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韶关市翁源县为例

2021-04-03张五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翁源县城乡设施

张五美

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60

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彻底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措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因此,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本文以韶关翁源县为例,分析了翁源县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翁源县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

1 城乡融合发展概念

城乡融合是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城乡地位平等、要素资源互通、发展利益共享的过程。

2 韶关市翁源县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翁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是珠江三角洲通向内地的战略要地,韶关市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0年11月,翁源县常住人口为322482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4951人,占35.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7531人,占64.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1579人,乡村人口减少20417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4.45个百分点。

近年来,翁源县紧紧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促进翁源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路网体系与通行需求不匹配

翁源县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地处大湾区辐射的第一圈层,是珠江三角洲通向内地的战略要地。翁源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国道G106线、G358线、G220线,京珠、武深、汕昆、韶新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形成“三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目前,翁源已融入珠三角1.5小时经济圈。但是内部交通方面,各个镇域道路交通体系仍不完善,镇村公路与高快速路及国省道的衔接不足,从高速公路出入口到各行政村的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1]。部分镇域之间,缺乏县乡级道路进行联系,村级道路的通行能力与电商物流、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通行需求不匹配。

2.2 资源丰富,但资源产品价值转化不高

翁源县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资源丰富,四季花果飘香,素有“仙邑”之美誉。但生态人文资源价值未能充分开发。一是,翁源县是韶关市封山育林示范县,也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建立了森林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资源交易中心。过去五年累计完成碳汇林造林5.46万亩、中央森林抚育16.7万亩和碳汇林抚育22.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3.1%。被定为广东省林长制4个试点县之一。江尾镇被评为“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青云村等4个行政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目前县内已开展了碳汇试点交易,但碳普惠试点建设经验尚未在全县铺开。二是,翁源县文人荟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翁源是千年古县,是知名花果之乡,有“中国兰花之乡、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之美誉,也是民族英雄、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故乡,唐朝知名诗人邵谒故乡。但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不足。

2.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配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近年来,翁源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基本构建了以新材料、电源电子、食品科技、循环经济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体系。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成为翁源县支柱产业,向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等方向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成为主要经济增长极,休闲旅游、酒店餐饮、商贸物流、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产业加速发展。

但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产方面,蔬菜等种植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农业设施距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种植业科技创新实力更多聚焦在生产环节和良种繁育栽培等环节,对产业链纵向延伸的精深加工领域存在短板。二产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建设无法跟进。三产方面,旅游收入和人次虽逐年增加,但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和特色服务项目相对缺乏,且农旅融合度不高,很多旅游景区内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偏低。

2.4 人居环境逐年改善,但城乡基础设施覆盖不足

翁源县教育、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较齐全,但整体建设质量不高。如教学活动设施相对少且陈旧;部分村仍缺乏卫生站;镇村文体设施网络较为完善,但总体上设施缺乏或多破损,无法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需求。近年来,不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覆盖水平仍然不足[2]。如部分偏远行政村仍未设置公交站点;部分山区污水、雨水、供电等不完善,供水设施尚未接入城镇供水网络。随着镇街提升“139”计划、泥砖房清拆工作、乡村风貌修复提升等工作的开展,翁源县县容县貌得到显著提升,人居环境逐年改善,但受原有的基础设施老旧及布局不均等影响,“三线”零乱、脱落、私搭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3 翁源县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3.1 加快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以翁城镇纳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翁城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积极争取广东省对城乡融合重点项目在土地调规、项目审批、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省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积极探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经验,为全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经验、提供实践支撑。

3.2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障碍,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打破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从翁源县实际出发,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移制度。科学有序推进“村改居”,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集中居住。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购买住房、办理落户。二是,在符合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建立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值的体制机制。如,有条件的地区鼓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民宿餐饮、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等实体经济项目。三是,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充分发挥农业大县优势,依托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大型农业产业园,深化与院校、科研机构和电商平台的全方位合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民参股,提升规模品牌效益。四是,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创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大湾区科研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支持和鼓励大湾区科研机构与本地科研团体或相关农技人员合作,将先进科技成果自行实施转化或者合作实施转化。

3.3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城乡覆盖范围

公共服务设施是乡村发展的短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这块短板。一是,对标办学标准提升教育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强县复评、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升翁源县教育综合实力。二是,积极创建卫生强县工作,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建立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三级诊疗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镇村卫生站纳入统一管理,形成县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区域医共体。提升镇村医疗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各行政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健全城乡医疗机构对口互助制度,推进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推动县级医院接入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并向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延伸,推动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三是,加强养老托育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镇村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城乡设施覆盖率。引导镇村托育服务发展,加强社区托育机构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发展。四是,发展文旅体育设施,提高文旅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建设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城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五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福利院设施,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布局乡村综合服务设施,建立镇村一体的社区服务网。

3.4 推进城乡环境设施与风貌品质提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大城乡环卫设施的投资建设,包括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和生态绿化等。完善镇村公共厕所布局,改善镇村公共厕所环境。以乡村振兴规划为指导,强化乡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同步发展。推进镇村风貌修复提升,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如:积极开展“三线”治理,整治“空中蜘蛛网”,清理违章乱架现象,有序推进“三线”下地工程。加强特色建筑风貌管控,推进村庄农房风貌整治和庭院整治。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等行动,大力提升重点地区风貌管控与建设水平。推进乡村绿化美化。重视城乡环境风貌的统筹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3.5 进一步推进城乡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

加大城乡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包括城镇道路、城区服务、城市燃气、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等的投入。加快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通内外、统筹城乡、综合协调、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公路客货站场及配套设施。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比例,完善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覆盖城乡的配电线路建设,提高配电线路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推动农村电线、网线、电话线、电视线“四网融合”和多能互补。完善乡村、水、电、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供水供电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加快扩大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系统。推进城镇及园区天然气工程,建立镇域全覆盖的天然气供应系统。以高速公路经济带发展为契机,利用韶关市广东省南大门优势,打造省外向珠三角运输的物流中转点,构建形成“联通湘赣、对接广州”的现代物流网络。发展综合物流服务,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货运代理服务以及物流规划咨询、智慧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业务等高端服务业态,为翁源县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提供高附加值物流服务。

3.6 加快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产业培育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结合翁源县发展现状,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4]。持续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电商服务水平,打响翁源县“田园菜品”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粤北供湾农副产品重要基地,供湾生鲜冷链物流基地。通过建立农产品大数据电商服务平台、智慧农产品物流系统等,拓展“特色农品变优质商品”“数字农业”转化渠道。二是,合理布局新型工业配套设施,打造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以南部融湾平台、华彩工业园(二期)、电子电源基地、新材料基地、韶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健康产业园等为载体,加大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城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整合资源,强化与珠三角地区项目对接,争取引进更多、更好的产业项目,补齐、拉长园区主导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重点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加强园区住区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园区现代化住房供给,加强现代居住小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成为高品质的配套生活区。三是,加快开发和整合丰富而分散的旅游资源,借助链接6大高速出入口的交通优势,加大旅游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县域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基本行政单元,是推动发展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区域。如何结合县域发展情况,从现实出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翁源县城乡设施
翁源县“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现场认捐1006万元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翁源兰花发展前景分析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翁源县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