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空间理论的七个维度研究少数民族特色小镇
——以喜洲镇为例

2021-04-03赵漫丽章鑫朱昱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喜洲天井白族

赵漫丽 章鑫 朱昱霖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历史底蕴

喜洲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秦汉时期,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以兵临滇,滇王降,在洱海地区设益州郡,辖叶榆县,故址在今喜洲一带。公元585年隋开皇五年,隋将史万岁南征洱海,曾驻兵叶榆,称喜洲为史城。公元779年,唐大历十四年,南诏王异牟寻迁史城,设大厘睑,又城史睑,睑就是唐代南诏地区的行政单位,大致与州相当。宋、元、明各朝喜洲一直是大理洱海的西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成立。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喜洲商帮十云南爱国民族资本家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喜洲历经大理县第二区,喜洲区,喜洲公社,喜洲公社革命委员会等名,至1987年建镇,喜洲镇[1]。

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早就了人民,如同沙河淘金。喜洲的历史底蕴沉淀在名家大姓里。喜洲有七个名家大姓。分别是清白传家,杨家大姓,继承和发扬“蔬食步行”崇尚清白公廉。琴鹤家声,赵家大姓,珍爱名节,自励不息,琴鹤家传。白忍家声,张家大姓,以“忍”治家处世,教诲后人,家和万事兴,以“百忍”修身养性。邺架家声,李家大姓,家中多书,三万架轴,以书为伴,乐在其中,耕读传家。三槐世弟,王家大姓,好学聪慧,知礼明事,植槐于庭,明官高贤。水部家声,何姓大家,知水尚道,才华横溢,工于练字,诗篇于景色,文集八卷。六一家声,欧姓大家,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归于六一[2]。

二、地域规划

喜洲镇位于云南省西北,是大理北部最大的镇。云南省的旅游规划布局为:一个中心一园三区,喜洲古镇位于滇西北高原风光旅游区。根据喜洲古镇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图可以看出,喜洲古镇分为五个区,分别是古镇核心保护区、古镇保护区、古镇建设控制区、古镇环境协调区、古镇新发展区。

三、区域布置

一眼望去点苍山,苍龙雄伟,苍翠重叠,依傍洱海,拖蓝印月,星光密闪。喜洲位于苍洱之间,有苍山之靠,有洱海为伴。喜洲是由十六个村落组成,在这些村落中,喜洲就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喜洲虽没有大理古城的墙恒,但不影响它的气势,由门而立。

喜洲镇的整体布局规则近四方,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以四方街为镇的中心,四方街的大小近篮球场,最早的很多商业贸易活动就在此处进行。四方街以北是市坪街,市坪街的西边坐落着三座宗祠,由南向北依次是:尹氏宗祠、杨氏宗祠、黄氏宗祠。四方街以南的尽头是彩云街,彩云街往北是市户街,市户街的对面是富春里。四方街以西是市上街,市上街的尽头是正义门,出正义门是大丽公路,正义门旁边以北,有大小祠庙六处。四方街以东为东安门,东安门的前面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三条街道,分别是市下街,大界巷,染衣巷,本主庙就在市下街以北。从整个的布局来看,形成了西寺庙,东本主庙,北宗祠的格局[3]。

四、建筑特色

喜洲建筑是典型的大理白族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水平。白族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平面布局、构架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建筑风格传承于中国的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民俗的不同,进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和改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白族民居和寺庙建筑。

建筑的平面布置,依照中国古建的特点,整体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布局。常见的平面布置的形式有:一坊一廊、两坊一耳、还有著名的三坊一照壁、复杂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布局。两坊一耳,采用的是四合院的形式,坐北朝南和坐西朝东有建筑,称为两坊。南面主要是植物栽植和景观布置,东面是入口大门和照壁。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的平面布置形式,三坊依次为:坐南朝北,坐西朝东,坐北朝南,东面为入口大门和照壁。每一坊建筑,都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单元。西边房有三个单间,正中间的房屋为堂屋,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西方的两侧都有楼梯上至二楼,一般二楼为一个通间,用作晾晒粮食和储存粮食的地方。南面房有三个单间,楼梯处于最边上间房的北角处。北面房同样有三个单间为正房,在靠西的有一间独立的房间为厨房,中间围出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四合五天井,东、南、西、北,四个朝向都有建筑,四坊围成一个方形天井,坊与坊的交接处留出一个小方形的天井,一方大天井加上四方小天井称为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是由四合院加上两坊的布局形式形成的。南、北各有一处方形大天井,处于南向的天井由四坊建筑围合,北向房中间联扇门通向西面天井,西面的天井由西向房和北向房及大门和照壁围合而成[4]。

建筑的架构类型丰富多样,主要由抬梁式和穿斗式。抬梁是构架的做法是在地基上立柱子,柱子上支横梁,梁上再立短的柱子,同时把檀横置于梁的两端,用于支撑房屋的顶面,此种构架多用于房屋的中间框架。穿斗式构架的做法是,同样建柱立在地基上,但是柱子上面不用立梁,而是直接用檀进行柱子之间的承载,柱和柱之间用穿枋来进行联系,此种构架多用于房屋的山架。

建筑的主体结构用木质的梁和柱,除了主体结构以外,还有围合的结构墙体。喜洲白族建筑的墙体结构有:夯土墙、土坯墙、卵石墙,这三种墙体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材料上的不同,材料依次分别是:土和板、草筋和泥土、鹅卵石和石块。

建筑的多姿丰富,展现在建筑的装饰手法上。喜洲白族建筑的总体感觉是灰瓦白墙,细部装饰特征为细腻精致,丰富多彩,装饰部位多且繁复。装饰的部位有:大门、隔扇、窗洞、梁头、照壁、山尖等建筑部位。采用文字、图样、水墨画、彩绘、木雕、石雕、泥塑、砖雕等手法,颜色以淡黄、黑、白、灰、淡绿为主。图样多位寓意吉祥的中式图样,文字多为名言警句,做人格言,吉祥祝语等。由这些构成了喜洲白族建筑特有的装饰语言,由一栋栋独特秀美的白族建筑,诉说着白族一代代质朴而伟大的人民。

五、旅游资源

喜洲的旅游资源主要由三大方面组成,分别是美景、美食、特产。喜洲的主要美景有:蝴蝶泉、花甸坝、万花溪、龙湖雁塔、大鹤鹏洲。 蝴蝶泉,以千万只蝴蝶在每年四月中旬头尾相咬成奇景,微风徐徐,蝴蝶成帘,挂在一塘清泉的千年合欢树上,此景此象,只有蝴蝶泉才有。苍山十九峰,十八溪水来相伴。在苍山—云弄峰的背后,藏着一处世外桃源—花甸坝。花甸坝是高山草甸,由于高海拔,海拔在2800-3500之间,加上独特的环境气候,形成了花甸坝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藏着很多珍贵稀有的动植物。万花溪是苍山十八溪之一,是五台峰和沧浪峰之间的溪流,由于两峰的险峻的地形,形成了万花溪的奇景,石块错落而致,甘甜清澈的泉水,依势而流,涓涓流水,奏出一首山间特有的小河淌水。龙湖之畔,有雁塔,龙湖之内,有塔影,形影不离,龙湖水面印出雁塔的样子,样子多别致,雁塔似巨笔,在湖内作画,描绘东湖雁塔之美。大鹤鹏洲为洱海一景,形状像“海舌”,每年秋冬之际,有几十种候鸟在此越冬,有海鸥,海鸟,大雁,黄鸭,鹭鸶等,百鸟齐飞于海天之际,为海增色,为天添颜,实为壮观[5]。

六、民族特征

喜洲主要是白族聚集地,白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土著昆明人,距今有上万年的历史。白族人民,讲白族话,穿白族服装,吃生肉,喝三道茶,跳霸王鞭,唱大本曲。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据说,以前有其白族的文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流传下来。白族服饰,以白色为主,代表纯洁高尚。金花的服饰,白色衬衣打底,配上白裤子,上衣外加一个精美绣花的坎肩,扣子一般为中式斜排扣,脚穿绣花鞋,头饰为月星包头,头饰为月形包头,头饰代表了大理闻名于世的四景色-风华雪月。月形包头代表洱海的月,包头上的绣花代表了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短穗代表了苍山的雪,左边下垂的白色长穗代表了下光的风。阿鹏的服饰,为白色衬衣加上白色长裤,外套一个扎染的褂子。白族人的人生哲理,蕴含在三道茶里,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做人应该向茶道一样,一苦二甜三回味,先苦后甜。白族文化形式多样,藏在人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中,印在白族的艺术里和文化里。

七、民俗活动

喜洲白族人民注重传统,重视传承,代代相传,时代繁衍。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承载了白族人民的信念、信仰、供奉、祈盼、欢乐、丰收、富足等众多美好的愿望。特有的民俗活动有二十余项,主要有正月期间各村落的本主会祭祀本主;四月十五日在蝴蝶泉举行的蝴蝶会;四月二十三日在喜洲举行的绕三灵;六月二十五日在喜洲各村落举行的火把节;七月二十三日在喜洲举行的耍海会进行划船和对歌;九月初一在各村落的阿太庙接阿太等活动。

结束语

通过文化空间的理论,研究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喜洲镇,多维度进行文化空间的梳理。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喜洲镇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发展模式,特色创新,多样融合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喜洲天井白族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传统村落旅游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远处的喜洲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校园的天井花园
喜洲白族杨氏家族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