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结合探究

2021-04-06闫浩稼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教师应音乐

闫浩稼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0)

一、前言

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期,那时,我国社会极其动荡,通商口岸的开放使西方的音乐文化来到了中国,加之国内许多有识之士的学习传播,学堂乐歌便流行了起来,开始大多是一些填词的歌曲,也就是拿外国的曲调来进行重新填词,这便是最开始的启蒙音乐,再到后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兴起,各种音乐变得良莠不齐,网络环境复杂并且缺乏有力的监管,随后,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净化互联网,打造绿色的网络空间。近些年涌现出了很多具有正能量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种流传最广泛,最容易让大众接受的音乐形式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流行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在当下网络时代,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音乐形式,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歌词上,都比较容易得到中小学生的认可,传统的音乐课程所教授的音乐大多是比较经典的,流传久远的音乐作品,这些乐曲很难吸引到学生。因此,在教授原有乐曲的基础上引入流行音乐则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得到满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音乐课堂是在讲解一定的乐理知识后引入经典的音乐作品,这就导致了音乐课堂乏味单一,且当下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也会随之变得活跃起来,还可以不断的发展音乐思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音乐课本就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这样一节音乐课程的教授之后,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放松,更有利于其他课程的进行。

(三)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有一些难度较大的经典乐曲,学生难以理解接受,这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流行音乐进行导入,不仅降低了教育难度,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可以使学生迅速通过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进入场景,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在适当的时机加入更多的乐理知识。从而减少了学生在学习理论方面的抵触心理。在接触到现代音乐的同时也得到了经典音乐的熏陶。不仅如此,流行音乐的引入还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场景中,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健全音乐知识框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流行音乐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数量繁多的作品中难免鱼龙混杂,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音乐作品,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中小学生的心智和分辨力还不够成熟,对于这样的事物难免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因此,流行音乐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如果总是在课堂上引用流行音乐,会给学生形成一种误导,让学生误以为现代的音乐已经取代了传统音乐,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在课堂上引用流行音乐需要音乐教师具备成熟的音乐素养。充分发挥教育机智选取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流行音乐来运用到音乐课堂中。

三、探索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一)“明星效应”,提升音乐课堂吸引力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中复杂多样的流行音乐通过各种渠道深深的影响着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中小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群体,有部分学生成为了“追星族”,笔者之前在小学实习时曾多次发现学生在课间传唱这些没有营养的“口水歌”。这些歌曲的内容多是关于“情爱”的,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今后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但由于小学生对音乐缺乏足够的分辨力,容易把一些“口水歌”当作所谓的音乐,使这些歌曲在校园里流传迅速,网络流行歌曲鱼龙混杂,教师应在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基础下,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筛选出质量较高且符合学生认知的流行歌曲。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流行音乐,逐步建立起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教育机智充分发挥流行音乐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动力,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但学生对音乐课堂能否产生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合理分析学生的“追星”心理,利用“明星效应”来提升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例如,《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表现出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充满阳光的少年形象。这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课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小小少年》,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能够启发学生面对挫折困难不退缩的流行歌曲。例如,在课前导入中,可以让学生聆听国内知名流行歌手周杰伦演唱的《蜗牛》,当学生听到自熟悉的旋律,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跟随着旋律哼唱出歌曲的歌词。这时教师马上对歌曲中蕴含的哲理做出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总结,告诉学生要像蜗牛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向前,并且坚持着,不怕任何困难险阻,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并且推荐一些类似主题的流行音乐供学生课下聆听体会。最后趁热打铁,将学生的热情带入到接下来《小小少年》的学习中去。

(二)打造视听盛宴,增强音乐课堂感染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于语文、数学这些传统的教学科目,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运用则能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音乐本身就具有氛围渲染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能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同时得到享受。这将最大程度的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例如,在学习《小河淌水》时,可以将前两年热门综艺节目《声入人心》中由李文豹、南枫等人演唱的《小河淌水》带到课堂上,歌曲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通过三位歌唱者声情并茂的表演将歌曲完美的演绎了出来。歌唱者演唱时的表情与肢体动作,再加上华丽舞台与绚丽灯光下的衬托,学生可以得到视觉听觉的双重震撼,不自觉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聆听中时,可以深切感受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感受到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了解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近些年来,经典曲目结合流行音乐的创新形式越来越多,教师应善于去发现这些有价值的音乐,并将这些曲目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给学生带了视听享受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

(三)“以生为主”,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音乐课堂中要合理的引用流行音乐,根据学生的审美水平引入合适的流行音乐,在作品的选取上要慎重,做到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共存,这就要求不仅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心智成长,还要对课堂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要对作品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然后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深化。从而实现班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层次,多方位的引入流行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争取都有思考并且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给学生预留作业,寻找类似的赞美祖国的流行歌曲,可以把学生们分为小组,在上课前演唱大家最喜欢的一首作品。让大家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将两首歌曲进行比较分析,与学生们一同探讨歌词的内容以及旋律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家对歌曲旋律熟悉并且可以跟唱的情况下,分组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演绎。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提升教育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发展趋势,音乐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生的“追星”心理,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打造视听盛宴,在流行音乐的影响下更好的享受音乐带来的价值。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教师应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