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改背景下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2021-04-04杨茂华温丽琼李仕斌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医治中医药服务

杨茂华,温丽琼,李仕斌

1.广州市增城区红十字会办公室,广东广州 511300;2.增城区中医医院内科,广东广州 511300;3.增城区中医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1300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国特有的健康管理理念,“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低投入、高回报、常使用、广覆盖的需求,是现代生活健康观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迫切需求[1-2]。国家将持续引入以人为本的优质中医一体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持续不断地改进我国中医保健服务的综合质量,发挥各级中医卫生医疗组织的社会主导作用,改变公立和民营中医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内容,使其更加注重疑难重症疾病患者的医学诊断和综合治疗。加大现有中医服务的优惠政策和福利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促进我国中医药的持续振兴和健康发展,坚持中西医两位融为一体,推动推进我国传统中医药与国外西医药相互交叉衔接、协调融合发展[3]。在新医改方案下,积极推广中医药“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核心,同时也符合现代的生活需求,“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体现了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针对中医特有的优势,结合新医改背景,对中医的健康管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1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1.1 基本价值的偏失

现阶段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基本价值的偏失主要表现在价值标准的唯一化与改革策略的绝对化。价值标准的唯一化是指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公平与效率的失衡,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前“公平主义”与改革开放后的“效率主义”。公平主义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效率主义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看病贵的问题,二者相互制约,互相矛盾[4-5]。加上管理模式的绝对化导致政府在卫生体制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政策福利化过度,最终市场过度福利化表现为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承担过度责任,忽视了市场的功能;市场化过度表现降低市场在卫生服务领域发挥的责任。从总体上看,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绝对化是价值标准的唯一实践形式,而价值标准的唯一化是改革策略绝对化的理念表现。

1.2 运行体制的缺陷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运行的基本思路偏失,必然导致中医运行体制的失衡。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运行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供给与需求体制失衡。供给与需求体制失衡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供给强、需求弱”的状态,结果必然是看病贵;二是“供给弱、需求强”,结果必然是看病难。

1.3 专业诊断的缺失

曾经可以诊断出疾病的四诊,现在被各种化验单替代,以前通过询问去了解病情,却被二话不说就开很多检查项目所替代,大方脉、小方脉逐渐转化为“看单开药”。这种现象严重缺乏管理[6]。新医改下,要深化中医药卫生制度管理,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绿色生态、原创优势、促进消费等功能。

1.4 管理模式的单一

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处于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特别是有利于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7]。还有傣医、景颇医、藏医、蒙医等特色民族医疗群体,加上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已相对齐全。基本都配备套针、梅花针、电针疗法、火罐、中频疗法、中药粉碎机等中医器械。因此,所需的管理模式不只针对医护人员,还需要针对相关的医疗设备等。

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普遍存在中医药医疗相关领域专业医疗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无法充分满足人民和社会群众的需要,为保证高质量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因此需要进行周密的管理策略。中医的非药物服务方式通常涵盖:针灸、拔罐、推拿、剃须、穴位灌注、普通针刺、电针、释放血液、神灯、红外线、微波、小针刀、理疗仪等治疗方式。治疗过程比较细化,因此针对治疗的方式、过程、结果还需要一定的管理。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医学主要有云南傣医、景颇地区的传统医学,都是采用“家族式”的传承方式。在医学世家中,一个大家庭共同开办医院。这样的文化传承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弘扬发展和相关的监督管理,因此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针对性[8]。

2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中医改革,要将我们的传统中医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要以基层群众为主,将中医发展起来,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指出要落实农村中医医疗水平。周边国家中医药和民族中草药重点地区和发展较好的几个市县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借鉴方法提供了一个良好样本。

2.1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未来3年内我国将城镇企业职工、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乡镇合作医疗的参保金额提升至90%以上。2020年城镇居民健康医保和新农合社会养老津贴标准已经提高到了每年120元,并适当地提高了个人缴纳标准,更改了报销的比例和缴纳限额。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重点工作是继续加强对县级以上人民医院(不包含中、民营甲等医疗机构)、乡镇人民卫生院、边远地区的农村卫生服务科室及困难人口地区的村和城市农村社区健康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指导建设[9-10]。

政府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计划,自2019年起,逐步在我国各地建立了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提升了经费标准,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中医药的功能。创新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业务运行、控制管理机制,提升公立住院医疗机构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深化改革推进对省级公立医院的行政赔付或者补偿管理机制的整体改革。加速探索形成二元多样化的办医管理方式新服务格局。初步统计估算,为了有效保障上述五大体制改革,3年内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预计将至少投入8 500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要将人口健康作为疾病医治的突破口,并明确指出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为实现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奠定基础。

2.2 推进中医的发展

新医改政策下最大限度地符合了中医发展的理念,顺应了市场健康需求的变化。“治未病”是未来帮助每一个人减少发病、改善健康状况的有效方式[11-12]。中医的“治未病”能主动地、有组织地预防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新医改政策下,健康管理会涉及每一个群体的健康,并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中医为上述过程可以提供有效健康咨询和指导,甚至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因此,新医改政策推进中医的快速发展。

传统中医承载了中国古代中华人民与疾病抗争经验和科学理论知识,在传统节约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自愿辩证法的思想引领下,通过长年的医学治疗实践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医学理论框架[13]。中医学以人体运作原理作为现代中医医治理论的根本,将人体疾病视为整个生理的运行不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结合参考和研究的科学途径,探求其临床病因、疾病病理特征、病性、疾位,分析其病因发生在该疾病的动机,上述患者身体内的治愈诊断过程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中擅长总结身体运动规律变化,判断其病症的变化,进而实现“未治先愈”的目的,符合现代人中国现代健康的需求,因此,新医改积极倡导发展中医。

2.3 发展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国家规定对医院必须配置配齐中医科基本设备、先进设备。国家不断增强和提升基层医院的中医学和现代化技术服务实施能力。每个医院基本配齐了中医药产品的各个门类,做到了中医药与商业化同行[14]。使得基层的医疗机构既可以去诊所也就是治疗疾病。积极地组织全国各级医务院所工作人员到校参观研究。在科研院所建设中医人才培训机构,中医药行业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因此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始终秉承'走出去'的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各级中医药科室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和学习当地在开发中医药产品方面取得的成就。

2.4 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

充分利用中医药等特点建设民族地区中医机构,打造一张具有少数民族地区中医药文化特点的名片[15-16]。对少数民族医学文化进行持续地发掘、保护和传承,继续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医学文化的开挖、保存和传播。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以提供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

加大发展农村中药材的种植面积。找寻一个适宜于种植中药材的场所,允许并鼓励其他个人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使之在国内形成规模化,在国际上不断拓宽各地中药材种植范围,增加其所属种植区域的面积与种植品类。

加快发展中医现代养老服务产业。随着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崛起,并且正在大力发展中医疗保健、中药养生、中医疗养老等新兴产业。气候适宜宜人,适宜居家养老,中医治疗机制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老年群众对于调理慢性疾病、身心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等的需要[17]。

2.5 建立特色化管理方式

从中国现代医疗管理学的基础和理论角度来分析,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其本质上应当融合西医的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中医药具有的特殊医学价值。此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医药的特殊性,而绩效考核就是作为紧扣医院的灵魂及提升改革成效的关键性途径。实施特色化管理方式,由医院技术人员负责主导,将手术困难和疾病治愈困难纳入到考核的指标当中,尝试多种支出成本和提升诊疗服务水平措施,将上述过程都纳入管理范围中[18]。

2.6 针对体制实施职业化管理

中医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在我们如何选用中医方面,可以根据中医药文化背景进行选择,针对体制实施职业化管理,把专家与职业化的管理相互融合。从技术层面促使中医人才向复合类人才过渡,无需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得所选拔出来的人才可以充分适应管理模式,并出色完成职业化医疗需求。现如今很多医疗院校都逐步将健康与管理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内容加以完善,对此管理模式可适当地引进一些具有特色的管理人才作为相关专业的储备[19]。管理不仅仅针对医疗机构,还要求企业应该清晰地针对和规划每一位中医相关的从业人员,目的是在于帮助管理模式的深入进行,避免由于工作的敷衍造成的管理失误。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求各级管理者科学合理地规划管理的深度与广域性,始终坚持围绕我国新医改的发展思想,制定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让每个管理环节都能够清晰地、明确地实行,激发潜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增强其管理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执行能力。

2.7 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管理领域都开始选择加快引入信息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20]。

对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说,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就是为了保证病人的人身安全、医学卫生服务于其质量以及保障病人隐私、提升其对外竞争能力发挥作用提供了必然的手段。例如某西南地区的一家中医药生命科学院,针对其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耗时近5~10年,经历了系统的升级优化和系统改造,患者的住院病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化,并具备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可选用无纸化的医院电子门诊病历,在诊断上实现3秒钟快速成像的任务。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中所有的系统架构均全部采用双网络相结合的系统设置,一旦医疗系统主机出现系统故障,即可在2 min内由非医院装配的主机直接接替,损毁的医院数据库系统资源可在30 min内通过网络修复的方式直接恢复,保证管理的严谨性[21]。重点管理单位的互联网安全管理方式,一般可在1~2 h内实现多方面的网络连接管理。此外许多大型的公立中医院也把中国移动微信支付应用技术引入其中,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中也可以引入相关技术,作为信息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让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就可实现医疗管理。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可实现在线预约、医院挂号、网上缴费、远程预约候诊等多种服务,缩短了管理者、医生、患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预约就医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其中医院的业务运行管理效率[22]。

3 结语

新医改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地纠正了常规的管理误区,结合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实现适应新时代的管理方式,并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药保健服务管理方式,通过新医改的政策落实,加上常规管理模式的使用,为中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医治中医药服务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中医治癣,疗效更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