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以及解决对策分析
2021-04-04胡杰
胡杰
东港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医学检验科,山东日照 276800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时医疗质量也代表就医者的核心利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等,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皆有所增强,对生命质量的渴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就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检验科是对患者疾病进行辅助诊断重要科室,如果检验科的相关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在病情诊断当中出现误诊或漏诊,这将关系到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新时期,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强化医院管理工作,并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整体质量,这对保证基层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质量控制的难点及原因探究
1.1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质量控制难点分析
1.1.1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薄弱,存在安全隐患 基层卫生院大多都不重视医疗质量的管理工作,医院检验科的相关检查核查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检查工作时不能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原则,检验过程中不仔细,交班不严谨,对于紧急需要检查的患者没有及时处理。在具体工作中,对诊治不及时、死亡病例和疑难病例等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在基层卫生院的检验科中多存在不合理性的检查,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按照技术规范等开展检查工作,没有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过多依赖辅助检查结果等[1]。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病历检查单等书写不规范,大部分都存在缺项、检查不全、书写潦草等表现。 病理切片方面普遍存在临床申请单书写简单和缺项的情况, 大体标本描述不全,切片染色不鲜艳或对比较差, 诊断报告的描述过于简单。
1.1.2 基层卫生院人力资源和新技术开发不到位 基层卫生院因为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医师在全院所占比重不大,而且大部分医师为聘用,检验科医师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医生大部分都存在缺编的情况, 医院的整体管理机制主要以医疗为中心,因此很多科室的医师结构都存在不合理性,其中也包括检验科医师。 检验科在工作过程中,医师的核查工作不完善,而且很多检验工作的人手不足,这会导致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为应付繁忙的工作而常常导致工作上的疏忽,这可能会使得检验工作出现不利的严重后果。 在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人才引进方面,相关部门和医院也并没有拿出必要的优惠和配套支持政策,这就使基层卫生院很难引进高端的医疗人才。 再加上学科带头人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多种原因都限制了基层卫生院人力资源和新技术的开发。检验科的医疗技术开展并不完善,医院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意识均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基层卫生院检验科每年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都存在严重不足。
1.1.3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医疗质量检查流于形式 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检查工作是行政医疗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手段, 假如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在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和掌握的前提之下,配合灵活性的质量检查督导等就可以为医务工作发挥正向作用,对相关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带来益处。 但从目前而言,在基层卫生院检验科中相关医疗质量的检查工作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大部分检查工作往往只重视医疗行政的管理任务,可以进行定期检查,但在检查时一般要事先通知具体的检查日期,这就为被检查对象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准备了必要的时间和条件。而且在进行检查时主要检查内容单一,所以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2],其检查工作重点也无法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不能关注和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能否在医疗活动当中得到满足。 这种定律不可能适用于千变万化的患者,同时也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地评估所有检查项目的实际医疗质量。 因此导致工作量越来越多,导致科室中的不足越来越多。这样就无法全面地对科室真正质量水准加以了解,而且很容易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以外,也存在一些检查督导过后的工作还有医务工作者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说明工作人员并不能认真地落实质量检查工作,而使得检查工作流于形式。
1.2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的原因探究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基层卫生院检验科质量控制存在难点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如下:①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大多数基层卫生院的医疗管理者都不是职场上专业的管理经理人,一般是从临床岗位走上管理岗位技术好手。这样就会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专业水平不高,使得管理工作思路狭窄,无法科学合理地解决复杂的管理事务,这使得管理局面无法打开,整体工作推进并不顺利,在管理方面无法发挥行之有效的权威性指导作用。 ②管理理念存在严重偏差。 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医院的生命,同样也是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所以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并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 但是,需要纠正在总体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理念性偏差纠正。 首先需要对制度的落实进行纠正,在管理方面应重视患者,能体现出人文关怀。 其次也要关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应肯定其劳动成果,保障及身心健康,以便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3]。 ③整体管理体系落后。 目前对医疗评价的保障体系相对落后, 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停滞在医疗行规的执行方面。而主要评价项目是医疗自身的各种质量参数和与之相关的内容,是否能够得到覆盖,无法纳入到督导评估之中。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患者的利益和医疗服务机构自身的效益,满足医疗服务人员自身的利益等。所以可以通过体系的运行来获取患者的接受,提升整体医务工作者的效率,减少差错,保证医疗安全等。 ④医务工作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识不足,处于被动管理当中,其整体工作效率不佳。 医疗工作属于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 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只重视专业水平,而忽视了和医疗工作存在关联的管理知识。在和医疗工作息息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部分医务工作者并没有弄清相关概念、要素和意义。 行政质量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准则对医疗活动加以把关和督导,这使得双方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很多员工都存在被动检查、被动管理,甚至存在对管理抵触的情绪而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不佳。
2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质量控制的解决对策探究
2.1 健全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需要对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确定,院长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检验科的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此背景之下建立并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岗位职责、医疗常规,并以此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医院的业务副院长来直接领导并明确分工,使得责任落实到组、落实到个人,只能确定明显的职责范围。 制订明确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同时还要制订相配套的制度和考核标准,根据检验科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的具体办法和质量指标,并制订持续改进的措施。 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导各个科室开展质量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对检验科的医疗质量进行核查,同时组织院级质量进行考评,对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并反馈检验科整体质量检查的结果[4-6]。需定期分析并发布全院的质量状况,以方便为院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质量管理教育工作,以便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质量意识,这能充分地达到质量自控的主要目的。 可以从两个层面实施教育培训:①建立院级层面的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需要对各项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按照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标准等,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定检验科的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②确定科室层面的一线医护人员培训机制。 同样要熟悉必要的法律法规,制订检验科相关岗位的各项制度,根据检验科的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治疗指南等开展日常的检验工作。定期组织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学习,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医疗质量讲评工作。结合实际状况多下科室,可以现场解决各项问题,能根据检验科室的质量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能积极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科室的实际状况,可保证合理的编制和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结构合理和编制的比例,能够不断改善并更新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
2.3 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专业的技术水平就是医学专业工作者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这是形成医疗质量的主要前提条件。所以只有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如果专业技术有限, 会影响到对于疾病的诊断,导致诊断的准确性和疗效都存在不足,会使得整体医疗质量存在限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途径较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①引进人才。根据医疗机构检验科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引进存在紧缺的专业性人才,也可以引进具有学科代表性的发展前沿的高精尖人才,这样能够确保医院的专业技术得到空前发展[7]。②加强在职培训工作。严格“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广泛落实,坚持继续教育工作,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医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③严格落实人员、技术准入制度。医务工作者需经过专门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可以通过新的技术和业务等进行审批,严格拒绝不成熟或不规范的技术进入到临床[8-9]。重视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是综合性的过程,具有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技术也必须存在与其相适应的医疗管理水平。
2.4 加强医疗检验技术控制
需要强化医疗技术管理和控制制度,在具体的检验过程当中,可以进一步实施检验技术的分级和分类管理。确立检验科医师的技术管理档案,对检验科医师职称进行综合性的分类,同时根据相关卫生部门等关于检验技术的准入相关文件和规定对每一个检验科医师的权限进行审批。科室主任可以根据科室内医师的实际情况,严格根据文件的规定向医务科申报检验科的医师是否具备有相关检验的权限申请,经过医疗质量委员会综合讨论批准,下发授权通知书后,该医师才可以执行相关的检验工作[10-11]。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管理,尽可能防止年轻的低年资的医师开展难度较大的检验工作,尽可能降低在检验当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2.5 加强重点部门、重点人物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
一般认为医疗差错和相关事故往往会发生在危重患者当中居多,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任何一种操作存在不足, 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质量。 所以对特殊人群加以重视是避免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而临床上出现差错事件或者出现意外情况的往往都是低年资的医疗工作者和年轻的医师、护士[12-14]。特别是对于年老体衰者、急危重症者、手术患者、新入院者等都很容易出现病情变化,如果存在处理不及时,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 所以要将重点环节把握到位,这是提高基层卫生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中之重,能科学有效地防止一切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出现。 因此基层卫生院的检验科要对此予以重视,特别是对于一些资质较低的检验工作者, 应格外重视在抢救时对于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杂症者、生活无法自理、心理存在障碍、社会关系紧张的患者等检验工作质量[15]。并且将重点的环节放在对患者提取检验标本的过程、对检验标本进行送检的过程、 检验标本进行保存的过程、检验标本进行检验的过程和检验标本进行质控的过程中。所有操作要严格落实无菌原则,严格执行医嘱,落实交接班工作,在检验的过程中应进行各项查对。 对上述情况落实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分析、反馈,以便于进行及时改进。有条件可以采用PDCA 循环管理的方法来开展,这能进一步提高基层检验科工作的检验质量,不断地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检验质量。而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继续纳入到下一个循环当中,这样在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质量改进当中就能使得基层卫生院的整体检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也要进一步落实奖惩制度,这能有效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同时也是减少失误发生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确定医疗机构的质量文化,促使医务工作者在价值观上基本一致并积极向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可以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质量提供强大的动力。同时,建立完善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也有助于我国医疗体制和服务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