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2021-04-06高立志

光明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遗留补阳后遗症

高立志

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已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病因之一。本病由局部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所致,大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若发病一年后仍存在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等症状则称之为脑中风后遗症[1]。一般认为,脑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脑血管粥样硬化、血液黏稠度、血压、血脂等升高,造成局部脑动脉堵塞。临床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西医多对症进行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神经等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对后遗症的改善效果存在明显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因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病情等原因导致疗效不佳,需要进一步联合治疗[2]。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运用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结合内服和外治,对改善后遗症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效果[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1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5例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5.3±10.6)岁;脑中风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1.2±0.4)年。对照组55例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5.1±10.2)岁;脑中风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1.3±0.5)年。2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中风,规范化治疗后遗留肢体偏瘫、言语謇涩、口眼歪斜等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诊断为脑中风后遗症,肌力<Ⅳ级,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症见肢体痿软无力、纵缓不收、患侧感觉麻木,或伴言语謇涩、面色萎黄等。排除标准:既往有脑中风史、颅脑手术史、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次,1次/d,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关节训练、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4],共治疗2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组方:黄芪30 g,当归10 g,川芎12 g,白芍10 g,赤芍10 g,地龙10 g,丹参30 g,桃仁10 g,红花10 g,怀牛膝15 g,石斛10 g[5]。随症加减:体寒者加炮附片6 g;脾虚加党参15 g,白术10 g;咳嗽痰多加川贝母10 g,法半夏10 g,天竺黄10 g;头痛头晕加天麻10 g,钩藤10 g;言语不利加石菖蒲10 g,远志10 g;半身不遂加水蛭10 g,穿山甲10 g,桑枝10 g[6]。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早晚各服150 ml,共服用2个月。针刺取穴:偏瘫者,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阳池、外关、内关、手三里、合谷;下肢取腰阳关、风市、环跳、昆仑、委中、足三里、血海、阳陵泉、承山、三阴交、太溪、太冲;头面部取百会、四神聪、太阳、风府、攒竹、地仓、人中、下关、哑门、廉泉;失语者取金津、玉液放血,针刺通里、廉泉、内关、三阴交[7];针刺后补虚泻实,得气后留针20~30 min,1次/d,连续针刺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歪斜、神识昏蒙、语言謇涩等证候,每项0~3分,得分越高则证候越严重。②治疗前后评估NIHSS评分、Bl指数及FMA评分。③评定临床本疗效:痊愈:偏瘫等神经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完全自理,CT显示遗留梗死灶全部或基本消失;显效:偏瘫等神经缺损症状明显改善,肢体活动明显好转,肌力提升≥Ⅳ级,日常生活基本自理,CT显示遗留梗死灶缩小≥60%;有效:偏瘫等神经缺损症状有所减轻,肢体活动好转,肌力≥Ⅲ级,日常生活部分自理,CT显示遗留梗死灶缩小<60%;无效:偏瘫等神经缺损症状无明显改善,肢体活动无好转,日常生活无法自理,CT显示遗留梗死灶无缩小[8]。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5%(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歪斜、神识昏蒙、语言謇涩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神经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例,

3 讨论

脑中风后遗症期脑部缺血性病灶并未完全消失,患者仍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此时机体的血液黏稠度较高、血液循环及微循环较慢,不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

中医认为,脑中风后遗症的病机特点主要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虚弱、运行无力、血行不畅、瘀阻血脉导致发病,治疗当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为主。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著名的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作用[9]。方中黄芪补益元气,促进气血运行;当归、川芎活血行血,与黄芪配伍增强养血之力;桃仁、红花、赤芍、丹参活血祛瘀、化生新血;地龙通经活络;牛膝引血下行;石斛抒清虚热、强筋壮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10]。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可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透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11]。

针刺是本病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选择特定穴位,来调整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本研究根据后遗症类型,选择上肢、下肢、头面部的穴位。躯体的穴位能提高局部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经传导通路,从而提升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头面部的穴位能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功能[12]。2种方法协同使用能优势互补,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确切,明显改善了神经功能,减轻了中医证候,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遗留补阳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许林涛作品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天龙,遗留六百年的传奇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