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标准化建设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03陈晓燕卢国庆马青芳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量水利调度

陈晓燕,卢国庆,马青芳

(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100)

如今,信息自动化技术与社会领域各个行业的结合度逐步加深,显著地提高了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而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灌区,特别是在国家实行引黄灌区政策之后,灌区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标准化建设就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希望以此来确保灌区内的各类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分配,从而有效的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1 灌区管理中使用信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1 推动基础水利数据自动化管理发展

灌区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数量十分庞大的基础水利数据,这其中主要包括水量计量、水量调度等诸多内容,并且这些数据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数据仍旧是借助人工观测的方式而获得的,同时在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管理上也都是以人工形式为主,这类管理方式对于相关水利数据的实时收集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准性都会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无法实现灌区内部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的目的,这对于灌区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影响巨大。而通过信息标准化建设在灌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借助各类信息和数字技术实现整个灌区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可以在有效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做到各项基础水利数据的实时化获取和管理以及分析,也能够对灌区的各项水利信息数据做出自动化的监测,并在有效的加工分类后形成具备精准性的水利结果数据,这对于整个灌区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也将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

1.2 灌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之前运行的传统管理灌区管理系统中,水管所和各个区域的下级单位一般都是通过电话来进行沟通和联系,但是,由于水利的调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导致单纯凭借一次或者几次的沟通很难确定最终的调度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上下级部门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并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水量调度方案。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调度的时效性,致使整体的灌区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出现了水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通过信息标准化建设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在有效建立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前提下,确保上下级单位可以进行实时的沟通和指导,有效强化水利工作单位的职能发挥,有助于灌区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

1.3 推动灌区的现代化发展

在我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水利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应用,灌区内部的水利综合发展则是以各类的水利信息作为基础对水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并最终达成水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由于我国本身水资源较为短缺,再加上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且用水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而通过整个的灌区信息化自动建设应用可以很好地将灌区的管理方式,从之前的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以便在有效实施科学化水资源监管和调度方式的前提下,确保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有助于灌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2 灌区管理中使用信息标准化建设的表现

2.1 三维GIS系统的应用

在传统的灌区信息管理中,主要是以二维的信息展示为主,存在着较强的集体性和宏观性特征,但是,却缺乏直观性和逼真性,在灌区中使用信息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三维GIS系统的应用。简单说来,该项技术就是以共享资源作为出发点,通过使用GIS、RS和虚拟现实技术,并使用数据融合、混合界面的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实体进行集成式的管理,并且借助模型中的控件可以针对各类地理实体进行调用和展示。除此之外,这一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从制作而成的三维实体场景来有效地获取地理实体的属性和空间信息。由于该系统中所采用的数据库,可以对空间和属性数据做出统一的管理,并与灌区内存在的各类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做到一一对应,从而可以在有效进行空间定位的前提下借助系统内部的查询功能,实时地获取灌区内各个地理实体的位置及属性信息。

2.2 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

灌区管理中使用信息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这一系统主要包括水量测量和闸门控制两部分。其中前者可以做到自动化测量灌区内的水量,以便在有效提升水量测量效果自身精准性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为灌区管理工作中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调度和使用目标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除此之外,水量的测量结果也是水费收取的一个重要根据,水量测量系统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在水价改革及农业用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应用水量测量系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直接和间接测量两种方式直接测量格式,直接测量是使用流速仪对水流的流速进行测量和计算,而且间接测量是需要以水位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作为基数进行计算,并以水位数据的实时变化推算出实际的水流量。而后者的闸门控制系统则是可以控制整个灌区内部的闸门自动开关,整个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站和现场监控站,借助远程终端的实时监控来获取灌区的供水量,并借助调度系统对阀门的开关进行有效的控制。

2.3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信息标准化建设在灌区管理中应用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灌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这其中主要包括水费征收、水务公开和决策支持三大系统,其中是水费征收系统可以在有效管理用户的实际用水和费用缴纳情况的前提下,提升整个水费数据和票据处理的精准性,从而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水费征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中的水务公开系统可以借助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对各类水务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公开,使得灌区内的农户可以通过网络来查看有关水费的各类信息,以便在有效监督水费征收工作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工作的透明程度。最后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可以以灌区实际的运行状态作为基础来合理地制定用水计划,从而为用水计划、水量调配提供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支撑,在用水量最终确定后,需要将上报到调度中心,随后需要由调度中心将近期的水文预报作为根据,合理地确定各个渠道流量的分配方案。

3 灌区管理中推动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3.1 统筹规划设计及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

信息标准化建设在灌区管理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基础,就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做出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并且需要根据灌区内部农业实际发展的情况和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对整个发展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在有效制定信息数据和接口统一化标准的前提下,确保属于同一个信息化平台中的各种软件和产品可以做出有效的衔接和共享。除此之外,由于各个灌区在实际运行环节中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基本一致,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对数据的分类和定义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并将其内容和结构做出合理的规范。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合在现代化灌区内使用的信息标准化介入模式,并做到支持各类物联网设备的多种连接方式,从真正意义上确保整个灌区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地发展。

3.2 资金投入的强化

在灌区管理中实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时候,需要由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对于那些大中型灌区内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改造的具体费用,需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需要注意的是,灌区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所占比例其实相对较小,后期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占比相对较大,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在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将工程运行的管理和维护经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落实,真正促进灌区内部标准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已经深入各个领域中,而灌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合理地利用三维GIS技术、自动化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之外,还需要借助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的强化以及全面发展统筹规划和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促使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水量水利调度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