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市系统治水的实践与经验

2021-04-03庄钧惠赵亲国张志伟王俊杰

中国水利 2021年3期
关键词:江阴市江阴水源地

庄钧惠 ,赵亲国 ,葛 飞 ,张 楠 ,张志伟 ,王俊杰

(1.江苏省江阴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214431,江阴;2.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水务站,210022,南京;3.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30041,合肥;4.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50100,济南;5.江苏省常州新美水务有限公司,213001,常州;6.江苏省昆山市河道管理处,215300,昆山)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江阴市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区,境内水系纵横交叉,河流密度4.98 km/km2。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造,江阴已形成了由13条通江河道、11条横向调节干河、207条镇级河道、987条村级河道组成的河网水系。1987年江阴撤县设市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由于早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及管控措施不足等原因,江阴市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水环境急剧恶化,部分河道发黑发臭现象时有发生。

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从2017年开始,江阴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提高水质为核心,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治本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大力开展包括水规划建设、水生态建设、水资源建设、水景观建设、水安全建设、水文化建设在内的“六水共建”系统治水行动,不断改善水环境整体质量,全面展现“水韵江阴”的现实模样。

二、江阴市系统治水的实践

系统治水是一项从水利建设到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治理工程,也是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江阴市从水规划建设、水生态建设、水资源建设、水景观建设、水安全建设、水文化建设等六方面对系统治水进行了实践。

1.水规划建设

(1)编制和完善多规合一的“六水共建”总规划和专项规划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与江苏省和无锡市重点涉水工程对接的基础上,以江阴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多规合一”为方向,编制了《江阴市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和《江阴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结合江阴市特点,编制了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水系规划、蓝线规划、给水规划、雨污水规划等专项规划,为“六水共建”夯实了基础。

(2)细化分解“六水共建”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针对涉及国家、江苏省“水十条”考核的河流及断面,编制实施达标整治方案,确保达标水体长期稳定达标,不达标水体如期实现水质达标。按照“属地负责、一河一策、协调推进、综合治理、确保达标”的原则,大力开展全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控源截污、河岸整治、调水引流、生态修复,确保完成无锡市下达的15条河道整治任务。

(3)强化规划联动和刚性执行

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改变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式,自觉服从全市规划安排,整合调动各级各方力量,步调一致,上下联动。加强规划落实的督导检查,健全问责机制,对乱作为、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2.水生态建设

(1)提升城乡污水处理水平

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推进全市污水厂网整合。已实现全市各类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企业污水接管全覆盖,建成“零直排区”。推进城镇污水主干管网全覆盖工作,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快规划道路污水主管网建设,每年完成污水主管网建设不少于20 km,至2020年城区和集镇建成区污水主管网覆盖率达到100%。提高镇村污水管网建设、养护水平,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强化黑臭河道综合治理

通过“截污、清淤、调水、保洁、生态修复”五位一体举措,大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至2020年,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加强水系沟通,实施清淤疏浚,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目前已全面启动城区黑臭河道治理工程。

(3)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开展污水处理厂规范化建设及运营专项整治,完善污水处理工艺,加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建设,加强企业相关操作人员以及设施运行管理,加强接管企业监管,促进全市污水处理厂达到管理严格、制度规范、厂容优美、稳定达标排放,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2017年完成了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任务。

3.水资源建设

(1)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发挥江阴长江深水岸线、江海湖联运的优势,抢抓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机遇。修编《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实施长江干线开发总量控制,整合岸线资源,调整部分港口岸线为水源保护岸线和生态保护岸线。积极加入江苏省港口集团,加强与国内港口的联系对接,优化物流通道。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增强口岸服务效能。推进新锡澄运河等航道通航,疏通南北运河支线航道,进一步畅通内外衔接高效的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

(2)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建设,创建一批节水典型示范载体,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11亿 m3,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7,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33%。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地下水超采区实行禁采限采,突出加强用水大户监管,进一步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阶梯式水价、节水“三同时”等节水工作制度体系。

(3)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

根据新建道路、城市工业区、居民新建小区建设,加快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加快农村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步伐,有效遏制 “跑冒滴漏”现象,到2020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确保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12%以下。

4.水景观建设

(1)加快河网水系疏通治理

全面梳理全市河网水系现状,以水系畅通为目标,通过打通断头浜、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水系生态功能。开展镇村河道轮浚整治和农村“家河”整治工程,每年清淤镇村河道60条。在加大引水、调水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实施拆坝建桥、撤涵建桥等工作,全面打通水系,让全市各级河道“连、通、畅、活”。

(2)加大河道清障拆违力度

加强河道管理,对影响行洪、污染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加大清障拆违力度,实现“新违章零增长,老违章负增长”。强化执法巡查,加强对各类涉河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各镇(街道)都已完成执法改革,成立了综合执法局,进一步发挥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3)实施滨江亲水绿色廊道工程

推进骨干河道绿色廊道建设,对公园、游园、市级以上道路两侧绿地内的水系进行生态驳岸修复整治,种植适地适生的水生植物,建设“水清、河畅、岸绿”的生态廊道。建设滨江公园,展现临江亲水景观。对城区内沿江区域的原有码头区、料场堆放区以及仓库进行整体拆迁,已完成韭菜港轮渡和黄田港轮渡搬迁,并建设韭菜港公园和黄田港公园。加快推进应天河风光带和锡澄运河风光带建设,打造两岸亲水公共空间,展现传统历史风貌和城市风景线。

5.水安全建设

(1)加快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

加快调整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 km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和危化品码头,严格限制在长江沿线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中重度化工项目。清理长江沿岸危化码头和储罐,强化水上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实施长江干线开发总量控制,岸线开发利用率逐步降至省定目标以下。加强工业、生活、农业、船舶、港口等污染防治,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工程。

(2)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制度,按照“水量保证、水质达标、管理规范、运行可靠、监控到位、信息共享、应急保障”的要求,完成四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个保障”“两个达标”“三个没有”“四个到位”的达标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小湾、肖山水厂深度处理改建工程,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标准。已完成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落实利港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常态化保护工作。

(3)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突出防洪排涝整体规划,制定系统性的防洪排涝方案和工程措施。从2016年起,江阴市分四期建成了较大规模的防洪排涝工程,最大程度发挥了防洪排涝工程综合效益,确保了防洪安全。已完成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加快实施锡澄运河整治工程、白屈港综合整治工程、老桃花港整治工程等骨干河道整治,充分利用河网水系条件加强城市排洪能力。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根据每年汛期情况逐年进行排涝设施优化改造。

6.水文化建设

(1)丰富和完善江阴水文化内涵

挖掘江阴“江尾海头”“江南水乡”“通江达海”“鱼米之乡”等独特的水文化和自然禀赋优势。大力弘扬历代先贤和江阴人民在治水实践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挖掘水文化对江阴经济、社会、人文的深远影响,收集整理江阴历史上描写水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做好江阴水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

(2)加强水文化设施建设

把水文化融入城乡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富涵水文化元素的公共设施。抓好滨江沿河、名胜古迹、水利工程、公园湿地等水文化节点建设,打造水文化长廊和风光带,展现江阴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建设人水和谐的宜人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加强对与水有关的工程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以及地方民风民俗的挖掘与整理,增加水文化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工程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

(3)倡导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广泛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群众亲水、爱水、节水、护水意识。开展公益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违章案例,增强公众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群众日常参与“六水共建”的机制,设置切实可行的参与载体,让群众有途径参与、有渠道监督、有平台提议,引导公众既当监督者又当参与者,形成共建合力。

三、江阴市系统治水的成效与经验

1.江阴市系统治水的成效

(1)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8年年底,江阴市创建“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江苏省水利厅验收。已完成水利部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河长制管理深化完善,市镇村三级河道及村前屋后家塘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目前,已基本完成无锡市下达的15条河道整治任务。黄田港、韭菜港、鲥鱼港等沿江公园串点成线,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一期工程建成,“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T台初具雏形。

(2)水资源节约成效显著

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2019年全市用水总量13.659亿m3,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1.08%,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667。2018年年底,江阴市创建“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江苏省水利厅验收;2019年11月成功通过水利部复核,成为无锡市首家、江苏省第二批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

(3)水安全保障格局全面形成

2017年小湾、西石桥水源地通过江苏省水利厅验收,2018年完成窑港水源地核销,2019年10月肖山水源地迁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至此,江阴市三个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形成“扎根长江、多源互补”的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调配体系。全市低洼地区全部成圩建控制,内部圩区已具备防御中等洪水能力,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2.江阴市系统治水的经验

(1)健全组织,加强工作领导

江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六水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六水共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以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考核,确保“六水共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统筹布局,突出项目建设

各牵头单位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参与单位抓紧制定实施计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要求,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工作。强化项目负责制,由牵头单位负总责,对每年确定的重点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举措,实施全程监控、全程管理、全程协调,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3)多方参与,形成共建合力

把“六水共建”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微博等传播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六水共建”的认识,形成共同支持“六水共建”的合力。总结宣传各地各部门的成功实践和典型经验,为全市加快“六水共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

猜你喜欢

江阴市江阴水源地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魅力江阴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