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探讨

2021-04-03宁育江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

宁育江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1336

引言

现如今,建筑的种类、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不仅要求建筑外观赏心悦目,对建筑的使用寿命、功能价值也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建筑企业不仅要完善技术,还要加强工程管理。即要从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一方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坚持绿色、环保、经济、可持续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做好施工管理,加强工程监督审核,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合理性,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为此,企业可以从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入手,提升管理质效,保障建筑工程符合现代建设要求。

1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从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缺少安全意识;第二,缺少合同意识,这些意识的缺失对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1.1 缺少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一项因素,因为所有工程在施工中都会存在风险隐患。但是,很多建筑企业都缺少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管理模式脱节。在现代建筑市场中,由于竞争积累,所以建筑企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不断削弱,对项目承建人的依赖性较大,虽然收取管理费用,但项目承建人主导各个工作环节,可能会进行转包、分包,造成安全文件无法全面有效地落实,进而造成管理脱节,影响管理效果;第二,忽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在施工中,没有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管理人员和工作团队都缺少安全意识,没有及时传达和落实国家的法律规范、技术标准、安全文件等内容,监管工作也没有全面落实,即使施工中出现了安全问题,也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第三,缺少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和责任制度。一些工程即使建立了安全生产体系,但在生产中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安全生产机构对维护工作落实的不够彻底。这主要是因为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岗位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晰,也没有在经济承包合同中充分的体现,导致安全生产指标无法按照要求完成。

1.2 缺少合同意识

在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合同管理。但在实际管理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合同意识不足。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合同管理,对相关法律也不够了解。在管理中,合同管理人直接给项目经理发送合同,彼此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项目经理对合同不重视且缺少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无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法律不够了解,所以很容易出现内容不具体、描述不严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甚至有一些无良企业,通过“阴阳合同”的方式营私舞弊,这样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同时也会触犯法律法规;其次,在合同管理工作中,部分人员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合同风险。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没有详细、全面地阐明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和享有的权利,造成后续出现各种争议。建筑工程普遍会采用分包的方式进行项目发包,因为承包方式不同,所以合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导致管理难度较大。在投标过程中,许多因素难以确认,包括工期、成本等等,造成合同内容模糊不清,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之间的对接不够全面,影响工程管理的整体效果。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了解工程全貌,明确目标组织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首先,要了解工程全貌,然后明确目标组织,确保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为了掌握工程全貌,要先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阅,了解工程建设中采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等等,确定具体的施工环节、技术工艺、规范要求等内容,深入分析各个环节,确保技术资料发挥作用。此外,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文件对工程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掌握工程中的薄弱环节[2]。还要做好现场勘查工作,了解施工建设的环境、地质等条件要素,参照设计图纸内容,掌握工程全貌。在管理中,可以采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例如,在国家会展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就应用了BIM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各项管理难题,包括工期管理、组织管理等等。在BIM技术应用后,实现了大量工程的高效施工,并且保障了施工的安全稳定,提升了工程整体效益,甚至荣获“白玉兰奖”。该工程利用BIM技术对桁架、机房等区域的机电管线进行碰撞检测,保障了设计和布置的合理性,通过机电管线工厂化预制的方式来提升施工效率,同时控制施工成本。可见,BIM技术可以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信息支持,有助于全面预制化的实现,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基层施工要重视组织调控,明确具体的组织目标。一方面,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组织调控的合理有效。另一方面,要协调各个工作环节,对关键部位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危险事故。

2.2 完善安全管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针对安全问题,应该从预防着手,不仅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安全教育方面,应该以提升安全艺术为主,分析工程中潜在的风险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案。例如,在三峡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智慧化监管、市场主体信用管理等措施。在智慧城建系统中加入企业、技术人员、建筑项目等内容,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开发诚信住建APP,对工程的动态情况进行全面把控。在信息时代,可以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施工人员进行实名管理,落实安全专项检查、第三方巡查等工作,也可以抽检各个建筑,开通工程质量报告验真系统,确保报告可以准确地查询和追溯,避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后无人负责[3]。建筑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杜绝边缘化管理、数据落后、信息孤岛等问题。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工程技术进行分析,了解工程中的潜在隐患,通过安全预案来降低风险危害性,促进建筑工程降本增效。

2.3 建立责任制度,把控各个环节

建筑成本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变成本,另一种是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会直接影响工程质效,包括机械设备、劳动成本、人工投入,等等。这些成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包括市场价格、工艺水平等因素。固定成本就是建筑管理成本,关系到建筑工程量,具有稳定的特点。从招标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控制目标,根据项目要求,实现成本目标。为此,要建立具体有效的责任制度,明确承包人的权责,尤其要在合同中进行详细的划分。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从技术、材料、安全多个方面进行管理考核。

2.4 落实合同管理,强化法制意识

在合同管理上,要先培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案,确保管理工作全面落实。首先,要明确职权范围,确定合同主管、协管成员,清晰划分二者关系,根据具体要求制定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合同起草、评审、签订等环节流程。在签订合同之后,应该对合同双方进行严格的监督,确认彼此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义务和责任。建筑企业可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在招标阶段就落实合同管理工作,对具体的合同内容进行确认,包括工期、计价原则等等,做好前后工作的衔接。在谈判阶段,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清晰、全面的阐述说明,采用严谨的描述方式,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合同内容,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工作,提升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保障合同的有效性,杜绝合同纠纷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旧会存在质量、安全等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工程管理措施。为此,要掌握工程管理现状,根据具体的问题创新管理模式,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子午工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