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元素融入水工程建设中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021-04-03赖穗斌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利规划工程

赖穗斌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

1 概述

水工程文化是指水利工程中同时具备满足水利功能和水利精神两种需求的文化,水工程文化是水工程包含所在地各类文化底蕴的总和。本文针对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水工程进行探讨,分别从水文化工程融入规划、水文化工程的设计、水文化工程的施工和水文化工程的管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水文化的发展助力。

2 如何将文化融入水工程建设中

2.1 将水文化融入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是水工程开展的前提,将水文化融入水利规划中,才能更好地将水文化融入水工程建设之中。一是将水文化的内容列入水利规划相关的各项规章、规范、定额、技术标准等评价指标中;二是将水文化融入各个水利规划中,从规划阶段开展水文化的建设。

2.1.1水利规范应设文化指标

水利规范应对水文化工作的开展有明文规定。水利规划的规程、规范是指导水利规划工作的基础。水利规划的规程、规范包括水利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经济政策、标准、规划措施方向、规划工作程序、分析方法、工作深度等方面的统一规定。有关部门在制定水利规划时,应考虑水文化内容,为开展水文化工作提供依据。

水利规划综合评价应有水文化评价的指标。水利规划综合评价是指分析水利规划中各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后,所进行的全面分析对比。不同水利规划方案侧重点不同,不同的水利项目往往存在着各种差异。进行水利综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水利项目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比,提出推荐意见。因此,只有在水利规划评价指标中纳入文化工程效益的评价指标,规划编制部门或编制人员才会重视水文化方面的工作。

水利规划的综合评价,主要是由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两大指标组成。

经济影响是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体现,也是水利规划中传统的评价依据,通过规划方案实施后产生的效益费用比、净收益、内部回收率或投资回收年限等指标衡量该水利工程是否有利。在计算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效益费用比时,应该对水文化价值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评价。例如:用水文化工程的风景面积、文化风景点数量、水文化景观建筑物数量、水文化风景区价值等指标衡量。

社会和环境影响是水利规划中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的体现。这两类数据难以用货币衡量,只能以某些方面的得失作为衡量标准。水利规划在考虑融入水文化内涵后,对水利规划中的社会目标可以用增加市民的文化休闲场所的面积、游览点的数量、能否从中接受水文化传播等作为衡量标准。对水利规划中的环境影响,可以用改善水工环境、增加水特色文化景观区等指标衡量。

2.1.2将文化融入规划

将水文化融入水利规划目标。编制规划应先从拟定规划目标开始,规划目标与规划工作的开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首要工作就是将拟定的文化概念纳入规划目标之中。如2001年江苏省泰州市水务局编制《泰州市主城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时,曾以《泰州市城市(主城区)防洪及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总思路》的形式,向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编制《规划》目标中,就包括了人文景观的内容。

将水文化融入流域规划。流域是河流自成系统的整体,其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相互都有着密切联系。把流域作为水文化规划单元进行研究,有利于统筹兼顾,为该流域的水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如太湖流域规划针对所在地段分别提出融入文化的主题概念,江苏段以吴文化为主题,浙江段以越文化为主题。

将水文化融入地区水利规划。地区水利规划是指以行政单元、经济单元或地理单元为对象的水利规划。地区水利规划范围大多是一个或几个流域中的一部分。其中范围较大、涉及方面较多的地区水利规划,与大江流域中的规划相似;范围较小、涉及方面较小的地区水利规划,与中小河流的规划相近。如山东省滨州市的城市水利规划(地区规划),提出“五横六纵、四环五海、三十六名桥、七十二湖、一百零八景”及在“五海”打造“天、地、人、情、水”的水工程文化概念。

将水文化融入跨流域规划。由于跨流域调水规划是大型的专业规划,规划统筹时需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流域,同时跨流域规划和地区规划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规划,因此,在考虑规划的目标上只要战略性地提到“本规划的各项水工程均应将有关流域、地区的文化融入工程设计,以提升工程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即可,一般无需具体交代。

将水文化融入其他规划。水利工程还有许多其他规划,其中专业水利规划是指流域或地区中为某一任务进行治理开发的单项规划,如防洪规划、除涝规划、灌溉工程规划、城镇供水规划、水能规划、水运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在编制该类水利专业规划时,应按照所从属流域规划中提出的有相关水系的文化内涵、品位的目标或所从属某一地区水利规划的文化概念,比较具体地按本规划所涉及的单个水工程,结合规划的专业用途,提出必须融入水文化的具体工程项目。如有条件,还可具体规划到每个工程项目的文化主题、美化要求等。

2.2 水工程的文化设计

水工程设计应根据水工程规划的要求,绘制设计图和施工图。水工程文化品位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工程设计实现的,是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和规划目标的关键。无论是设计的前期工作阶段,还是正式编制设计文件阶段,都必须重视水工程的文化创意、艺术造型的设计工作。而且,文化创意、艺术造型的设计,必须与工程的其他设计同步进行。

2.2.1注重规划的文化导向

由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提出某一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经审查批准后,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水利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任务。在此前期工作阶段,设计单位应认真确认水利规划的目标中所包含的融入水文化内涵的内容和方向,从而开展与水工程注入水文化内涵相关的社会调查、组织研讨、材料收集、提交方案等工作。

2.2.2注重工程的功能要求

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考虑建设兼有文化内涵和品位功能的水工程设施,在初设的调研工作开展中,要深入了解水工程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建筑风格、文物遗址等各类文化信息,对其进行研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水文化创意与设计目标理念,进一步将理念融入水工程设计之中,最终做出技术决定,计算工程总量,提出施工方法、进度和概算。

2.2.3注重借古鉴今

水工程设计阶段应注重古今结合的理念,对古人设计、造景理念应采取借鉴学习的态度。 同时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现今艺术元素,通过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艺术,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文化元素,从而设计出水脉、绿脉、文脉交织的优秀水文化工程项目。

2.2.4注重水工美学研究

为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必须注入“美感”,注入“美感”的前提是必须具备水工美学知识。水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对水灾害的防护,水工程的设计应满足与水生态自然美的结合。在遵循建筑美学的同时,应与当地的水文化相结合,设计出符合水工美学的工程建筑。

2.2.5其他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水文化融入并非简单工作,是需调查、整理、设计、整合的系列工作体系,区别于以往单一水工程设计,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水文化资源,需要积累、融合和创新,因此,需根据工程量给予设计单位科学的设计时间。

其次,水工程核心或水利功能作用,并非艺术创作,在融入水文化的同时应考虑水工程施工和实际运营可行性,确保在现代施工技术条件下,可以实际开展施工工作,在后续水工程运作中工程能确保其自有的功能。

最后,在水文化设计出图前,应通过2次评审程序,其一对水工程工程技术性的评审,其二对水工程水文化审核。水文化的审核应尽量组织有关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经济学等专家,对水文化设计进行评审,确保设计更加完美。

2.3 水文化工程的施工要求

水文化工程是施工要求区别于传统单一水工程施工,具体要求如下:

施工的队伍应有文化资质与相关业绩,在施工时将属于文化艺术的工程项目单独发包,由专业的队伍完成,确保施工的质量和美感。

尊重文化施工者的创意,文化设施施工方对该类型的施工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在现场与施工者进行沟通,根据现场状况完善设计,最终完成水文化工程施工。

选材的要求,水工程的文化工程中多以雕刻、铭石、亭、廊、榭、阁等为主要内容,必须根据文化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材,避免影响工程效果。

制作与施工周期,根据工程量给予创作与制作者合理的施工时间,文化艺术品都是需要一个固有的时间周期制作,没有充裕的时间是无法制作出水文化工程的精品。

施工验收要求,除了常规的水工程验收外,应增加以下几点要求:① 应有完成的水工建筑文化工程的竣工图纸与相关技术文件;② 应有单项文化工程的发包或采购的完整手续,以及产品的具体生产相关资料;③ 应有设计者对文化工程竣工后的竣工评价;④ 应有文化、艺术、旅游业等相关的专家参加文化工程的评审会;⑤ 应有接收部门(水管或水利风景区)的审查接受意见。

2.4 水文化工程的管理

水文化工程管理包括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管理,与常规水工程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2.4.1建设管理

水文化工程往往因为文化工程的细分,需要由多家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除了抓好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外,还需注意文化工程的发包情况,并对此做好管理工作。

2.4.2日常管护

水文化工程在施工时,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工程建设,其任务是了解各文化工程的设计意图与施工进程,基于日后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整合水文化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并建立水文化工程管理档案,为日后管护工作服务。

2.4.3工程维修

水文化工程的维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日常维修应尽量做到恢复原状,不应改变工程形状;② 如遇到灾害导致损毁无法复原,应根据原文化设计进行修复,确保文化景观的延续性;③ 维修工作所使用的材料与工艺应和原文化工程相同或相近,避免产生色差形异,最理想是能由原施工单位承担维修工作;④ 出现不能修复的大修工程,有可能的情况下收集原工程的数据,按比例做一个原工程项目复原模型,陈列在项目合适位置,作为记录本地水工程演变的文化产物,供人参观学习;⑤ 原工程受损的物件可经鉴别后适当收集与保存,作为该项目的水文化艺术品供人鉴赏与学习。

2.4.4档案管理

水文化分为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精神水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如何体现制度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应由水文化档案管理体现。由水文化工程规划开始,就应该由专人对其数据进行归档管理,对整个水文化工程进行记录,从而确保水文化制度、精神的流传。同时水文化档案管理应与项目验收相结合,保证水文化档案管理的完整性,避免遗失数据,无法弥补。

3 结语

水文化发展是水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能将水文化融入水工程之中,是水利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① 水文化融入水工程的开展应从规划开始,需要主管部门的重视,水文化工程的规划提出来,以便开展后续工作;

② 在水文化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工程所在地的特殊文化底蕴,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确保工程的文化艺术、美感和设计实施的可行性;

③ 在水文化工程施工时,应将水文化工程单独发包于拥有专业资质的单位,确保水文化工程按设计落实,同时给予水文化工程相应的施工时间,避免影响水文化工程的完成进度;

④ 水文化工程的管理维护,应以复原为主,其次依照原设计以文化延续为修复的目标,同时适当保存水文化工程的数据,保证水文化工程的延续。

猜你喜欢

水利规划工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子午工程
迎接“十三五”规划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