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视域下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思考*

2021-04-03王晓敏袁秀洪袁腊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医科中南大学伦理学

王晓敏,刘 星,周 岚,虢 毅,袁秀洪,李 凌,袁腊梅,邓 昊**

(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药理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3,xiaominwangcsu@163.com;2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3;3 中南大学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3;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湖南 长沙 410008;5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6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7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湖南 长沙 410013;8 中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3)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提高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至卫生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 2.0计划[2],以及多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3],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以期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通、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特别着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新医科,作为“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新农科)之一,是国家应对新信息技术革命所提出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医学生复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应从新医科视域探讨医学伦理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从而更好地推动医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新医科的内涵和要求

新的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也带来了医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医科”作为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需要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从而提升全民健康力。通过新医科的建设,大力推进医、工、文、理各科的融通,着力培养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未来医学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医学模式”向“医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的转向[4]。因此,新医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医、工、文、理交叉的创新型医科人才和卓越科技型医生,课程体系除要求具备医学专业背景,广泛涉猎其他学科外,还应具备人文核心素养。新医科对医学伦理学这一人文核心课程提出了新要求,课程体系应涵盖医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更注重将医学专业技能培养和医学伦理学具体问题密切结合,站在医学新技术前沿,更具前瞻性和思辨性地面向未来问题。

2 医学伦理学课程现状和问题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使得传统教学模式显现出过时且缺乏新的生机和活力,单一的专业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医科建设的需求。新的生命科学技术对医学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飞跃式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5]。医学伦理学课程是一门将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融通的,将价值和判断应用于医学实践的医学人文必修课程[6]。当下,我国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与临床见习衔接不紧密,对临床实践中已经存在和新生的普遍性伦理问题关注不足,对诊疗真实情境中的特殊伦理问题较少涉及等。一项调查显示[7],52.6%的医学研究生认为现有的医学伦理学知识不足以应对现实问题,仅37.4%的医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学习过医学伦理学课程,医学伦理学教育相对匮乏。授课偏重灌输式的刻板说教,对实际伦理问题处理能力的提升、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存在缺失[8]。通常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但在与患者沟通,尤其是临床伦理决策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医学伦理学课程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新科技革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合交叉、培养新医科视域下创新复合型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新医科视域下医学伦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以新医科和新文科交叉知识体系为基础

通过新医科的建设,可以促进现有医学学科改革,形成交叉学科创新融合的医学专业新知识构架。以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广泛涉足和大范围的转化应用,以及智慧医学的发展,必然要求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9]。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应紧密对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医学”科技发展前沿,打破单一学科思维,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建设,设计建立覆盖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层面无缝衔接的教学体系。设置两类课程模式,第一类为本科阶段开设基础综合的伦理课程,第二类为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开设特定主题课程,直接针对临床可能涉及的临床决策、科学研究和高科技应用所带来的具体伦理问题。医学伦理的基础综合性将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而特定主题的课程将使他们正确认识伦理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将医学伦理学知识和理论深刻融入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从而不断拓宽医学生认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医学中的科学技术是中介性技术,不具有伦理属性,但是医生运用科学技术却是蕴含着丰富价值的伦理行为,在覆盖医学生不同阶段的动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时、因势和因人制宜,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系统思维独立地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医学伦理学基础理论的同时,熟悉医学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了解和掌握相关伦理法规、人文社科等知识,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以多媒体创新融合新技术为载体

现代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新颖和灵活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推动智能化校园的建设,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精准个性化服务体系[10]。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方案》[11]和2019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12]以及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3],更是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大线上、线下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步伐,探索医学教育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建立知识结构完备、方法多元和内容丰富的浸入式教学体系,有助于促进智能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融合,全面提升师生的伦理素养,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同时进行编辑、存储、播放和综合处理的充分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医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就能更深刻地体验临床。通过在课上与课下的新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互动,将医学伦理学知识体系中的抽象概念转化到临床案例的分析中,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3.3 以伦理决策能力提升为导向

生物基因创新领域中的基因编辑、脑科学和类脑科学中脑机接口等医学新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和转化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但如果违背了伦理原则,反而会引发公众恐慌,从而阻碍医学的发展。医学伦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医学实践中将伦理学理论用于分析伦理问题,提升伦理决策的能力[14]。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其思维模式的转变,对新医学模式的推广尤为重要,而伦理敏感性直接反映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伦理问题的识别及预测能力。伦理敏感性指基于对个体经历及对患者特定情境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伦理问题的存在或当伦理冲突未形成前特定情境中的伦理维度或方面,确定其相关重要性以及伦理决策后果的能力,伦理敏感性是能否进行伦理决策的重要前提[15]。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模拟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引导医学生伦理推理和决策,选取具体案例后,主要通过以下分析路径实现:①确定与临床决策相关的伦理问题;②评估可获得的事实信息。即在某一临床案例中,哪些与伦理问题有关?哪些与伦理问题无关?③确定临床决策的“利益相关方”。谁会受到这个决定的影响?会以什么方式受到影响?他们会受到怎样的直接影响?④确定临床决策中涉及的相关价值。如患者的偏好、对人的尊重或公平;⑤确定临床决策者可用的选项。尽可能致力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寻求利益相关方能够接受和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⑥考虑作出临床决策的过程以及与决策过程相关的价值。

3.4 以医学人文素养的“新素质”提升为目标

医学人文课程作为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普及教育,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和谐医患关系和医院文化[16]。致力于以服务患者和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具有高尚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合格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2015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7],2017年多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18],以及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14]均提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突出不同学科协同创新,彰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优势,着力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各类创新、应用、复合型卓越人才。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医疗体系、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可能导致患者的医疗隐私被泄露等伦理问题。医学教育在积极推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同时,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体系构建,提高人文学科的占比,积极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专注于塑造医生正确的诚信认知和自觉的责任意识[19]。除了适应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的新医科外,更应该注重对医学生崇高医德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培育,培养一批具备扎实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交流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现代医务人员[20]。

4 结语

在新医科视域下,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中新医科和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多媒体创新融合新技术引入、伦理决策能力提升以及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探讨和思考,有助于医学伦理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有助于创新性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育,对我国医学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医科中南大学伦理学
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