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领域应用研究

2021-04-04蒋昕霖刘俊莹程山英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传统

袁 溦,蒋昕霖,潘 婷,刘俊莹,程山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角洲校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6)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接踵而至,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充当着连接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的“隐形之手”,将每个人都拉入网络的影响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其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由此而衍生出的网络文化也变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重要文化形式,但它与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态是不同的。网络文化搭乘着信息技术的“快车”,其显著表现为传播便捷、传播成本低、传播方式多样、传播受众面广。而当今我国传统文化却在这场信息技术的现代革命中深陷于“困境”,我国传统文化似乎已经和民众“貌合神离”,所以,将信息技术和文化传承相融合,已经刻不容缓。

2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传承领域的意义

2.1 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为文化传承助力

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时代中,信息技术的一大载体是网络,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实现更广泛功能所必须借助的媒介[1]。网络是以现有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此之上而构建出来的范围广大的虚拟社区,此社区拥有人类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功能,可以将其称之为现实社会的缩影。网络社区中充斥着各种信息、各种声音、各种观点,成为了网民们交换信息、交流观点、感知社会、发现新事物的土壤。这样的土壤适合任何有活力的事物百花齐放,传统文化就具有这种百家争鸣的特质实力。因此,文化传承应该向网络取经,利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媒介来加强文化的输出,是实现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中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网络文化,也包括其所蕴含的网络消费文化、网络亚文化等。借助网络文化传播的秘诀和精华,传统文化的输出及传承工作会进一步被大力推动。

2.2 信息技术多媒体化使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活力

多媒体这个概念是伴随电子信息技术的诞生而出现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活跃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它能够向人们展示更加清晰直观的数据和信息。而电子信息的多媒体化是指将影音、图像、信息相互结合,给人们呈现出一种集成、高效、智能的信息获取形式。当今时代,多媒体行业如雨后春笋,各种APP、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的崛起,都让人们意识到了网络信息呈现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流量被多媒体所吸引,多媒体也会成为今后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抓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很重要。要使其焕发活力,就得将信息技术多媒体灵活运用于文化宣传,使其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发挥价值。

3 当前文化传承发展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五千年多年的文化长河中,集百家之所长,被华夏民族所孕育并传承下来的中国特色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所包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以及古往今来的思想脉络,这些都推动着中国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来源。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显了中华民族整体的风貌和特性,也体现了社会的意识形态[3]。在现今信息技术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困境。

3.1 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铺天盖地的信息。工作和娱乐被普遍认为是生活的主旋律,疲倦的工作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放肆的消遣,这是现代人的普遍生活现状,亦可称之为打工人的“社畜生活”。生活节奏过快,人们被无形的压力之手推着被迫向前,生活被工作和娱乐充斥,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很难捕捉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无法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文化和生活脱节,失去了与人们的“亲近感”,何谈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种情境之中,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与生活划开了界限。而同时在网络社区之中,信息在增殖爆炸,网络文化正处于蓬勃生长之势,焕发着它的生命力。网络是一个具有“乌托邦”意味的社区,网友们在网络所形成的社区之中,主动交流,增进了与网络社区的“亲近感”。这两种相反的势头之中,正蕴含着推动文化发展的奥秘。

3.2 传统文化的“安于现状”

随着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以及微博、豆瓣等资讯APP的兴起,人们对于网络的时间投入呈攀越式上升。随着网络流量的激增,网络消费文化也日渐形成了它特殊的体系。网络消费文化的主要方式是符号消费,作为当代消费社会的一大主要文化表现形式,网络消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电子文化的优势,还体现了当今信息时代将高技术使用和低技术消费相结合的特点。消费起点很低,但是获得的内容却十分丰富[4]。而相比之下,传统文化则更倾向于“安于现状”,在已有的优秀文化之上缺少创新,缺少与新时代、新技术的接轨。将传统文化定义为厚重,“深处高位”的境地,过多地强调“宏大叙事”,失去了那份可贵的“亲近感”。

4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传承领域的对策

4.1 抓住新媒体的发展机遇,将文化承载于其上

传统文化至今不能找到一个优秀的输出模板,其自身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合适的载体。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处在特殊阶段,我们应该抓住信息时代新媒体的新机遇,利用新媒体的受众群体广泛、传播主体多元、传播手段丰富等优势,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有效传播,实现文化创造性的发展。

首先,与传统媒体行业相比,新媒体行业具有开放的特点,将文化的受众范围扩大到最大,并且利用手机的广泛普及,集中受众群体,扩大影响范围,使所缺失的年轻受众逐渐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3]。通过新媒体的方式经常接触传统文化,从而增进群众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消除基层群众与传统文化的隔膜。其次,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能够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新媒体平台到自媒体,再到“强连接”用户与“弱连接”用户的互动,都能够拓宽传播的渠道、传播的范围,产生更多流量,从而对内容进行关注。其三,传播手段的丰富性使得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通过不同渠道调动群众的关注。图文组合、音频视频组合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上丰富的传播途径,如h5页面、网站、客户端、微博、朋友圈、小程序、抖音等带动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社会气氛,使得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各处。

4.2 通过网络平台打造传统文化产业链

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输出离不开对于网络文化发展的借鉴,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事物良性发展的必然规律。用户通过网络与眼花缭乱的信息对接,网络扮演着一个信息交往的“中介”的角色,为各色各路的信息扩展流通的平台。通过文化娱乐的热搜方式给网民开办了获取信息交流经验的“茶话会”,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网络大V博主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亲近度,以及影视方面自制各种文化相关的“高质量”综艺、电影、电视等艺术性俱佳的视觉输出作品,都是目前来说极其得当的推动传统文化输出“更上一层楼”、锻造文化产业链的手段。

要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链,其中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打造热门的文化IP,把传统文化制作为实体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其衍生的产品之中,并将其通过新媒体网络传播宣传出去[3],比如许多省市的旅游文创产品,故宫和化妆品品牌出的联名产品。其中,毛戈平和故宫的联盟款化妆品套盒做工精致、浮雕柔美,将传统文化图案的雕刻转移到腮红、眼影的制作之中,将文化也移接于产品之上,使得产品既具实用性,又具观赏性,还具有收藏的文化性能,在日常使用时都颇具仪式感。将文化IP的实体产品通过网络流量进行宣传,增加其在人们生活之中的出现频率。通过给各种短视频博主、微博大V免费邮寄相关产品的“公关”,让他们真实地体验产品,试用之后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分享自己的感受。

5 结语

当前,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仅只停留在纸质媒体之上,其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也能够丰富多彩,构思巧妙。而影视传播能力的崛起,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高质量策划的影视古装剧,自然而然、不动声色地进行传统文化的输出工作,是当前最有效果的文化输出方式。前提是质量得“上乘”,经得起推敲的剧情、静心策划准备的服化道、融入角色的演员,这三者缺一不可。剧情和演员是吸引群众目光的第一要素,而服化道是背景布,为整个情境搭建好舞台,虽说不是观众眼里的第一要素,但它下面承载的中华上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同样,综艺和电影也需要如此的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影视的文化输出之路一帆风顺。选择适合的创新型高质量载体,并抓住大众对网络文化的“文化激情”,将其激情移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技术传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