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
2021-04-04黄方雅
黄方雅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00)
1 引言
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管理生活,那么对于图书馆而言,又该如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呢?
2 信息化图书管理
随着信息数据化的脚步不断推进,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书籍养护、人员配置、库存有限以及阅读成本等一系列问题都在禁锢着传统图书管理的发展,严重降低了图书的利用率。这种高成本的管理方式也变相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成本,使得读者难以进行阅读,最终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而现代化的信息图书管理通过新型的信息数据化处理,记录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再将其整合形成具有隐私性的高度定制化内容后,推送至读者手中。除此之外,馆藏推荐与用户反馈的有机结合,也会更加完善图书馆的配置。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使读者和作者的身份模糊化,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作者的著作成本。与此同时,读者的身份模糊化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书展、线下交流以及学术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
3 图书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意义
3.1 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这对读者来说怎么看都是有利的,但同样的也会增加读者获取信息的难度,读者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去查找资料。而传统的图书查阅方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急需一种更为便捷、简单的信息查阅方式,图书目录信息库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个问题的现状,在图书馆信息库的帮助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只要几秒钟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书目资料信息。机读目录所设置的多个信息检索入口,有效避免了信息因磨损、排列偏差的现象出现,查找信息的准确率和齐全率是传统的卡片检索目录无法比拟的。另外,信息库最大特点就是体积小、节省空间,还可以独立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载体中。
3.2 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
过去图书馆的发展极大地受到时空条件制约,但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打破了这一桎梏,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成效更加突出,为图书馆实现区域间图书馆、国家间图书馆的图书书目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协作编目和统一编目提供了条件,极大地缩短了图书馆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信息交流成本,也扩大了资源的使用范围[1]。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传统载体图书资料还会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且传统的图书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料集散地,唯有一直迎合读者,不断增加文献资料,才可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要求。
3.3 有助于创建数字图书馆
无纸化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统一深化图书馆内部信息架构,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而传统的图书馆就会慢慢转变成为学术交流、文化展示以及读者和作家的文化交流平台。不过无纸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1)传统出版行业对于电子书的抵触。电子书的出现对传统的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现在无纸化正处于发展初期,自然会受到传统出版行业的排挤。优化行业间结构,重新分配社会资源,避免结构引发的各种行业排挤。(2)传统派读者的抵触。读书习惯的改变会使传统派读者不能适应,从而出现对电子书的抗拒。(3)电子化的难度过大。大多数的书籍并没有办法收录。比如绘画类的精本书籍,电子版并没有办法还原其颜料技法,反而会误导读者的用笔。(4)市场未规范统一书籍格式。市场上多种格式的电子书的格式出现,其实是各种商业利益间的博弈。图书馆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性质,自然会深化与新型的商业电子书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传统图书馆借阅的暂有性及高成本等原因的消失,如何不与其他的商业属性平台产生矛盾,图书馆需要找准其本身的定位。
4 图书馆图书建设的分类
4.1 展览类
由于这类图书馆的特有性质,则注重其书本数据的完整性、权威性以及多样性。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数据优势,打破传统图书的单一性,比如名著的多译本收集。另外由于信息化数据可随时修改的特性,也可以快速对图书进行补充整合,减少时效性图书的时间落差感,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收录周期。
4.2 交互类
信息关系在这类图书收集中主要是侧重于图书馆与作者及读者间的信息交流。完善的信息管理可以高度定制读者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对作者进行一个有效快速的响应。由于图书馆的特殊社会性质,可以有效发挥其公众性而吸引到一大批的作者,这是一般其他平台所做不到的。有效地与作者沟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线下展览、新书发售会以及作者见面会等等,利用名人效应,使更多的人来到图书馆里。
4.3 共享类
这类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方便性,以其社会属性,网罗各种各样的资料,将其规范化。与展览类的特征方式不同,这种面向大众,并非追求提高质量,而是侧重于实用,比如新闻期刊等,最大程度地保证其多样性,大范围的覆盖性可以有效地保证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方便用户[2]。
5 图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措施
5.1 建立实时信息服务
构建信息化服务首先要考虑到图书馆管理的需要,通过结合邮件通知、网站通知等服务方式,在信息化管理内显示出及时性的优势,让用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图书馆动态管理的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归还和借出文献,从而提升图书阅读的整体流通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办理服务、即时查询等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查阅、办理、预约的方式去图书馆展开信息办理和信息查询,并且和图书馆的自习座位及电脑资源实现了有效的链接,通过图书馆讲座与主题活动及挂失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图书馆用户在移动信息环境下需要查询的信息,建立实时信息查询服务,并开通移动服务的新功能,进而实现利用移动终端对数据库、图书目录等信息进行即时管理,创新个性化信息管理方式和处理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应用固定化的信息检索服务模式,利用记忆检索、智能信息处理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检索方式,优化输出效果。
5.2 创新移动阅读模式
利用新的载体进行创新移动的阅读方式,比如手机App或者是网页客户端。将一些古籍进行电子化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库存不足的问题。同时,电子化增加了书本的传阅性及互通性,也大大降低了书本的维护成本。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节省传统图书管理中的人力浪费。类纸载体的开发,比如kindle电子纸等,最大限度地还原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阅读派的抵触心理。另外将文字的可视化,比如通过图像或者文字来还原原来书本的内容,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将文字还原成本来的面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可以用录音机记录声音,用照片记录图像,再用录像记录故事,文字所能做的已经在逐步变少,也不用去强加其内涵。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节省传统图书管理中的人力浪费。
5.3 做好图书软件的功能模块规划
图书软件的底层架构及功能权限,这是永远绕不开的两个话题。软件的底层架构从根本上决定其稳定性。如果软件涉及到商务合作,那作为商品的电子图书比传统的纸质书更加脆弱,信息数据更容易被窃取丢失,如果出现,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用户的权限及隐私,这也是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判断用户的身份,并给予其相应的权限,该给予怎样的权限?除了建立完善的身份验证外,还需要慢慢探索。另外,如何面对黑客的攻击?黑客的攻击对于数据来说是致命的,上亿的电子书数据丢失,甚至还会通过App影响到用户的终端,这种损失无法估量的,重建数据库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努力。
5.4 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
目前,图书馆面临着许多管理上的问题,这对工作的正常展开,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图书馆必须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一方面需要加强资源共享建设,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与其他图书馆形成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必须树立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建设,增强信息系统功能的丰富度,持续提升和优化信息系统各个服务模块的性能。
5.5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能与责任
在信息化图书馆的创新建设当中,管理人员的职能和责任也将完全发生转变,不再像传统的图书分类或者是收录管理,包括对整个网站的运营、读者的个性化定制以及对作者活动的宣发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未来的图书管理也将拥有更多的职责,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他形式的载体也会不断涌出,采集与维护也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难题,也需要更多的人员去解决。因此,为了提升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效果,首先必须根据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责任制制度,使所有管理员都能够认识到本职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减少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失误。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及时追究到第一责任人,并针对当事人的责任进行问责,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发生过多的工作失误和管理错误,进一步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5.6 积极应用新技术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图书管理技术早已不同以前,获得了大量的创新与应用,比如资源勘探技术就被应用于图书数据管理之中,有效地提升了图书馆管理水平。所谓资源勘探技术,具体而言指利用在线分析,融合机器识别和机器学习模式,针对图书信息进行全方面统计及针对性管理,具体方式非常多样化,非常适用于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管理。利用系统分类和统计功能,对图书资料可以进行加工和统计,及时发现和挖掘出有意义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资源勘验技术目前已经被很多图书馆应用于图书管理之中,未来发展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读者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探索、应用新的图书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管理及服务质量[3]。
6 结语
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中,必须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多元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让图书馆的资源真正发挥出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