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加工标准化管理实现内部备件自制力的最大化

2021-04-03张佳佳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作业区责任人产品质量

张佳佳

(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研山铁矿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1 实施加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某金属矿山在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征程中,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长远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必须要实现内部备件自制力的最大化,作为该矿唯一的机加工作业区,接下来机加工任务必将呈指数式、爆发式增长,因此实施加工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加工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把老职工所积累的经验、技术,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的方式,让无形的经验、技术通过有形的加工标准化体系得以有效的保存、传承,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实现内部备件自制力的最大化。

2 实施加工标准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1)职工年龄偏低,技能等级偏低。该矿机加工作业区现有职工为37人,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实际工龄在10年以上的8人,占比21.6%;高级工以上8人,占比21.6%。

(2)青年职工和占地村职工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新建矿山占地的原因,有农民直接转变成职工和新招录的青年职工占比为80%,职工的技术水平、实际工作经验均处于劣势。

(3)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干与不干一个样,怎么干、干多长时间、多少人干一个样,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4)无法保证加工产品质量。职工技术水平偏低,尤其是看图、识图能力不足,加工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3 加工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 建立加工时间标准化体系

建立加工时间标准化体系就是制定一套符合大多数职工意愿的制度,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在未实行加工时间标准化之前,大多数职工都抱有“看着干”的心理,即能干多少算多少,职工之间竞争意识不够强烈,职工生产积极性普遍较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的产值任务,阻碍了整体产值目标的完成。

(1)制定加工时间标准化“初稿”。制定加工时间就是为每一项加工任务制定合理的加工时间。受到职工的逆反心理、经验缺乏、职工技能水平等因素制约,加之现有经验陈旧,制定合理的加工时间并不容易。因此结合职工技能水平,通过理论计算法和类比法对常见的加工件粗略制定加工时间,并按照加工件名称、加工工序、加工时间等内容汇总整理,形成加工时间标准化“初稿”。

(2)补充、完善“初稿”,形成加工时间标准化。首先是不断完善制定方法,使得加工时间更趋合理,在理论计算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加工数量的影响。其次实行理论计算和现场计时相结合的方法,成立专业技术小组对现场加工进行随机性检查、测量,测量具有代表性的机件的实际加工时间,制定切合实际的加工时间。最后针对新工件的加工时间,采用“记录实际、分解步骤、综合考虑”的方法,确定最终的加工时间。

(3)实行“工时上墙”制度。实行“工时”上墙制度,消除职工的逆反心理。所谓“工时上墙”就是将已形成的加工标准化时间按照加工件名称、加工工序、加工时间等内容汇总整理后打印粘贴上墙,在职工中营造一种“同样的活计,别人用这么些工时,我也能用这么些工时”的氛围,消除职工的逆反心理,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4)生产任务与“奖惩机制”并行。为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联合检查小组,确保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任务下达、生产跟踪、及时督导、奖惩考核4步程序。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作票制度。制定“三联”工作票,技术组、班组长、职工各一联。详细记录作业工序、工序时间、加工人、总工时、产值、完成时间等内容。二是制定“奖惩”机制。由检查小组每周对各班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班组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产值的班组给予奖励。三是班组长每月汇总上报职工总工时,作为职工奖金下发的依据。

3.2 建立加工质量标准化体系

(1)明确工作流程,确定责任分工。首先明确要求凡加工任务必须持有技术组开具的工作票,否则一律不与加工。改进原有的两联工作票为三联工作票,明确责任人,班组在接到工作票和图纸后,加工人员在图纸和每道工序的加工人员项目上签字。其次任务完毕后,班组长要将签有责任人姓名的工作票和图纸一并上交技术室存档,作为检查产品质量的依据。

(2)实行作业区、班组、责任人三级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100%合格。为了保证出厂产品质量100%合格,制定并实施作业区、班组、责任人的三级检验制度,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工件出厂检验时,必须由技术组技术人员打印钢号并填写出厂产品质量检验表。

(3)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考核机制。成立产品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并完善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实际制定了三种《产品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3.3 建立加工成本标准化体系

(1)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 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消耗、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增加职工薪酬,就会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反之经济效益增加。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反之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

(2)提高思想认识程度,层层分解成本、产值目标任务,细化包保措施。加工成本标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制定、全环节管理、全方位实施。结合成本指标和实际情况,通过班组长认领成本、产值指标,把经营指标分解到班组和个人,通过橱窗张贴宣传,营造“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氛围。

(3)完善考核办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每周上报材料消耗、产值完成情况,每月计算、分析,季度兑现奖励。以成本消耗、产值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百分制考核办法,对不同考核项目分别设置了不同权重和分值,抓主要消耗指标,逐月兑现考核。实现一次性就将工件加工到位,保证产品质量,杜绝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返工等造成的浪费消耗。

3.4 建立加工设备标准化体系

(1)划分责任,加强设备管理。为更好的管理设备,作业区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负责人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建立设备与责任人的对应关系。主要做好设备点检和设备润滑维护保养。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和提高设备运转率,作业区本着“设备零隐患”的原则对每台设备制定了详细的设备点检记录、设备润滑维护保养记录,制定了标准和责任人,做到设备、点检记录、责任人相对应。责任人按照点检项目和点检周期对所负责的设备进行详细点检和润滑维护保养,并如实填写点检记录,为设备问题的发现和检修计划的制定做好依据。

(3)建立设备备件台帐。为了降低设备事故和停车时间,作业区对设备的易损件、事故件制定了备件管理台账,对备件的厂家、数量、采购周期、更换周期、更换日期、负责人等内容都进行了统计分析。当设备发生事故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抢修,避免因缺乏备件而造成的长时间停车。

(4)做好设备定修。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设备定修,作业区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和季度定修两部分。实行以设备点检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通过点检基础上的定修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配合。同时制定专业人员每季度对设备解体检修,主要检查内部重要传动部分和精密部分的运转情况,将较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强评比考核。为了进一步规范设备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量化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周检查、月排名、年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周检查中实行扣分记分的方式,由检查人填写扣分项目及扣分分值,检查后上报汇总、整理分析、存档。每年最后一个月,汇总年度设备检查情况,按照最终得分对各班组进行排名,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

4 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实践,加工标准化管理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目标中发挥出了显著作用,产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合格率实现100%,职工推诿、扯皮、磨洋工的现象彻底杜绝。

猜你喜欢

作业区责任人产品质量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
新娘敬酒时受伤 责任人依法赔偿
漏电保护器失效 连环责任人须赔偿
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履行“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煤矿锚喷作业区喷浆粉尘数值模拟与新型湿喷一体机研制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