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
2021-04-03王靖
王 靖
(福州市科普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6)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三农”工作提出很多新概念、新表述,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全中国的发展大计,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基于此,诸多专家、学者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展开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祁建禄认为,要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看作一项系统工程,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密不可分的[1]。牛焕琼等建议,设立专项技术服务资金,建立由返乡技校、乡镇农科员、中专毕业生、远程专家、当地技术能人等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2]。安绍征等指出,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模式到课率低,再加之培训计划内容不够具体,培训方式带有随意性,农民学用脱节,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显著[3]。韦湘燕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师资保证,把相关多个单位和部门、协会、合作组织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队伍[4]。斯那此姆指出,要开发并整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学资源,整合农村书屋、科技下乡等资源,做实做强农村技术服务[5]。虽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契合当前社会发展特点的研究偏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仍在走“老路”,互联网“基因”缺乏,也未能与时俱进。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探讨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让农民更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1 新时期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现实意义
1.1 助力农业增效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引入各种先进技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在潮流中被淘汰,农业发展随之进入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需要专业化技能,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结合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能有力提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现代农业提质增效[6]。
1.2 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有效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让每一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农民将操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化农民,可以促进我国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7]。
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方式缺乏创新
“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培训行业不应排除在外。但笔者对近几年的福州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进行梳理发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政府直接组织培训班和政府补助企业、合作社举办培训班两种模式。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是采取线下面对面的培训,信息化培训手段缺乏,培训方式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而不受场地、时间、空间限制的“互联网+培训”,是对当下单一培训方式的有益补充,也能较好提升培训效果。
2.2 教师知识存在短板
“互联网+农业”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引领农民做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农人”,教师至关重要。以福州为例,2020年度福州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培训基地共补助76个项目,授课教师以各县(市)区农技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乡村种植能手为主,此外还有农林院校的专业教师。前者作为培训主力,长期处于生产一线,逐渐摸索出一套实用技术,实践经验丰富,但这类教师长期处于基层,对“互联网+农业”理解不深,互联网思维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效果。这也在笔者组织、参与、跟踪的多期培训班中得到了验证,不论是学员还是教师都希望能进一步拓宽视野,补齐知识短板。
2.3 培训效果不够明显
影响培训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与时俱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一方面,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合作共享,单打独斗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也加强了与农业部门、渔业部门的合作,但总体上还是不够深入,更多还是停留在培训班的组织协调上,而如何提升培训质量则互动不够。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户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以往单纯的知识技能型培训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3 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
3.1 开拓网络培训方式
互联网时代,除了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继续抓好线下培训班外,更应积极开拓网络培训方式:一是利用YY语音、Cctalk等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将传统的线下培训班搬到网上。教师在电脑端授课,农户则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登陆网络课堂学习。线上实时互动培训可以让培训最大程度接近线下培训,更能避免农户因时间、地点冲突而无法参训的情形。二是借鉴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与人社部门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录制网课,依托专业的继续教育网站为农户提供网络培训点播课,让农户的培训变得更灵活、自由。同时也能方便农户反复学习,提升培训效果。三是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借助“福州科普”微信公众号、“福州科协”网站等发布简短视频,将种养技术、“三农”政策、防控技术、节支技术、生活安全常识和农机技术等农户最想了解的实用技术融入到短视频中,寓教于乐,力求一个小视频解决一个小问题。
3.2 补齐教师知识短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要抓住教师这个“火车头”,通过补齐教师知识短板,提升培训质量。一方面要抓培训。针对教师知识短板,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其授课,传授“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做法,例如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建设、数字农场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多业态融合等,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补齐知识短板。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以培训教师、农业带头人为重点,先后举办、承办了福州市农村专业及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福州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等,精准聚焦提升“火车头”的能力素质,学成后回去传授知识,以点带面,让更多农业从业者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要重交流。农技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乡村种植能手等实践经验丰富,而农林院校的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视野开阔。政府部门应发挥桥梁作用,提供平台让教师之间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可以采取线下方式,如培训工作通报会、业务交流会等形式,教师间面对面交流心得、观摩研讨、探索碰撞。也可以组建微信群、QQ群,搭建跨时空限制的交流平台,成为教师问题研讨、切磋互动、深度交流、发展提升的“基地”。
3.3 提升技术培训效果
提升技术培训效果,需结合新时期的培训特点,做到“三化”。一是合作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涉及科协、农业、林业等多部门。提升技术培训效果,需各部门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印、教师队伍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培训合力。可以加强与人社部门合作,在福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网络教育服务平台上发布农技培训课程。在加强合作的基础上,又要结合各部门优势,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确保培训体系化、一体化,以保障培训质量。二是综合化。要注重学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实现从单纯知识培训向农户综合培训转变,由单纯提高技术技能向综合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转变,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精准化。顺应农民的学习和生产规律,结合四季农事,讲授当季相应作物栽培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等内容,授课地点多选择在与讲授内容密切相关的田头一线,实现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做到培训内容精准、培训时间精准、培训地点精准、培训语言精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