

(3)快吸快呼就是我们所说的“狗喘气”,那么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明显地体会到横膈膜的运作规律,这个训练可以让学生演唱节奏比较快,带有花腔或者跳音的歌曲。那么我们在歌曲演唱时如何运用“这些”气息呢?

接下来以一首中国声乐作品《风萧瑟》给大家讲解一下。

声乐作品《风萧瑟》主要对刻画出了子君的人物性格,结合了艺术把子君的心里路程刻画的入木三分,犀利准确的文字加上别具一格的艺术处理手法,将《风萧瑟》谱写成一首凄美抒情、感情变化强烈且细腻的声乐作品。《风萧瑟》利用曲式结构的自由表达了子君的无奈和不解之情,通过速度的快慢变化表达了子君的情感波动,将自己心中的不满表达到极致,语气层层递进,感情一气呵成。《风萧瑟》这首作品主题突出、歌词丰富多变,旋律美妙而富有层次,对演唱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气息运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更要把控好情感表达,处理好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才能将这首咏叹调的灵魂表现出来。

五、打开喉咙之咬字与吐字的处理

要唱好《风萧瑟》这种民歌类型的声乐作品,更好的表达和传递曲目中的信息,就必须将咬字吐字清晰这一基本功练好。演唱时一定要保证歌曲的流畅度与专业性,更要做好细节,咬字一定要准确,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拿捏好尺度,咬字时处于咬住与咬死之间,不可多一分亦不可少一分。

“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的迷惑。”这是曲目的开头,字面上看是对秋风天以及落叶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出一个肃杀的秋季,这就寓意着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以及人生的迷茫,在演唱这句的过程中应该用较弱的音量进行吟唱,演唱者要保持自己的呼吸均匀流畅,使用高位置低声进行演唱,音色方面尽量暗淡,这样能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无限的愁思和感慨这样就更容易产生共鸣,将女主人公那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来。

声乐作品《风萧瑟》21至34小节中“你突然袭来,暴风雨……”这部分,这句随着感情的推进突然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怨恨和愤怒的情感,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你突然袭来”“把那甜蜜的”这几个字,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让口腔里面有充分的空间,喉位稳定住,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然后挂在高位置上,不能让声音调下来,把字说清楚,每个音唱准确。后面的“暴风雨”“笑声淹没”,在演唱的时候首先保持喉位的保持和稳定,口腔里面打哈欠的状态,体会气息与横膈膜的对抗,然后咬字要清楚,唇齿舌的配合,尤其是嘴唇部分要使上劲儿,有利于我们把字吐清楚。演唱这部分应瞬间增加音量,这样可以体现出主人公悲伤、不满情感的爆发,带动听众的感情。后面的部分“啊,生活啊,生活……”这几句在演唱的过程中情感升华,女主人公的情绪越来越强烈,除了腰部气息的对抗外,喉部的保持也非常重要,咬字时注意通过加重音的方式让每个音有爆发力。结尾处旋律节奏逐渐变缓,回归“平静”。

六、气息的处理

气息在这首声乐作品中如何运用,笔者将有针对性的讲解。“风萧瑟,叶飘落……”这样歌词一经唱出就可以听出主人公的惆怅与哀愁,这一段在气氛烘托下运用慢吸慢呼的方法,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并将气息均匀的吐出。21至34小节中“你突然袭来,暴风雨……”这部分随着感情的推进突然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怨恨和愤怒的的情感,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运用快吸快呼的方式,这部分提前准备情绪的渲染,每一乐句的换气都要一快速吸气为主,瞬间增加音量,节奏上有渐快的趋势,强弱的转变,要以体现出主人公悲伤、不满情感的爆发为主,带动听众的感情,该段是此部声乐作品情感的高峰,也是最精彩的地方。35至73小节“美好爱情……”至“啊,生活啊,……”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气口,注重换气与曲目情感表达的融合,切记并不是“一句一换”,若是长乐句,可以在小乐句结束时进行换气,否则将会造成乐句情感表达不连贯或者演唱者气息不足影响情感不到。93至97小节,需要借助用渐弱的声音来表达主角那种达到顶点的悲伤,气息要求平缓,换气时应做到深沉、缓慢。结尾部分旋律节奏逐渐变缓,最后结束,表达出女主人公那种深沉与控诉的情感。演唱过程中的气息运用,演唱好一首歌曲最关键的就是熟练地运用气息,较好的换气技巧将支撑你的整个表演过程。对于较高难度的歌曲,更有甚者连音和长音贯穿全篇,这就要求演唱者用激情澎湃而又洪亮的声音将每一个需要唱完的节拍拖住,表演者一旦出现了气息紊乱、换气不规律的情况,就不能很好的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结语

由上文谈到的打开喉咙与气息的相互作用关系中我们知道,打开喉咙第一步,气息才最重要。但是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的去看待,打开喉咙与气息,它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两者是相互的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两种分开来谈。在打开喉咙的同时,气息才能更好的运作。反之,只有气息在很好的控制之下,才能获得更好的歌唱状态。

猜你喜欢

萧瑟喉咙咬字
风萧瑟
我的1919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喉咙里的奔马》创作谈
喉咙里的奔马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驱散萧瑟感
歌剧《伤逝·风萧瑟》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