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1-04-04闵竞杨帆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医学

闵竞,杨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骨科,重庆40216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所有人都希望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地降低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也逐渐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医患沟通课程的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发展缓慢,导致目前的医患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患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是影响医学生自我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医患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确定课程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提升其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1 医患沟通教育概述

1.1 医患沟通的现状

医患沟通即医生、患者在医疗、保健工作中,针对诊疗、疾病、健康等内容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是由医生主导,建立信任感,其核心在于“医”“患”“沟通”。“医”不仅涵盖医护人员,包涵盖医疗、卫生机构;“患”则涵盖患者与家属;“沟通”内容既要与疾病相关,也要包括情感、思想、期望、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很多医生都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医学技术、手段是最为重要的,在与患者沟通时,习惯采用“以我为主”的命令式方式,没有为患者、家属做详细解释,甚至对患者的提问不耐烦,有的还常常打断患者,在沟通上,态度不积极,忽视了家属、患者的心理承受力,无法让患者感受到基本的尊重。

在公立医院中,医护沟通的时间、机会很少,很多患者看病就是几分钟的时间,不少医生认为,小病不需要太多的沟通,患者只要遵医嘱即可。当前的门诊医生学历高、职称高、医学知识丰富,可以很快诊断出疾病,但是他们对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让患者、家属感受到应有的关怀。患者入院后,希望得到优质的医疗,而少数医生认为自己有技术,不应该成为患者的服务人员,因此常常会将患者物化;一些医生缺乏沟通意识,在工作繁忙时,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愿意与之耐心沟通、详细解释;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理论、实践知识之间脱离,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与患者的沟通不到位,很容易导致患者、家属产生不满情绪。

1.2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并非简单的人际关系,而是涉及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患者和家属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及知情同意权,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实施后,各类由于医疗纠纷引发的案件也频繁发生,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医患关系表现出几个特点:①医患关系紧张,近年来,频发各类伤医事件,严重损伤医生的身心健康。一直以来,医生都是备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他们掌握着各类专业技能,由于患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较少,导致医患双方不够理解。②患者不能意识到医学的局限性,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有其局限性,医学也是这样,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患者死亡后,医生需要负责。③现有的医疗资源紧缺,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医生的工作强度、压力非常大,因此,面对患者,他们也表现出冷漠的情绪,从前段时间的报道来看,就曾经出现过有患者由于医生没有面带微笑而选择伤医的恶性事件。

医患关系的本质首先是法律关系,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需要严格遵照法律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医患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医生、患者由于专业背景、文化程度不同,双方信息是不对称的,医生在为患者介绍治疗手段和方式时,必须要对患者做出及时的反馈,这才是良好的沟通过程。近年来多次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是由于患者对医生不信任而导致,良好沟通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未进入互联网+时代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更高,而目前网络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丰富信息,也出现了大量负面信息,如各类私立医院信息、虚假广告等,甚至一些患者听信谣言,自行服药、吃保健品,没有考虑到病情的情况。及时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缓解医生、患者间存在的矛盾,拉近双方距离,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学的职责除了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外,还需要给予他们安慰与帮助。因此,医疗服务不但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而且要做好非技术性服务。在生物医学模式中,教学的重点是生物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1]。在医患沟通课程中,严格执行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中,对于“沟通能力”“职业价值”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效解决了传统医学教育体系的各类问题,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增加对学生任务人文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制订完善的育人模式,针对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需要将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整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相符,充分满足医学教学的经验性、实践性要求。

与此同时,临床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医患关系十分紧张,患者、家属有了比之以往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临床教学的配合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医学生可以在现实的医疗环境中进行操作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意识,在工作中主动与患者沟通,可以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临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临床教学环境的优化[2]。

1.4 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意义

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在医疗工作中彰显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需要具备优秀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中,对于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准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估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充分体现处理对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根据实际的医学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从业者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决定医疗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同时会对医疗服务质量与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医患沟通问题,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诉讼,或者出现医疗过失。目前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医务工作者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待提升[3]。为了有效地缓解这种现象,医学教育中必须对医患沟通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必要性,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生。

在现阶段的医学课程中,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在专业教学中,很少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课程,且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在考试时,要求学生提前背诵,一般就能达到良好的成绩。在医院中,一般会为医生提供关于临床技能、人文关怀内容的培育,但是关注医患沟通技巧的内容还是较少,只有一些少数科室开展,如肿瘤科,在其他科室开展的较少,导致医患沟通质量一直未得到明显提升。当然,这种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患沟通课程内容少,即便很多医生想要沟通,但是却不知道怎样着手,平时也缺乏学习时间,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1.5 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可行性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是医务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医患沟通课程与医学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医学生需要根据临床要求,同时学习好临床知识与沟通技巧,可以显著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但是,医患沟通是一项难度颇高的临床技能,若缺乏医学伦理的指导,那么这项技能很可能论为形式,医患沟通课程的开展并不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当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来看,医患沟通课程一般是以单独开设选修课为主,也会在医学伦理教学中增加医患沟通相关内容[4]。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医患沟通选修课程缺乏针对性。而医学伦理教学则课时有限,教学过程中不会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医患沟通课程,基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医患沟通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具体教学上,应用阶段式教学模式,将具体课程内容分别安排在每个学年来完成,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其传授知识,避免授课内容过多集中的安排课程资源,通过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

2 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确定教学模式时,需要基于教学、学习基本原理进行参考,并将相关的原理转化为对资源、材料、教学过程、结果的规划,构建系统、完善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要针对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教学评价活动进行分析。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要关注几个问题:①关注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能否让学生掌握与医患沟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②对相关资料来分析,看各项资料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此来明确课程框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有意义的需求给予足够的关注,妥善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3 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建立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1 查阅文献

在建立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前,需要查阅大量的与医学院校医患沟通与教学相关的文献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并在评估方式上进行改革,了解其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还要比较各医学院医患沟通能力测试量表,针对其中的优势和不足来展开深入分析,以我国实际医学教育评价机制及医患沟通课程的特点来建立新的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6]。

3.2 调查分析

在建立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时,需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为基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结果来确定学生的需求。在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改变他们对患者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使他们能做出更好的沟通行为[7]。还要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确定现有教学模式中需要好修改的内容后,就可以指定课程框架。

3.3 建立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雏形

在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目标包括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技能目标。其中,职业素质目标属于沟通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旨在让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沟通意识。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医患沟通的相关内涵、目标、宗旨、任务,熟悉各个诊疗环节的医患沟通特点和能力。在技能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医患沟通原则,提高其沟通和交流能力[8]。

(2)课程类型的确定。课程类型包括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及必修课。其中,综合课程有整体性的特征,充分体现出完整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及价值结构,并且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其内容涵盖心理、法律、伦理等,并且要彰显其综合性,促进态度、知识、技能之间的融合。而在活动课程中,需要坚持与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实践性教学活动为主导,进行角色体验、案例分析及经验分享。而在临床医学类专业、护理类专业及医学技术类专业中,需要将医患沟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9]。

(3)授课学年与学时。在第3学年,需要进行基础概念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课为10学时,实践课为8学时。而在4~5学年,需要进行医患沟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其中理论课为16学时,实践课为26学时。

(4)教学内容设置。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采取阶梯式设计方式,为不同的模块设计相应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学习重点,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医患沟通的态度、知识、技能。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①人文医学。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医学史、医学的社会性和契约性、医疗行业的道德标准、患者和医者的需要及医患关系的含义与模式。②医患沟通理论基础。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伦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法律基础及人际交流基本原理。③医患沟通原理。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医患沟通的概念性知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主要的医患沟通障碍。④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职业的态度与专业的技能。⑤医患沟通的过程。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建立关系、病史询问并讨论与疾病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中的沟通、信息交流与沟通、临床决策、与疾病相关的医学健康教育及结束沟通。⑥医患沟通的技巧。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语言技能、倾听技能、非语言技能、控制访谈时间技巧、化解沟通障碍的技巧及坏消息告知技巧。⑦各学科医患沟通特点。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内科医患沟通、外科医患沟通、妇产科医患沟通、儿科医患沟通及门急诊医患沟通。⑧特殊病患医患沟通。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医疗纠纷中的医患沟通与特殊患者医患沟通。⑨团队合作及沟通。这个模块中的内容包括医疗团队的工作特点、团队沟通要素及团队关系与合作。

(5)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医患沟通课程而言,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PBL”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录像电教、网络教学、早期接触临床及社会实践等。在确定教学方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6)教学评价。在对医患沟通课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测试与课堂教学效果测评。确保医学生通过医患沟通课教学可掌握更多的医患沟通技巧,提升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10-11]。为了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可以借鉴“CIPP四步评价法”,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作为宗旨,评价内容需要涵盖几个方面:①背景评价:背景评价需要明确课程架构的科学性,邀请从事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相关研究的专家组成评价组,对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进行修正、循环,确保评价内容的科学、全面;②输入评价:由带教老师、主讲教师、课程教学督导专家开展集体备课,确保教学方案的科学有效,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度研讨、分析,确定各类核心内容和影响因素;③过程评级: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评价,检查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共情能力、认知和态度的变化,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动态监测[12]。

4 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建议

由于我国医患沟通教学起步较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成程度的问题,无法获得可观的教学效果。在建立新的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时,需要发现当前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4.1 强调医患沟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一般会提倡互相理解,通过沟通的方式解决矛盾,而在处理医患关系时,医患双方相互理解是沟通的必要条件。传统人教育模式中在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13]。因此,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强调医患沟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理论的应用。

4.2 设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做到符合临床工作现状,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与学校的教育计划作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个人与专业的发展[14]。因此,课程目标需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而不是学校要交什么,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使他们的能力满足目前行业与社会的期望,根据教学要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课堂教学体系设计。

4.3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

在目前的医患沟通课程中,只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临床实践难度较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的融合[15]。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等,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4.4 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进行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评价中,需要充分反映出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应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式。直接对学生完成沟通的能力进行评估,对工作中存在错误进行纠正,同时改进做的不够好的行为,考虑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16-18]。与此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沟通技能教学与评估体系,为学生赋予足够的评价权,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效果的评估中,通过各项反馈来改进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高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认识到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条件建立合适的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