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航道常年性维护施工

2021-04-05邹靖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1年5期
关键词:厦门港海沧航段

邹靖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1.概况

海沧港区位于九龙江河口区,为较为典型的浅水深用港区,水体含泥量较大,上游径流对航道回淤存在较大影响,特别是上游泄洪存在不确定性,受季节、天气影响明显,使海沧航道回淤不均衡,回淤速率也相对较快,备淤深度维持时间较短。

海沧航道从主航道E'接入至海沧港区21#泊位,航道总长度10.87km,其中E′点至海沧港区7#泊位西端部,全长约6.26km,航道通航宽度250m,设计底高程-15.5m,通航水深15.1m;8#泊位至19#泊位前沿航道通航宽度250 m,底高程为-14.0m,通航水深13.6m;20#~21#泊位航段航道通航宽度170m,设计底高程-11.5m,通航水深11.0m,如图1所示。

2.常年性维护的必要性

海沧航道曾采用过一次性维护施工模式,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海沧航道回淤不均衡,回淤速率也相对较快,备淤深度维持时间较短,同时一次性维护模式类似于基建工程,施工单位完成维护疏浚后,对航道进行交工验收,然后施工单位退场等候下次维护指令,由于两次维护之间存在一定的准备间隙,因此航道的通航水深保证率无法达到预期。

随着厦门港各航道工程相继建成,航道进一步拓宽浚深,厦门港人工航槽淤积范围有所扩大,特别是近几年部分码头通过技改和论证后,其靠泊能力的提升,船舶大型化日益明显,为了确保厦门港航道安全畅通和港区正常生产,对厦门港航道进行常年维护疏浚是十分必要的。而海沧港区作为厦门港核心港区,对通航水深保证率要求较高,且2017年4月后海沧港区远海码头将常态化靠泊20万吨集装箱船,对通航安全、通航水深保证率要求更高,常年性维护施工模式确保了厦门港航道水深维持和船舶通航安全。

3.施工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海沧航道常年性维护疏浚工程,比常规的基建疏浚工程需注意以下重难点,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4.回淤规律

海沧航道位于九龙江河口区,受上游来水来沙影响较大,且海沧港区西部泊位和航道为浅水深用区,回淤速率较快,根据往年测图资料对比分析,海沧航道淤积区主要集中于8#泊位以西航段及航道口门附近,其中8#泊位以西航段的淤积量约占海沧航道淤积量的70%。E'~7#泊位航段年淤强约17.48cm/a,8#~17#泊位航段年淤强约39.51cm/a,18#~21#泊位航段年淤强约149.06cm/a~182.39cm/a。受九龙江径流影响,海沧航道淤积存在季节性规律,回淤较严重时间为4月~10月。

海沧航道淤积的沙源主要有:①上游输沙,②细颗粒泥沙来回搬运,③人为因素(如采砂、疏浚等施工作业)导致的含沙量升高、泥沙输移,④海向来沙。2016-2020年海沧航道回淤情况见表2。

图1 海沧航道平面示意图

表1 施工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表2 2016-2020海沧航道回淤情况统计表

图2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流程图

图3 边坡阶梯开挖断面示意图

此外,厦门湾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台风天气,每年7~10月经常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3.7次),台风期间经常出现暴雨带来洪水,将导致航道淤积加剧。根据近几年的实测资料分析,每年台风期间海沧航道8-19#泊位航段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异常回淤,回淤量和台风、洪水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5、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海沧航道常年性维护施工采用的施工设备为自航耙吸式挖泥船,2艘中型耙吸船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5.1 耙吸挖泥船施工方法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装备由水力吸泥装置和耙头挖掘机具组成,施工时,首先通过先进DGPS及电子海图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到达开挖区下耙,通过潮位遥报仪、星站差分接收机接收潮汐水位进行挖深控制,最后泥泵把从耙头的吸口吸入挖掘的泥浆装入挖泥船泥舱中。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具有自挖、自装、自卸的功能。当满舱后,将停止挖泥并起耙航行到倾倒区抛卸,然后再返航施工,施工流程如图2所示。

5.2 耙吸船施工工艺

本工程疏浚范围较大、且泥层稍厚,采用分段、分层结合施工。施工分段以3~5km一段为宜,按分层开挖,力求使开挖区域平顺不起陡坎和垄沟。

耙吸船分层按阶梯形断面开挖边坡区域,按照“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进行开挖,达到边坡设计要求并有效控制超开挖量,开挖槽面不留浅点。使用船载导航、定位、定点、定深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平面位置及开挖深度。边坡阶梯开挖如图3所示。

5.3 耙吸船施工技术措施

(1)船舶进场前进行耙头和平面定位校准,并做好记录及进行误差改正。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对拟开挖部位进行分段、分层,并绘制分段、分层平面施工图。

(2)施工期间通过潮位遥报仪、星站差分接收机实时接收水位变化信息,实现对耙头下放深度的动态调整。

(3)施工中利用疏浚监测平台中的实时水下地形、耙头三维空间显示功能,指导开挖工艺。

(4)边坡区域安排在缓流阶段开挖,以减少因流急而导致船体与耙头相对位置的改变,从而影响耙头的计划走向。

(5)利用船舶动力定位、动态跟踪功能(DP/DT),预先设定边坡开挖线,船舶智能化系统根据风、流等外力因素自动控制各种动力设备,确保耙头始终沿设定边坡开挖线施工。

(6)利用船舶耙管绞车自动控制系统(SPWC),实时控制波浪补偿器的位置、确保耙头处于安全角度范围及期望疏浚深度。通过设定分层浚挖深度,保证施工的质量可控。

(7)利用超深报警系统预防超深开挖,当耙头下放超过设定深度时将出现闪烁警示,及时提醒驾驶员及操耙手提升耙头至合理开挖面。

(8)在各施工段之间交接处按一层接搭100m的重叠长度,以防止漏挖。

(9)施工中加强检测,自航耙吸船施工期间按3~4天的频次进行检测,及时更新施工文件。

6.施工管理情况

6.1 进度控制

维护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同时在技术、船机设备、人力、物质上给予充分保障。施工期间加强施工检测,确保浅点及时扫除,提高挖泥船时间的利用率。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主动与海事、海洋等相关单位协调,及时协商处理现场施工干扰问题,避免对工程造成影响。加强施工船舶的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船机完好率。合理组织各船舶的施工安排,优化施工区域。选派技术员驻船进行指导施工,加强现场交底,确保进度满足要求。

6.2 质量控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相关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有关条款施工。

组织学习质量体系文件,并有针对性地作好上岗培训,教育、监督员工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透彻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等要求,制定技术措施和计划。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编制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开挖土质情况,加强与作业船舶交底,优化施工。

施工中利用疏浚监测平台中的实时水下地形、耙头三维空间显示功能,指导开挖工艺。挖泥船进场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人员培训教育。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维护范围进行定位开挖,控制开挖宽度,严格限制超深、超宽,减少废方。施工中及时进行水深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及时反馈至施工船舶,指导船舶施工。交工验收前坚持自检测量制度。自检测量过程坚持决不放过一个浅点的原则,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要求,认真组织施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6.3 安全文明施工

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文明施工”的工作方针,将安全文明施工的工作融入到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大家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在整个工地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气氛和声势,始终做到抓安全、促生产、文明施工,强化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生产顺利平稳的进行。

加强对施工船舶的安全技术交底,做好现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密切关注气候变化,特别是能见度不良等恶劣天气情况,做好施工防范。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预案,包括《防台预案》《安全环保应急预案》、《船舶溢油应急预案》《人员落水应急救助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各船舶严格按照预案及相关措施执行。督促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做好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隐患及风险排查,提高风险意识。所有施工船舶保证通讯畅通。加强现场应急管理,组织在场船舶进行各类演习等。

定期对船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反馈工作。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救生设备、设施,各项安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6.4 环保措施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海洋部门有关海洋废弃物倾倒相关规定,要求船舶到批复的倾倒区进行卸泥。委托第三方单位对本工程施工海域进行环境跟踪监测,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加强对施工船舶施工过程中溢流时间控制,外运抛泥到位管理,避免出现不良施工现象。施工中加强对船机设备进行检查,杜绝出现有可能泄漏疏浚物(包括船用油类及疏浚泥沙)的设备隐患存在。

7.结束语

厦门港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而海沧航道又作为厦门港的主要航道。海沧航道常年性维护施工保障将直接影响海沧港区的发展,按时完成月度常态性维护,保障了通航水深,为确保大型集装箱船舶顺利进出厦门港,提升厦门港在国内、国际上的声誉,增强港口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厦门港海沧航段
难忘的运动会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基于双重容量识别标准的航空网络关键航段识别方法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航班计划对延误波及变化的影响分析
别出“新”裁跨到海去旅行
自贸区背景下厦门港竞争力分析及转型研究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厦门港同时靠泊两艘20万吨级集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