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能力建设现状探讨
2021-04-03吴磊杨锐吕典飞
吴磊,杨锐,吕典飞
(1.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枣庄分院,山东 枣庄 277800;2.德州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00)
特种设备是涉及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一类特殊设备,为此我国先后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还有安全技术规范等予以规范安全管理,涉及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等活动都应遵守,然而,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生产数量和使用规模越来越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事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面对涉及行业多、设备种类多、分散活动多、危险因数多、现场情况多的“五多”复杂工作环境,如何切实推进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1 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现场检验时间有减少的趋势
(1)近年来,特种设备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远超过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增长速度,人机比矛盾越来越大。
(2)特种设备种类繁多,设备保有量巨大,在不同行业,地域差别也较大,从而提高了检验机构的业务管理难度,人机配比的矛盾突出。
(3)当前,多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逃避检验的情况经常有,不按时申报检验,假报停,使用未注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由于各级特种设备行政监察机构力量严重不足,需要检验机构采集这方面的信息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从而检验人员在现场需要更多时间落实非检验本身的工作,这些因素都使得检验时间有减少的趋势。
1.2 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有差距
(1)检验报告出具时限太长,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检方对检验报告出具的时效性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出厂时需要的产品监检报告出具时间远远小于安全技术规范所限定的时间。
(2)部分安全技术规范所指定的条款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与当前国情不相适应,安全成本与经济发展没有很好的统一,企业较难接受。
1.3 现场检验检测质量难接受监督
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检验检测活动都是分散的,且不在检验机构内,而是在设备使用现场,而且多数为“单打独斗”较为常见,因此,现场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包括检验现场安全如何接受监督是一个难题。
1.4 检验能力建设落后于社会需求
当今特种设备生产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已经层出不穷,多项检验检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成果也屡见不鲜,但是,多数检验员对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手段还停留在眼看、耳听、手摸和几种传统的检验仪器上,缺少检验检测创新手段以提高检验质量、效率以及检验工作安全管理水平。
1.5 科技成果对业务发展的贡献度不高
科技成果与检验业务融合度不高,对检验机构发展贡献度不高,对业务开拓的支撑作用体现不明显,科研工作管理机制不完善,科研工作任务和检验任务矛盾比较突出,科研工作外协比例过大,自主性不强,科研项目验收与成果转化没有很好地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2 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策略
2.1 提升信息化手段,推进检验检测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
(1)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管理需要,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建成能支撑检验检测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培训考试的特种设备检验和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具有网络报检与用户检验结论查询功能,对行业开放的检验检测案例库,法律法规与技术文件信息库等公共信息库,只有这样,方可支撑检验检测业务、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建立检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对检验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就是通过在信息平台上建立重要事项管理、各项检验业务考核指标管理、重点使用单位检验管理、各类检验结论不合格设备管理、各类超期未检设备管理、重点建设项目检验服务管理等模块,从而实现:一是到期设备定检率、检验合格率、检验报告出具及时率、检验意见闭环管理完整率,检验业务限时办结率等实时动态考核指标,全面落实检验服务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票款录入核查等定期通报监督考核机制,将各类数据统一纳入信息平台管理并相关联,定期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水平,为检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建立和完善重要事项报告、落实整改和督办的工作机制,突出对“拒检”、各类超期未检、检验结论为停止运行(或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等设备整改情况的跟踪落实考核制度,完善与监察机构双向反馈和沟通的工作机制,为特种设备的动态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四是检验报告远程抽查、建立全员检验质量档案,在信息平台上对部门、个人进行检验质量统计与分析,为加强检验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加强技术管理,推进能力建设
(1)当前,很多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于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检验人员习惯按安全技术规范发现问题,而不善于分析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为了不断提升检验人员的检验检测能力,提高检验机构核心竞争力,改变检验人员只重视发现缺陷(或问题),不重视分析缺陷(或问题)产生原因的现状,引导检验人员做到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检验机构应要求对检验中发现的重大缺陷或问题,采取进一步跟踪、检测和成因分析等措施,达到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的目的。同时,尽可能收集建立含缺陷的试件试样库,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2)规范检验案例管理工作,要求每个一线检验人员每年应编写5篇的检验案例,每季度对检验案例及时评审,将案例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年底再从优秀的案例中评出典型案例予以表彰。同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供所有检验人员学习,检验案例是能力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案例的撰写和学习,提升了检验机构的学术氛围,有效地引导和提高检验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检验机构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制定检验能力建设长期规划,着重规划哪些人、在什么时间,掌握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如何验证的能力实施路线图,重点掌握相控阵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声发射检测、涡流检测、动态应力测试等新方法和新技术。
(4)采用新技术重点推进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城市燃气管道基于风险评价的检验、大型石化设备及电站锅炉安全评价、化工装置等RBI检验、大型起重机安全性能评估、危化品容器检验、重点工程材质分析、在用工业管道的安全评估等技术服务或委托检验业务。
2.3 正确定位,提升科技对检验业务发展的贡献率
结合检验机构的业务开拓方向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检验工作需要,加大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立项和科技攻关力度,着重抓好科技项目管理,通过建立专家测评参考系统和项目管理跟踪机制,完善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经费等管理工作,增强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以科技对业务的贡献率为考核主线,着重考核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新技术新仪器应用、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等内容。在对个人技术业绩的考核方面,要将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参加科技项目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职称与岗位聘任相挂钩。
3 结语
当前,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正处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关键时期,特检机构只有一方面抓好检验管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扎实推进检验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打造公正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品牌,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特色找准自身定位,以核心能力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方能做到社会有更多认可度,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从业人员有更多价值感,特检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