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立体式养老设施体系规划设计研究

2021-04-03陈欣赵聃

建筑与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自理照料养老院

陈欣 赵聃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2. 北京展拓置业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2

雄安新区承载着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的使命,肩负着谋求区域发展新路子。雄安新区范围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塑性强。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让雄安具备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解决“大城市病”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的条件。

雄安新区的养老格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须像现有大城市施行养老服务设施的“见缝插针”式规划建设,高质量养老体系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以正在建设中的将容纳17万常住人口的容东片区为例,整个片区共规划建设30处养老设施:其中2处养老院、7处日间照料中心、21个老年活动驿站。2+7+21的金字塔立体式养老设施体系在功能布局上进行相互补充,在服务半径上实现全面覆盖,共同构建以人为本的全龄友好活力社区[1]。

1 老年活动驿站

老年活动驿站共设置21个,在几乎每个邻里单元中各设置一个,布置均匀方便使用,服务半径为300m,为活力老人可步行到达的合适距离,建筑面积约为600~800㎡。服务本邻里单元中的居家养老的老人,功能板块大致包括生活服务区、保健康复区、娱乐休闲区等。为邻里单元内老人提供呼叫上门、助餐、文娱、康复保健、洗衣、午休等空间及服务。

安全化、活力化、社交化、智能化是老年活动驿站的空间设计原则。老年活动驿站是邻里单元内活力长者陶冶情操、增进交流、老有所乐的有效空间载体,是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是老年人的“社区客厅”。

2 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共设置7个,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主要面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半径为家人接送适宜距离1000m,面积规模在2000㎡左右,向自理及半自理老人提供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不同于老年活动驿站的多功能大空间设置,日间照料中心功能上更为细化,不同日间照料中心建筑空间构成可呈现类型特征进行功能互补。如生活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充分满足老人的生理方面的需求、如餐饮、沐浴、短期居住等;康复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面向半自理老人或刚出院需要康复理疗的老人,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康复需求;娱乐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以满足老人的社会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用老人的共同爱好将老人凝聚在一起;综合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满足各类老人的各种需求,通过不同空间分区控制不同功能间的干扰。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实质上还是居家养老延续,所以在功能组织、空间设计、气氛营造等方面应避免机构化的倾向,尽可能营造出接近居家状态的生活环境,并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照料服务。

3 养老院

容东片区的两个养老院分别设置于片区西北角及东南角,分别临近悦容公园及民俗文化公园,区位环境优越;分别拟设床位400张,服务半径3000m左右,面积规模14000㎡左右,其中服务半自理、失能老人床位占比2020年达到50%以上,2035年达到80%以上,为自理、半自理老人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全托及临托服务。养老院设置较为专业的医疗康复板块、老年大学、营养餐厅、文娱设施等,既面向养老院老人,又辐射周边社区老人,并且养老院设置智慧养老数据中心,通过智能化系统实时显示片区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立体式养老服务圈内所有数据情况,实现医养资源在区域内可达可触可及。养老院不但提供区域内最为专业及最高护理等级的养老服务,更是区域养老体系的中枢大脑及指挥部,全面统筹居家养老、老年活动驿站及日间照料中心的动态情况,从而为区域内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

由此可见,雄安新区的养老体系是自上而下的战略性构成,是具有先天优势的立体式养老服务圈,这明显优于老龄化快速上升带来众多需求及问题后的北京上海所实行的“见缝插针”式养老设施完善方案,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而雄安新区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整体老龄化程度不高,约为10%,全社会助力养老服务发展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所以雄安新区这种供先于求的建设先行策略也给设计带来更多要求。在此前提下,笔者提出以下三个空间设计原则。

首先,空间集约型设计:养老设施的使用率将随着新区的发展逐渐升高,那在前期老龄化较低的时期可能会出现养老设施的使用率较低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浪费更应该集约建设,在满足主要功能用房需求的同时,一些单一功能的空间如办公室、沐浴间、无障碍卫生间等,需在能满足正常功能性使用的前提下,缩减空间尺寸。设计中实现空间集约化、流线精简化、管理集中化,从而避免前期阶段空间及运营上的浪费,实现养老设施体系的可持续化发展。

其次,功能复合型设计:在设计中研究老人一天不同时段的不同功能使用率,总结出空间需求特点相似及发生时段不同的功能类型,比如餐厅可兼做多功能厅、门厅可兼做四季花厅及晨操厅、办公室可兼做心理疏导室等,复合空间功能可以高效运用空间资源,使得养老服务空间内一天都“热热闹闹”的,同样的空间可以承载老人更多的活动。

再次,模块改造型设计: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在此过程中,雄安的老龄化程度及养老设施的需求一定是动态变化的,那么如何让现在的设计能够支撑以后的需求,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采用灵活的柱网、拓展式的房间布局以及模块化的功能组织,为今后提供可改造的可能性,用灵活的布局模式满足养老设施动态运营模式。如公区模块及护理区模块的可转化性可满足半自理、失能老人床位占比的动态调整,公区模块及居室模块的可转化性可满足床位数需求的动态调整,单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的可转化性可满足户型需求的动态调整。这种模块改造型设计对于建设先行的新区养老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自理照料养老院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老太太养老院
我会“自理”啦
“喵星人”占领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