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2021-04-04张海潮
张海潮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朔州 036000)
1 引言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效率低、工作量大、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反复进行统计及查验,这种方式存在着较大弊端,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如今出现了一种新型快捷、有效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方便读者自己去查阅感兴趣的书籍,还可以自助借阅归还。该方式既方便了读者,又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提升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效率
现今,高校图书馆工作已经不完全依赖于人工管理。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该技术的应用,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也使得高校图书馆迈向一个新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主要采取专人来进行,图书馆主要用来存储书籍资料,而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在于服务学校内的学生和老师,统计和管理书籍,并为读者提供借阅和查询服务,比如读者对某个方面的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图书员在相关类别区进行翻查并提供给读者。人工模式使得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较多,容易出现错误,为了提高正确率只能反复检查和核实,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这种现象不能够满足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所以需要推行高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各项工作效率。
2.2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高校图书馆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可以互相共享相关的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仅拘泥于书本,而有更多互动的方式。此外,读者可以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得图书管理员的职责相对减少,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错误率,提升工作效率。部分学校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较为全面,读者可以在前端电脑上搜索自己想要查找的书籍,也可以减少读者寻找查阅资料的时间,既方便了图书管理员,也便利了读者。由此,高校图书馆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去发展。
3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意识淡薄
我国正处于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推行和发展的进度并不是很快,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的相关领导年龄相对较大,思想较为保守,他们不寻求创新,没有接触过新鲜事物,也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对信息化建设没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因而没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甚至一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没有丝毫作用,且会消耗大量的教育资金,得不偿失,学校领导者信息化意识淡薄,阻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1]。
3.2 资金投入有限
全面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要引进相关的信息化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高校获取教育经费的方式渠道较少,一般都是由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进行拨款,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况且这些资金包括教职工的工资、学生补助、科研经费、设施建设和维护、设备购买和学术交流等,能够投入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相对有限。有些学校的资金分配也不合理,这使得资金不充足成为阻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使得全面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为困难,工作落实的不到位,设备相对不完善,不能使读者感受到良好的信息化体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
3.3 信息化评估体系不完善
虽然部分高校已成功引进了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和相关的设备,但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购进的设备不能满足现今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软件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版本。部分学校,图书馆设备陈旧,设备无法支持现如今的软件系统运行,部分机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也没有引进新的机器,有些信息化的软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优化和改进,信息库的资料较少,早已不适用于当前,因此,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的服务于读者[2]。
3.4 读者对信息化的认知意识不高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多为老师和学生。虽然高校师生属于高学历的人才,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较深,但是仍有许多师生对此并不了解,他们没有参与到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当中,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一无所知。有些人认为信息化的建设是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使读者看到实质性的好处,所以读者不愿意参与进来,甚至还有一些读者不知道如何参与进来,这使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不能方便于读者,这种情况使得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同时也产生了相关的许多问题。
3.5 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图书管理专业相对冷门,因而相关专业人才较少,况且图书管理员一般所学习和了解的都是传统图书管理的相关模式,对新兴的图书馆信息化的认知有限,缺乏相关的概念和知识,思想也较为守旧,认为图书馆是藏书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发展。如今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为一般,高校也没有对图书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采用了新型的系统,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对其认知力不足,还是无法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不能服务于读者,进而也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4 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 提高信息化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先要提高高校的信息化意识。这就要改变学校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转变其观念,使管理人员改变过去的守旧看法,了解信息化管理的优点,还要认识到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能够使管理人员积极主动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采用图书馆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采购的成本,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容错率,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在建设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
4.2 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与综合能力
高校已经开始建设新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不能忽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对此,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图书馆对于相关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而激励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也能使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软件系统,可以整理纸质的图书文件并进行分类保存,也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解决可能发生的棘手问题,并且凭借着自身丰富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去处理和解决难题,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各个高校之间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其管理经验进行借鉴,不断地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4.3 应用图书馆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
原有图书馆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资金上的不足,缺乏较为完善的智能信息化设备,软件系统版本较低,因此检索出的书籍材料不全面。甚至馆藏的书籍年代较为久远,没有购进新的书籍,这些旧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对此要进行改革,制定和应用适合现在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科学地开展图书馆管理的相关工作。信息化时代,高校在进行管理时没有必要采用费时费力的人工管理模式,推动使用网络发展管理模式。比如只需要扫描图书上粘贴的条形码,就可读取到读者在图书馆何时借阅和归还书籍的信息,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统计,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3]。还可以推广相关电子书籍,读者只需在图书馆扫描相关的二维码即可购买阅读,有的学校还推行了相关的专门的APP,使得读者不用去图书馆就可以查阅图书馆内的书籍,方便了读者。
4.4 做好对读者的培训
为了使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更加顺利的发展下去,对此有必要对读者也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使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管理的流程,以免操作流程生疏去频繁咨询工作人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让读者先去了解信息化的管理,让其深刻认识到其优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去参与进来,然后对读者进行具体化的培训,比如如何在系统中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书籍的位置、编号等,从而可以快速地到达相关书籍的位置,还要培训如何在网络上进行预约,怎么去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其限期内如何去归还书籍等一些基础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训的目的在于推广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参与进来,对于图书馆来说,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讲座来更有效地推广,在现场解答读者的相关问题。
4.5 制定合理长远的规划
现行的管理制度只适用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与现有的管理发生冲突,需要制定合理长远的管理规划。因此,需对相关制度进行归纳统一,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
4.6 加大资金的投入
首先,要呼吁学生对图书馆进行宣传,还可以在意见箱中给相关领导提出相关建议,使高校领导认识到图书馆存在的作用和意义,进而引起高校领导人对图书馆的重视,加大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要积极向国家和地方政府争取建设经费,以此全面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将图书馆提供给校外人员进行使用,但是需要收取相关的费用,这样可以获取一部分的建设经费,以此来填补资金上的不足。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不应该一成不变,要敢于尝试和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为读者打造一个更好的阅读氛围,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推动高校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