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基于类亲情交换视角

2021-04-06张晓丽杨高升

关键词:亲情施工人员效应

张晓丽,杨高升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建筑业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空气污染、水质不达标、建筑垃圾等问题。为此,政府机构推行了有关政策。但在施工企业的微观组织层面,环境问题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作为组织活动的主体,施工企业环保政策的实施与实践离不开施工人员的参与。由于组织环境的动态性与不可预测性,参与型领导对促进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1]。亲环境行为是一种克服如全球变暖、资源紧缺等环境问题的系列自愿行为,实施该行为的个体会最大程度地减少个人对环境的影响[2]。为减少施工企业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施工工作环境行为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关措施促进施工人员的亲环境行为。但在何种情形下施工人员会积极主动地践行亲环境行为是目前亟需探讨的问题。

关于亲环境行为的研究,赵申苒等[3]指出领导对员工、环境保护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自愿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积极性;田虹等[4]依据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框架,认为企业环境责任、员工生物圈价值观及环保型仆人式领导会通过一定机理影响下属的亲环境行为;张浩等[5]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解释水平和效能信念两方面来探究诱导承诺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平解释倾向更容易提高亲环境行为承诺;张娇等[6]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以秸秆亲环境处理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户的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主要因素;郭清卉等[7]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与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实地调查数据,得出农户个人规范会显著影响其亲环境行为。然而,现有关于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农户、企业内部的员工,缺乏对建筑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即施工人员的研究。

关于类亲情交换关系的研究,HOM等[8]通过选取有特殊意义的中介变量来研究员工组织关系的作用机理,验证了社会交换理论在员工组织关系中的重要解释作用;PAILLÉ等[9]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当员工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时,会希望从领导那里获取等价的回报,当领导对员工仁慈时,员工会回馈相应的感激行为;朱苏丽等[10]认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存不仅追求个人成功,也追求相互依赖的关系状态,这在企业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组织相互依赖的类亲情交换关系,其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彼此需要与相生相息。这种亲情化的交换关系体现在多数企业管理实践中, 但在施工领域组织关系方面的应用较少。

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兼顾社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严峻环境问题,笔者从类亲情交换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底蕴的视角出发,从组织层面与管理者层面考虑其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将领导者与员工社会交换直接体现的上下属关系作为中间变量,探究其在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进而帮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解决环境问题,以期为提升施工企业环境治理效率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芦慧等[11]认为亲环境行为是能自愿践行促进环境友好发展的行为,是个人主动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或消除对环境负面影响的系列行为。在施工企业内部,施工人员的亲环境行为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环境绩效,可直观反映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效果。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若不选择亲环境行为,可能也不会损失自身收益;若选择亲环境行为却不会提升收益,还可能引发工作困扰、工作利润的减少。

参与型领导是通过给下属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关心和支持来促进下属参与,并在决策前考虑下属意见、分享彼此观点的领导行为[12]。同时,参与型领导相信下属,关心并尊重下属。李绍龙等[13]指出参与型领导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即当员工感知到较多的参与决策权时,会主动实施有益组织变革的行为以回馈领导。这样的领导方式促使员工感受到更多的组织支持[14],从而增强其实施积极组织行为的意愿。此外,参与型领导视关心、支持下属为角色内行为,任何时刻都应给予下属适当的关心,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领导者的关心与支持会使施工人员感知到领导重视他们的切身利益,且领导是值得信赖的,从而心生愧疚与感激,主动在工作期间寻找合适的机会做出回报,如努力工作,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为提升组织绩效格外努力。此外,相关研究显示,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有利于促进员工实施角色外的组织公民行为[15]。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上下属关系的中介作用

关系通常是指一种既定的关系纽带,而在非家族型企业中,其是指通过频繁互动而形成的交往关系。上下属关系是上司与下属在工作之余通过私人交往而形成的私人关系。王忠军等[16]认为工具性回报和情感性回报是上司对下属的主要表现行为,前者主要指客观物质利益,如晋升职位、发放奖金等,后者主要指鼓励、情感互动等。依据社会交换理论,人际交流本质上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如果一方采取行动,则另一方就会做出回应[17],这个特点也适用于参与型领导行为与下属回应的关系中。

依据激励理论,参与型领导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带来了更多的来自工作的内在激励,增强了下属关于“我的行为可能对工作结果产生影响”的认知感[18]。因此,下属对组织产生影响的行为也可能增加。同时,参与型领导对下属的指导、关怀与支持,无形中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增强了双方的日常互动,提升了下属对领导的认同感,为发展高水平的上下属关系奠定了基础。基于互惠法则,参与型领导行为会使下属呈现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回报行为,这种礼尚往来的报恩行为有利于双方发展良好的上下属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下属的角色外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下属关系质量的影响。下属与领导之间的亲密交往有助于激发下属的互惠动机[19]。换言之,优质的上下属关系能够促使施工人员将感知到的参与型领导行为转化为保护环境等角色外行为。当上下属关系良好时,下属不仅会通过角色内行为“报答”领导,还愿意牺牲工作便利,主动践行有利于帮助领导者提升管理绩效的环保理念;反之,则不会出现该行为。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上下属关系完全中介了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作用。

1.3 类亲情交换的调节作用

类亲情交换关系是指员工与组织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家庭主义倾向,双方自愿、慷慨地帮助实现彼此需求愿望的关系状态[20]。谭春平等[21]研究发现类亲情交换关系能增强员工对组织如家庭般的责任感,激发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使其产生利于组织发展的行为。在施工企业中,若主管对施工人员给予工作之外的关心,则其实质上充当着部分家人的角色,施工人员会将主管及其代理的组织看作亲人作为回应。这种建立起的类亲情交换关系能够促使施工人员感知到组织内的参与型领导行为。当施工人员感知到参与型领导额外的关心与支持时,会表现出亲组织的态度和行为,为保持与这种关系的一致性,甚至出现加班等额外的工作行为,最终因其感受到的领导支持而增强组织认同感。在此期间,无形中促进了上下属之间的日常互动,增强了领导与施工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发展高质量的上下属关系。根据类亲情交换关系理论,该关系不仅能激发员工的角色内行为,还能增加其角色外行为[22]。在类亲情交换关系氛围中,随着不同角色行为的增加,施工人员与领导之间的互动增强,更有利于良好上下属关系的形成。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类亲情交换在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类亲情交换关系增强,能促使施工人员嵌入泛家族关系中,激发其对家庭成员的认知感,与此同时,他们的私人关系相应增强,施工人员为提升组织绩效而放弃工作便利等角色外行为增加,从而促进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发生;反之,对于类亲情交换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来说,因其对组织的融入度不高,难以从参与型领导行为中体会到实质性关怀,因此上下属关系会有所减弱,施工人员由此激发的亲环境行为也会减弱。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施工人员的类亲情交换水平越高,参与型领导通过上下属关系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间接影响越大。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类亲情交换正向调节上下属关系在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即施工人员类亲情交换水平越高,该中介效应越强。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采用问卷星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在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9个地区开展问卷调查。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60份,其中施工人员360份,管理者100份,删除无效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配对样本259份(包括259位施工人员和86位管理者,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1.94%和86.00%)。管理者样本中,男性占85.96%、女性占14.04%。施工人员样本中,男性占95.54%、女性占4.46%;年龄集中在36~50岁,占53.47%;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或以下的占66.83%,中专、大专的占31.19%;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6年以上与3~5年,分别占49.50%与29.21%。

2.2 变量测量

问卷涉及的所有变量测量均采用Likert 5点量表,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

(1)参与型领导。参考文献[23]中关于参与型领导的量表,包括“管理者在做可能影响我的决策时,会考虑我的建议”等5个题项。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8。

(2)上下属关系。借鉴LAW等[24]开发的上下属关系量表,选用6个题项对施工企业人员上下属关系进行测量,如“我总是积极地与我的主管领导分享我的观点、问题、需求和感受”。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6。

(3)亲环境行为。基于ROBERTSON等[25]的量表,从施工人员的角度选取了7个题项,如“我把可回收的材料(如罐子、纸、瓶子、电池)放在可回收的归类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3。

(4)类亲情交换。采用文献[10]的量表对类亲情交换进行测量,包括“我对项目是全身心投入的,我相信我的付出可以促进项目各项目标如期实现”等5个题项。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

(5)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岗位。

3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参考卫武等[26-27]的研究模式,采用AMOS 22.0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参与型领导、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区分效度,并对各因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四因子模型包括参与型领导、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亲环境行为;三因子模型包括参与型领导+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亲环境行为;双因子模型包括参与型领导+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亲环境行为;单因子模型包括参与型领导+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亲环境行为。由表1可知,四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所有指标表现良好,可作为测量模型因子结构的有效代表。

表1 各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N=259)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可知参与型领导、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和亲环境行为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不小于0.80。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61,且p<0.01;参与型领导与类亲情交换的相关系数为0.49,且p<0.01;参与型领导与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3,且p<0.01,说明参与型领导对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下属关系与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74,且p<0.01;类亲情交换与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81,且p<0.01,说明上下属关系、类亲情交换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3 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法检验上下属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由模型4的结果可知,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岗位后,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280,且р<0.01,说明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依据文献[28]中中介效应检验的4个步骤,对上下属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由模型2的结果可知,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576,且p<0.01,说明参与型领导对上下属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模型5的结果可知,添加中介变量即上下属关系后,上下属关系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460,且р<0.01,说明上下属关系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模型6的结果可知,加入中介变量后,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没有显著相关性。综上可知,上下属关系完全中介了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作用。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

表3 上下属关系中介作用的回归结果

3.4 调节效应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检验类亲情交换的调节作用,在构建交互项时将各变量均进行了中心化处理,以防止出现共线性问题,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模型2的结果可知,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400,且р<0.01,说明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显著正相关;由模型3的结果可知,参与型领导和类亲情交换的交互项与上下属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161,且р<0.05,说明该交互项对上下属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3得到验证。

表4 类亲情交换调节作用的层次回归结果

依据文献[29]中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的4个条件,对类亲情交换调节效应下上下属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由模型5的结果可知,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01,且р<0.01,表明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模型2的结果可知,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400,且р<0.01,说明参与型领导对上下属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模型6的结果可知,上下属关系在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β=0.244,р<0.01);由模型7的结果可知,参与型领导和类亲情交换的交互项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056,且р<0.05,说明该交互项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类亲情交换正向调节上下属关系在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因此,假设4得到验证。

为进一步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可看出当类亲情交换水平处于均值、低于或高于一个标准差时,上下属关系在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不包含0,说明这3种情况下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同时,上下属关系的中介效应与类亲情交换水平正相关。因此,假设4得到进一步验证。

表5 Bootstrap 方法在不同调节变量水平上的中介效应及其 95%置信区间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上下属关系完全中介了参与型领导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作用;③类亲情交换在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④类亲情交换正向调节上下属关系在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即施工人员类亲情交换水平越高,该中介效应越强。

4.2 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①通过剖析领导者与个体层面因素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弥补了施工领域亲环境行为文献的不足。②在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中融入上下属关系因素,探讨了上下属关系在参与型领导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丰富了领导者与上下属关系间的研究,为施工领域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提供参考。③将类亲情交换纳入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中,考察了类亲情交换在参与型领导与上下属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补充了其影响效应在施工环保层面的研究。④从类亲情交换视角出发,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发现了其在参与型领导通过上下属关系对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正向调节作用机制,验证了施工人员的类亲情交换水平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该整合模型的解释效力优于单纯的中介模型,有利于开展上下属关系中介效应的边界条件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4.3 管理启示

(1)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如提升管理者沟通能力,使其更关心、支持施工人员,培养参与型领导,进而提升施工人员的亲环境行为。此外,为了促进施工人员的亲环境行为,施工企业可以推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如优先雇佣参与型领导水平更高的管理者、定期开发活动奖励领导行为,从而培养更多的参与型领导。

(2)施工企业可通过提升上下属关系来间接激发施工人员的主动环保行为。领导与下属友好的私人关系更多是基于友谊、敬仰、共同的价值观等,故施工企业内部可以考虑定期组织聚会、素质拓展活动,促进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交流,逐步提升上下属关系。

(3)类亲情交换有利于激发施工人员的角色外行为,如亲环境行为。在施工管理实践中,应注重培养施工人员与组织之间的类亲情交换关系,只有建立个人与组织和谐且稳固的家人关系,才会促使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最大化,从而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亲环境行为。为此,施工企业管理者可以鼓励有利于施工人员产生类亲情交换感知的行为,如定期组织旅游、聚餐等非工作活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老人看护、子女上学等问题,从而促使施工人员为了类亲人的组织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

4.4 不足与展望

该研究存在以下局限:①基于施工人员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分析主要基于个体层面,未来研究可考虑施工企业层面,如施工企业文化、组织认同等。②通过题项测量的方式对变量测量,得到横截面数据,证实的因果逻辑关系存在缺陷,未来研究可考虑纵向研究。③关于中介与调节机制方面,参与型领导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未来可考虑挖掘更多的潜在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以完善研究变量间的作用机制。④样本来源地区与施工企业有限,未来可考虑扩大样本数量与范围,增加研究结论的普遍性。

猜你喜欢

亲情施工人员效应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永不凋零的亲情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清明话亲情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