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的基层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及途径

2021-04-04鲁成伟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省干线公路

鲁成伟

(重庆市梁平区交通建设服务中心,重庆 405200)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设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货物运输、出行等需求,必须要加强公路建设,尤其是国省干线的公路建设。在公路运营中,基层养护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采取有效的养护管理措施可以提升公路的质量,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仅可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还能为经济社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 国省干线公路基层养护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1.1 特点

国省干线公路基层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比较明显,具体包括强制性、广泛性、复杂性、专业性四个方面。在强制性方面,由于国省干线公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内容,在综合运输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运输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求养护工作符合标准规范,并采取强制养护管理的措施;在广泛性方面,其养护对象包括很多附属设施,如道路、桥梁等等,同时也包括各种沿线设施,如绿化、环保等等[1]。这些设施的养护工作涉及了多个专业的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养护体系;在复杂性方面,由于国省干线公路的规模比较大,行驶的车辆较多、速度较快,且普遍为车辆和行人混合交通,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从养护技术的角度来看,要保障养护的效果,必须要采用专业的技术,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促进养护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公路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1.2 重要性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养护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对公路的运营情况作出准确的检测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工作,消除公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问题,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通过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不仅可以控制病害的进一步扩散,还能始终保持公路路面及附属设施良好的技术状况,避免公路经常反复维修,减少不必要的维护运营成本。通过养护工作可以了解公路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不足,进而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能提升公路的服务功能。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维护,可能会出现各类缺陷,包括路面凹陷、裂缝、路基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寿命,还有可能引发交通意外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样不仅会影响公路建设的效益,还会损害公民的权益[2]。

2 国省干线公路基层养护管理的途径

2.1 创新观念,拓展资金渠道

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创新公路建设和管养的理念,着重提升群众参与的意识,从培养群众的养护意识着手,提升每个人的防治意识以及团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积极进行技术、设施等方面的创新和推广,在保障安全通畅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成本的投入,提升养护管理的质效,充分发挥养护管理的作用。要围绕人、车、路三个方面构建公路养护体系,培养规范的工程市场,构建高素质的建设团队,这些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了保障养护资金充足,不仅要对养护管理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还要拓展资金获取的途径(如图1)。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从不同的渠道中获取资金,确保养护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一方面,可以加大车购税在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公路养护中争取采用国债资金。此外,可以鼓励更多民间资金投入到公路养护之中[3]。为了保障资金发挥作用,还要做好平衡工作,对养护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可以采用地方切块包干的方式,加强监管工作,完善责任制度,确保资金可以节约、均衡的使用。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矛盾。由于承包基数不平衡,所以可能会出现经济发达地区经费结余、贫困地区资金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资金规划,确保资金的平衡性投入。

图1 各类公路养护和投资占比

2.2 创新技术,提升施工质效

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国省干线公路工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城市的建设、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管理,确保养护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此,根据我国《公路法》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并且制定了配套法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细则进行完善。在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明确公路的公益性属性,为特许经营立法提供更多参考。可以建立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系统,由干线公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体系和干线公路基础设施预警技术两个体系作为支撑,根据资源整合、加强共享、逐步扩展的原则进行建设,建立基础的监测体系,通过移动终端、巡查装备进行路况的监测和巡查,实现自动化、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发挥预警系统的作用,提升监测水平。建立路网资产分类预警技术体系,实现养护事件的处置预警,对道路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加强技术储备工作,根据具体的管理经验和规范要求制定养护方案,尤其要做好缺陷维修工作,并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各种行为。在实际养护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先养后补”的措施,为了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应该发挥企业集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产业链优势,交通运输部门内则组织实施养护资金统筹、项目施工模式改革等活动,“一次性打包”养护项目,通过“先养后补”的方式委托集团企业实施项目。在新模式下,由集团先投入建设资金,然后相关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再进行转移支付资金等措施,实现一般公共财产预算逐年安排。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投入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5G物联网、毫米雷达探测等前沿技术,与百度、高德等地图数据进行对接。在车辆经过养护作业区的时候,导航会播报提示,引导驾驶人员绕路前行。如果有车辆靠近施工区,系统也会发出预警,以此保障行车、施工的安全性。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碎石化技术,通过高频振动的方式来迅速破碎,构建理想的结构层,其顶部为碎化层,弱化了原水泥板的刚度,同时也让碎化层和下方嵌锁层共同吸收车辆带来的冲击能量,从而减少车辆对道路的磨损和破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3 培养人才,制定规范标准

为了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必须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建立业内管理规范。在管理养护的过程中,要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养护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尤其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应该加大现代科技的应用力度,可以采取实时监测、在线监测等技术,提升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尤其要加强交通数据量的采集工作,可以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采集方式,全面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养护工作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还要完善养护资料,确保资料具有准确、时效、全面、经济等特点,然后根据养护资料进行预测分析,了解公路中潜在的问题隐患,促进服务养护管理质量的提升。根据当前的公路养护情况,更进一步向市场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做到分工合理、运转协调、权责一致。在公路养护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试点、总结、推广”的模式,明确管理的关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范,利用政策进行引导和激励,加强资质考核、信用考核等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构建更加完善的养护市场体系。促进养护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护事业。加强管理工作,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指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省干线公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国省干线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寿命,需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要明确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猜你喜欢

国省干线公路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四川省建立国省重点项目根治欠薪“挂联包片”制度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究
公路断想
排水沥青路面在国省干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中小城市交通干线模糊控制的实现
OLP在干线DW DM网络中的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