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2021-04-04代旭
代 旭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1 大数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大数据主要是指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操作处理,通常情况下,大数据表现的特征为:数据信息规模庞大、信息类型繁多、数据信息处理速度快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确保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获取相应的安全保障[1]。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将大数据与网络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在改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过程中做好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最大程度上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进步[2]。
2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1 用户网络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中出现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软件及网站,且“包装”得十分引人注目。为了能够持续不断地跟踪用户服务并改善用户体验,大部分应用程序软件和网站均需要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注册登录信息,如身份证、支付宝账户、微信等,这将会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用户体验带来潜在的危险[3]。
2.2 计算机应用软件安全程度较低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的发展和运行,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软件呈现在用户面前,若系统应用软件在开发时安全等级就不高,同时软件内部设计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这样的话无疑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4]。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带动计算机整个行业的进步,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在持续升级的过程中,其对应的系统病毒也会更具感染性和适应性。个人用户或企业在应用系统软件时,也将会无法完全避免携带某些病毒的可能性,这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5]。与此同时,某些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较低,其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制约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2.3 网络安全监督管理不严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带动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进步,同时计算机在不断发展进程中网络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非法应用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情况越发严峻,尤其是在网贷受到年轻人大力“追捧”的时期,个人数据信息的交易现象非常严重。这样要求计算机网络相关管理机构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符合制度需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条例。但目前我国相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基于传统模式下的网络信息安全,在实际应用层面上缺乏相关领域的监督管理文件,使得部分政策不能发挥真正价值。
3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3.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鉴于计算机网络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增强用户和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关键,特别是需要在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前提下确保个人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因此在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过程中,需要时刻对系统内部的潜在危险保持警惕,根据日常的经验积累准确辨别网络中系统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上识别出网络中存在的虚假数据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需要保持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对于计算机中包括的个人数据信息资料,需要增设复杂的密码进行防护,为个人数据信息安全提供最佳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账户的信息保护。
3.2 提高网络软件安全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系统应用软件技术也呈显著的提升趋势,从而使其安全性能得到大幅度增强。企业需要根据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变革,在第一时间将计算机网络内部可能潜在的风险因子进行全部优化,增强计算机的整体安全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需求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至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相比较而言,大数据网络安全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且系统整体安全性更高。
3.3 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制度
对于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而言,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仅是单纯的手段,针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存在安全问题,依法制定相关法律管理条例是根本策略。相关监管组织机构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视程度,根据计算机网络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制定最佳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在此过程中应当采取以系统安全防范为核心,从安全问题源头上阻断其出现,同时让用户从思想层面树立网络系统安全的良好意识,降低因为意外情况造成的严重网络安全问题。根据网络安全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网络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实时的检查和指导,对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人员及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并且成为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方式。目前,由于外界环境相对较为复杂,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繁多。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在根本上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力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防范各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