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影视歌曲《do re mi》谈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21-04-06罗婵婵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克罗玛利亚体态

罗婵婵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前言

教科书中学唱的这首《do re mi》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do re mi》前班部分。作者把自然音阶的七个唱名以及英语中与这些唱名发音接近的词,巧妙地编在一起,使歌曲十分生动有趣。整个曲风简单清新,又丰富多彩,朗朗上口,充满童趣。影片《音乐之声》是根据美国当代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创造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影片中的《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插曲耳熟能详,在全世界广为传唱。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体态律动,强调体验先于认知。它的特点是在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同时,通过发掘内心对音乐本能的反应,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感受音乐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将内心感受到的音乐快慢、强弱等要素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学习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借鉴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积极推动了我校的音乐素质教学工作,广受学生喜爱和家长的好评。

二、课程作品背景

著名好莱坞影片《音乐之声》由罗伯特.怀斯指导,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音乐之声》受到全世界亿万观众的喜爱,影片中朱莉.安德鲁所扮演的音乐家庭教师——玛利亚一改刻板的教育方法,用热情和活泼的教学方法从音乐教学入手,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自然的天性。主题曲《do re mi》更是神来之笔,让孩子们和广大观众都了解了音乐的7个音符——哆 来 米 发 索 拉西,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学习歌曲、体验乐曲的节奏、幽默诙谐的表演、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对音乐的热爱。

教科书中学唱的这首《哆来米》是主题曲的前半部分,作者把自然音阶的七个唱名以及英语中与这些唱名发音接近的词,巧妙地编在一起,使得歌曲十分生动有趣。歌曲为C大调,2/4拍,在旋律上运用了摸进等手法和灵活的句幅变化,显得简单清新,容易记忆,朗朗上口。在电影中,玛利亚教七个孩子学习基础音乐的七个音符时,即兴的把七个孩子按高矮和年纪排序,来扮演七个音符,玛利亚一人一句的教授,孩子们一人一句的学习,很快便掌握了技巧和知识,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玛利亚从而顺利开展音乐教育,为后来精彩的家庭音乐会做好了准备。影片中,玛利亚的语言、方法、肢体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体现出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的精髓。从我们音乐教师的角度观看,看到的是一场经典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的示范课。

《哆来米》是一首十分轻松明快的歌曲,节奏从舒缓到明快,随着孩子们对音符的掌握熟练程度渐进开始明快起来,到后来孩子们完全掌握音符的特点,整个节奏开始明朗开阔,几个简单的音符就可以让刚刚迈入音乐殿堂的孩子直抒胸臆,焕发出来的欢快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

《do re mi》这首歌曲简单活泼,适合刚刚接触正规音乐教育的孩子。改变授课方式呆板、课堂氛围压抑的印象,积极调动出孩子们天生的模仿能力。授课老师要仔细设计、穿插动作和表情、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们学会演唱这首歌曲,把握歌曲的总体力度、节奏以及休止符,准确的演唱长音。通过播放影片视频让孩子们与影片中的七个孩子身同感受。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到的,恰到的表现出喜悦的情感。在模仿、欣赏、娱乐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力,激活孩子们追求、热爱音乐的热情。

三、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的观点:

第一,音乐应与人的身体结合起来,一起激发人们潜在的音乐本能。根据这一点,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起孩子们对肢体支配的协调能力,使得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节奏、强弱来自然的用肢体进行表达。,影片中,玛利亚在《do re mi》这首歌曲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将音符与英语常见单词相关联,抽象音符与单词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生动。把学生以七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让他们各自扮演一个音符,进行表演,然后比赛,调动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和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第二,节奏。节奏是整堂音乐课的基础。老师应当首先掌握孩子们的身心状态,结合孩子们当时的身心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运动能力。在这堂课中,活泼热闹的场景很多,孩子们很容易亢奋,兴奋之后会带来的疲惫是老师必须考虑到的情况。每个孩子在集体参与的情况下,都自然的投身其中,努力表现自己,老师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孩子们的体力、表演努力的孩子,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鼓励孩子们根据所听到的音乐做出的即兴表演,根据情况表扬这种能力。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中,即兴的创作是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始终,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思维里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中,即兴创作是老师体现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如同玛利亚“即兴”将七个孩子扮演七个音符。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主要由体态律动、视唱法和即兴创作这三部分。体态律动能强化视唱练耳的效果,即兴创作是这两部分更高级的表现,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

1.体态律动。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中的核心是体态律动。通过观看使用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的视频,可以感受到,体态律动将人的身体作为了一种表达节奏、强弱的乐器。我们通过肢体语言,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一部分要素。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身体运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表现要素”。我们在《do re mi》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玛利亚设计了大量的动作,比如立正、拍手、转圈、叉腰、踏步的等等。表现了音乐要素中的强弱、快慢、休止。体态律动可以是一个人某个部分肢体的动作,也可以是整个身体的动作组合,还可以是一组人的多人组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肢体配合适当的多种音乐节奏,根据教学经验和音乐的积累创造出各种动作来加强表现力。

2.视唱法。在小学阶段,视唱练耳关系倒孩子们音乐素质未来的发展。它是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具体一个人音乐素质的体现,是音乐教育的结果。通过练习,训练耳朵,身体与语言、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视唱法与一般的不同。它先采用一线谱,通过读,唱音名来认谱。后按等时值读每个唱名,再练习以不同速度或临时用教鞭指谱视唱法。达尔克罗兹将体态律动运用于视觉和听觉,使其互相转换,不在停留在机械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支配身体,慢慢掌握节奏、音值、速度、力度、音高。达尔克罗兹视唱法,主要内容包含学生对乐谱视奏的能力、读音准、节拍节奏、快慢、强弱的表现;对乐曲整体风格和表现的情绪的把握,对音乐情感的处理和音乐片段旋律的记忆。课程《do re mi》给音乐教师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实践达尔克罗兹视唱法,设计好动作,让孩子们通过肢体的支配,用身体表达节奏,力度,快慢,通过身体的动作,记住歌曲的旋律。

3.即兴创作。借助即兴的创作,引导学生模仿,激发孩子们即兴的创作的想象力,它是一种有力的教学手段。引导孩子们从聆听音乐开始,从中获得情绪上的体验,带动身体的律动,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身体语言,通过即兴的动作表达出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对音乐节奏、速度、强弱的理解。需要音乐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唤醒孩子们内心各自对音曲的理解、个性感受。即兴创作或即兴的动作表达,必然是孩子们在体态律动和视唱法基础之上的表达,这也是我们通过音乐教育逐步使孩子们具备的能力。

在这堂课中,我们通过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的三个部分将课程设计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运用语言、多种乐器、游戏、演唱等多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收获

在音乐课《do re mi》中,可以参照模仿电影主人翁玛利亚的教学方法,玛利亚设计出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音乐课和音乐表演。但毕竟这是一部好莱坞制作的音乐电影,我们要具备体影片中玛利亚的创作能力,还需要刻苦努力的学习、实践和时间的淬炼。在音乐课中,引入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法,使孩子们喜爱上了音乐课,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能掌握的比较好。改变了学生印象里,音乐课呆板、压抑的课堂氛围,参与性大大提高。在音乐课堂上使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即兴创作能力,教学目标的明确,对课堂进行节奏有很强的控制力,一定要结合孩子们的情况做好适合的课堂设计。

五、结语

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非常灵活,教学理念也比较先进。运用于儿童基础音乐教育上,可以带来更多的新方法、新思路,丰富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目前,我国达尔克罗兹教育方法研究和应用还在起步阶段,特别在课堂实践上,还缺乏经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音乐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欢乐和音乐知识。

猜你喜欢

克罗玛利亚体态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迟到大王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内容分析及其对老年合唱教学的启示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玛利亚重现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