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融合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研究
——以亳州市为例
2021-04-03陶亮亮
陶亮亮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亳州地处中原,水运便捷,加之盛产药材,早在明代就成为全国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客商云集,物流畅通,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同时也是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既是安徽省的西北门户,又是苏、鲁、豫、皖及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咽喉。
1 国家及区域战略形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1.1 从城市群边缘地带演变为多城市群叠加区
亳州近几年被先后纳入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等各类发展规划中,从以前的城市群边缘地带已经演变为多城市群的叠加区域,这对亳州的发展既是重大利好又是重大挑战,也要求亳州需要通过交通的提升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融合[1]。
1.2 亳州“入长”,能级提升
2019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长三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全部区域,亳州市正式纳入长三角区域。与此同时,安徽省层面提出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提升亳州城市能级,增强集聚力、带动力。
1.3 省际交汇,区域中心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中支持亳州市建设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坚持改造旧城区与建设新城区并重,实施“南进、北调、西优、东跨”城建战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健康养生、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1.4 内陆崛起,联动发展
亳州位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中西部内陆崛起区,需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1.5 左右逢源,互通互融
亳州是皖北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合肥都市圈联系密切,空间层面是合肥都市圈西北方向联系中原经济区的纽带,产业层面是合肥都市圈往中西北部产业转移的承接腹地,因此在交通层面亳州应当通过新京九等通道,向南发展对接,进一步加强南向与合肥都市圈的联系,积极融入整个合肥都市圈发展中。
2 重大项目发展机遇
亳州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应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完善自身交通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区域大交通格局。
2.1 多方式协同,大运量走廊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于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亳州应以此为契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多方式交通协同,构建大运量交通走廊,对涡河等支流航道进行升级改造,推动民用机场快速建设[2]。
2.2 江水北送,复航西淝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被称为安徽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平行于京杭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西淝河作为即将建成的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的重要通道,拟全线整治。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同步全线复航西淝河。
2.3 亳州使命,历史机遇
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亳州市的重大历史使命,亳州需要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及功能布局,构建联结长三角、中原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畅达通道,增强辐射周边城市的能力,放大亳州市中医药经济效应。
3 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亳州应积极响应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东融长三角城市群,西联中原城市群,打造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水陆空铁”一体化发展的畅达交通枢纽,构建高效、协调、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亳州市区域交通地位提升、城市空间有序拓展[3]。
3.1 东协西融,南联北引,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
充分发挥亳州作为中原城市群东部前沿、长三角城市群西北门户的区位优势,带领中原经济区对接长三角城市群,构建东协西融的快捷横向交通走廊,发展南联北引的纵向交通通道。向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向西承接中原城市群,向南联珠三角经济圈,向北接京津冀经济圈。
3.2 构建1~2小时城际圈,打造区域交通融合格局
以亳州为核心,优化亳州与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交通格局一体化发展,构建亳州作为重点区域中心城市辐射阜阳、蚌埠、宿州、郑州、徐州等周边城市的“1小时城际圈”,并通过重点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亳州与合肥、南京以及武汉都市圈的融合,打造沟通合肥、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的“2小时城际圈”。
3.3 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实现交通枢纽层次化
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衔接顺畅、周转便捷的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实现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多方式运输模式的高效整合,有效提升亳州综合交通运输效能。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航空、公路进行有机衔接,带动亳州市整体交通服务水平的发展。
3.4 货运枢纽“无缝隙衔接”,构建多方式集疏运体系
强化货运枢纽的集疏运功能,构建以运输主导方式分层的亳州市货运枢纽体系,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强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完善枢纽节点的多方式集疏运体系,做到货运枢纽“无缝隙衔接”。
3.5 市域交通网络化发展,构建城市-城镇圈的体系
亳州市域交通发展对于亳州的对外发展和中心城市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市域交通网络发展应结合市域城镇空间发展轴线,建立区域高速交通网络,提升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辐射力和凝聚力。构建城市-城镇圈的体系,实现市区与三县之间一小时到达,三县之间、县城与中心镇之间半小时到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