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的小城镇景观适老性优化实践分析
——以仙居县白塔镇为例

2021-04-03沈正虹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2期
关键词:白塔镇区小城镇

沈正虹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人均寿命几十年来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成为必然趋势。人口比例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持续引起关注,特别是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户外空间的适老性优化问题。

1 小城镇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小城镇”指行政建制“镇”或“乡”的“镇区”部分[1]。研究小城镇环境景观的相关问题,首先应正视目前小城镇人口的老龄化的现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在年龄构成统计中,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10年我国小城镇人口老龄化所占比例为7.98%,标志着我国小城镇也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相较于2000年,2010年我国小城镇的65岁以上人口增加了1128万,小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2%。这表明在全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城镇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2]。

2 小城镇环境提升中户外空间适老性优化的必要性

2.1 对于小城镇自身发展

在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作为一个中间地带,既吸引着大批农村人口前来定居生活,同时又向县城,乃至大城市输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总体来说,基于基础设施、发展机遇等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城镇对青壮年的吸引力远不如大城市。在探索小城镇发展的道路上,一方面考虑增加城镇产业活力,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优化小城镇居住环境,做好户外空间的适老性优化提升,完善配套设施,吸引老年人前来定居,安度晚年、享受生活,对于部分具有自然山水资源优势的小城镇来说,不失一个良好的发展策略。

2.2 对于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征

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其生理、心理特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得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空间从功能到空间形态,乃至景观设计细节都有着特殊的需求。①从生理上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的各项机能都在逐渐退化,主要表现在视听嗅触等感官的退化、记忆力衰退、四肢行动不便以及各类慢性疾病困扰等,因此考虑老年人生理老化现象是进行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首要问题[3]。②从心理上来说,步入老年阶段,大多数人随着退休,开始逐渐与社会脱节,身边熟悉的环境与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势必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与精神上的空虚,以致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因此老年人迫切需要户外的消遣活动来释放心情[4]。

基于目前小城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的现状,在小城镇环境提升中,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对户外空间进行适老化提升优化是必然趋势。

3 小城镇景观适老性优化原则

3.1 安全、易达、无障碍原则

安全性始终是景观适老性优化首要考虑的原则。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技能的退化,在小城镇景观空间中,对青壮年正常可使用的东西,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有使用障碍,甚至构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的场景,对可能造成使用障碍或发生危险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3.2 明确、可识别原则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生理上的感官体验会随之退化,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这些感官的退化,直接导致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分辨能力下降,给他们的户外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应适当增加户外空间环境中视听嗅触等感官体验,帮助老年人充分感受空间环境的变化,有效的辨别户外空间的色彩、方位等。增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感官体验,也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3.3 舒适、多样化原则

通常来说,老年人对空间的舒适性要求相对较高,而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相对敏感。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在景观设计的配套以及细节上增加舒适度以及使用的便利程度,并在空间设计中充分分析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避免或在设计上阻断噪音、污染、粉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功能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对空间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来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场所。

3.4 互动、可参与原则

根据对老年人心理的相关研究可知,与人交流互动、寻求自身价值的强烈意愿以及老年人常见的孤独感、失落感,是促使老年人进行户外空间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景观的空间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一些静态活动区、半私密作息空间以便于老人相聚聊天。同时在空间的功能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一些能进行体验活动,体现社会参与感,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如趣味园艺种植、绿植认养等。

3.5 场所记忆人性化原则

对于居住在小城镇安享晚年的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来说,小城镇既是他们童年成长地方,也是他们即将老去的地方,小城镇的各个角落,承载了他们大半辈子的记忆。因此在对小城镇景观进行优化提升时,应特别注意挖掘与保留,并在公共空间中呈现这些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元素。这些熟悉的元素,人性化的关怀,会增加老年人在户外空间活动过程中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融入感,这种记忆深处被看见的力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老年人对场所的认同感。

4 白塔小城镇环境提升中的适老性优化实践

4.1 白塔镇概况

白塔镇隶属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地处仙居县域中部,位于仙居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位置,是仙居县中心镇之一,是浙江省东南部一个生态型的旅游休闲镇。白塔镇历史悠久是仙居的古镇之一。其镇域范围内旅游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为主,包括神仙居景区、景星岩景区等;人文资源其次,包括高迁古村落、厚仁古村落以及白塔核心镇区内的白塔老街等。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白塔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为7255人,占总人口比为16.75%。说明白塔镇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在对白塔镇进行小城镇环境风貌提升之前,其镇区范围内公共绿地数量及规模明显不足,慢行系统缺失,而镇区内承载着白塔居民特别是老一辈人乡愁记忆的白塔老街,正在被周边的新建街区逐渐吞噬。

4.2 镇区内景观的适老性优化实践

基于对白塔镇具体情况的调研分析,以及小城镇景观适老性优化相关原则的研究,本次实践首先在宏观层面对白塔镇小城镇的环境风貌提出了“仙韵慢城”的打造理念,以“慢城、慢生活”为基调,梳理出镇区内符合条件的绿地空间,根据小城镇景观适老性优化原则打造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与此同时,根据白塔镇区内自然、人文资源的分布,梳理出若干具有自然或人文底蕴特色的道路,优化其慢行系统,提升其人文特色,形成镇区绿道,增加公共绿地及其与居住空间之间的连接度,方便老年人出行。并将这些镇区绿道与白塔镇已建成的田园绿道相连,将城镇与乡村田园进行连接,使镇区的老年人通过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便可经由绿道方便快捷地走入田园,回归乡土。

在微观层面,具体到各类空间所进行的适老性优化实践列举如下:

4.2.1 重要公共空间:商贸文化广场。白塔商贸文化广场位于南大街,处于镇区中心位置,周边居住区密集,可达性较好,作为镇区主要的文化交流展示、活动集散空间进行设计。在功能空间设计上,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分别留出了较大面积的广场活动空间以及相对半开放的林荫休憩空间,广场供集体活动,而林荫休憩空间则提供了小型聚会交流的场所。在广场上设置了戏台(舞台),铺装上设计有“福、禄、寿”传统纹样的拼花,并做了防滑处理。平时广场供日常聚会活动,如广场舞等,节假日可在广场上观看演出或露天电影。在竖向上,广场整体相对平坦,局部略有高差,根据景观的适老性优化原则,场地内在高差处,均以无障碍坡道代替台阶。在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上,在广场入口处设计了一处以神仙居山水剪影装置为背景的入口景观小品,这处小品在广场与外围道路之前,起到了屏风的作用,将两处空间明显的区分开来,并为文化广场提供了鲜明的标识,增加了场所的可识别性。

4.2.2 重要公共空间:振兴公园。白塔振兴公园位于振兴路中段,周边被居住区环绕,设计将其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城镇老龄化社区公园进行打造,主要为周边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休憩、健身、交流以及互动体验的场所。整个公园分为入口广场区、健身活动区、林荫休憩区、互动体验区四大功能片区。入口广场区设有文化景墙以及小型舞台,提供健身舞、小型文艺演出、诗书画交流活动的场所;健身活动区位于入口广场西南侧,设有体育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同时活动场地东侧设有绿化台地,可供人休憩观看场地内正在进行的体育健身活动;互动体验区位于公园东侧,考虑到小城镇很多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的同时,照管着子女的孩子,因此该片区同时为老人和儿童提供互动体验的场所,设有园艺劳作体验空间以及儿童游乐空间,老年人在体验园艺劳作乐趣的同时,可照看在一旁游乐场地内活动的儿童。

4.2.3 重要街巷空间:白塔老街。白塔老街作为镇区内承载着白塔居民特别是老一辈人乡愁记忆的场所,在镇区内的景观适老性优化实践中,以唤起乡愁记忆、提供邻里情感交流空间为核心,进行了重点考虑。在功能空间设计上,依据相关历史记载,恢复了部分过街楼、路廊等作为老街的休憩空间,并在其中装饰一些老照片、老物件,增加老年人对场所的认同感,为老年人提供了情感交流、闲话家常的场所;在景观元素设计上,白塔老街地面整体采用相对平坦而古朴的老石板进行铺装,方便老年人行走的同时也不易打滑,并在局部节点空间根据本地特色,采用卵石拼花,增加铺装变化,强化空间特色;在标识小品设计上,收集白塔本地谚语,并将其刻在一些收集来的老物件上,做成标识牌装饰在老街两侧,增强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并起到了唤醒场所记忆,增强空间文化认同感的作用,使老年人能更充分地与场所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获得更好的空间人文体验。

5 结束语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持续存在。而小城镇的人口老龄化作为在探索小城镇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将持续引起关注。镇区公共绿地空间作为小城镇老年人日常休憩、交流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为小城镇老年人创造舒适、便利、积极的户外环境,使小城镇能更好地成为老年人的宜居之地。

猜你喜欢

白塔镇区小城镇
丰州白塔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