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票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1-04-03张洪钢白冰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系统设计博物馆

张洪钢 白冰

摘  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虚拟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逐步被引进到博物馆的多领域工作中。票务服务作为博物馆公共服务的窗口环节,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提升票务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为例,介绍了该馆票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过程。

关键词: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19-0027-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seum Ticke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ake 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 as an Example

ZHANG Honggang, BAI Bing

(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ization, virtualization,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multi-field work of the museum. As the frontline link of the museum's public service, the construction of ticke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icketing. Taking 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function modul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ticke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museum.

Keywords: museum; ticket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0  引  言

在全球步入“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全球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渐使很多传统行业产生深度融合,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习惯,甚至社会形态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乃至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生态[1],这给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有未有的挑战。博物馆作为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宣传教育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势必要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借助互联网、信息通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票务服务是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前沿且重要环节,如何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从传统手工售票模式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式转型升级,成为许多博物馆当下无法回避的新课题。

1  建设背景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古生物专题博物馆,自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实行免费不免票政策,已累计接待观众逾300万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1年以前,博物馆设领票处,观众可凭身份证免费领取门票,经入口处安保人员人工识别检票后入馆参观。由此带来未携带身份证观众无法领票、一证多次领票、难以辨识单张票的检验次数、无法分析观众群体构成、无法准确统计观众数量、无法实现实名制及预约参观,以及发、验票人员工作强度大且易出错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开展广泛的需求与市场调研后,2020年上半年,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开始筹建票务信息管理系统,力求进一步顺应形势、满足需求、化解矛盾、节约资源、优化服务,提高票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建设原则

根据软件开发规范和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实际,在系统设计、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易用、兼容、安全、高效、稳定与开放原则。

2.1  易用原则

易用原则以简洁好用为导向,以实现业务流程为目标,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与使用习惯。博物馆需对目标观众进行深入摸底调查和分析研究,尊重观众的需求和操作习惯,在实现各个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用户操作步骤,避免出现复杂系统界面。

2.2  兼容原则

兼容原则包括系统兼容和软件兼容两个部分。系统兼容主要针对解决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各个系统间应尽量采用统一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软件兼容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对应用软件进行严格的兼容性测试。

2.3  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开发过程中始终将系统安全性放在第一要位,当其他需求与之冲突时,优先考虑安全。由于该应用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有所不同,涉及观众身份、电话等隐私信息,若不能保证数据安全,发生信息泄露,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导致系统被禁用。

2.4  高效原则

高效原则应体现在实施效率和系统运行速率两个方面。实施效率指及时解决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系统运行速率保障要求系统搭建时,在充分考虑性价比、系统应用环境和软硬件兼容配套的前提下,争取使用当下主流硬件,坚决弃用落后技术,在软件底层应用中优先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

2.5  稳定原则

开发过程中,在安全、高效的基础上从系统网络、软件和硬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保障其运行稳定性。

2.6  开放原则

资源安全与共享是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共享需要做到开放性与标准化,为支持上线后可能的系统扩展与开发,预留信息、服务与应用功能的标准化开放接口。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功能分析

为拓展观众取票渠道、提高取票效率,网上预约、现场预约与自助取票相结合;智能门禁自助检票为主,人工检票为辅,为观众快速入馆提供便利;通过分时段限制预约票数量,对观众实行限流、错峰参观管理;根据预约出票、闸机检票与离馆数据,自动统计观众总量及馆内实时观众量;通过实名制可获取观众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属性信息,同时通过与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实现相关统计分析自动化,可形成观众组成、参观偏好等统计数据报表[2]。

3.2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支持5 000人以上同时在线、500以上并发访问,按等级保护三级要求进行安全部署;支持数据缓存技术,将非即时数据进行内存缓存,实现数据快速访问;支持CA证书数据加密,保证数据安全;支持SSL数据访问,保证通信链路安全性;实现数据自动异地备份;支持自动及手动切换异地备份服务器;异地备份数据仅支持选择与还原操作。总的来说,系统架构设计符合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开放性等原则,充分结合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实际,并且通过后续扩展开发,能够确保其作为智慧化博物馆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实用、成熟、先进和可持续发展[3]。

3.3  系统角色权限界定

系统角色和权限的划分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结合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实际,该系统的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馆领导、讲解员、总咨询台四种。系统管理员:后台管理、检票等业务管理、设备(服务器)管理、统计管理、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的权限;馆领导:检票管理、统计管理模块的权限;讲解员:检票管理、官网数据对接、统计管理、自助预约等功能权限;总咨询台:除了后台、服务器、数据库管理之外的其他所有權限。角色和权限划分确保了系统的合理调用及过程中的数据安全[5]。

3.4  系统功能设计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票务信息管理系统是支持多种票务类型的门票生成系统,支持门票官网预约、门票微信预约、门票自助设备预约、窗口人工预约的多应用预约系统,支持闸机验票、手机验票等多种方式的验票系统,支持预约数据统计、验检票数据统计、人流量数据统计、客源地数据统计的多种可视化统计分析系统,采用分层设计,系统客户端的销售预约和配置使用授权开通方式,只有授权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和进行配置、销售。将销售相关功能进行独立设计,降低系统相关查询量,提高系统使用效率,并对API接口进行分类设计,配置API接口优先顺序,保证接口的工作效率。数据层中销售数据和查询数据实时同步,尽可能减小查询对销售的影响,始终保证销售优先。

3.4.1  后台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基于.NET框架,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与实现,界面如图2所示。系统组织架构设置:博物馆组织机构建立、部门建立、用户账号建立。场馆设置:设置门票所属场馆、验检票场馆。门票票类设置:支持成人票、儿童票、单人票、团体票、电子二维码门票、纸质二维码门票、身份证门票、人脸识别门票等票类的设立,支持按日期购票、时段购票、按数量限制购票。订单管理:支持官网订单管理、微信订单管理、自助设备订单管理、窗口预约订单管理,支持修改订单,支持退票。

3.4.2  检票管理模块

检票管理模块基于.NET框架,采用C/S模式进行设计与实现。检票管理模块,包括桌面检票功能和设备嵌入式软件检票功能两部分。支持电子二维码、纸质二维码、会员卡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多类型识别,且支持一张门票包含多人团队票、二次入馆等业务功能。在现场断网情况下支持闸机离线验票,待闸机恢复网络后数据自助上传至验票服务器。

3.4.3  数据统计管理模块

观众预约信息统计:实时进行官网预约信息统计、微信预约信息统计、自助设备预约信息统计、人工窗口预约信息统计。领导查询管理:可通过PC和移动客户端进行相关数据查看,所查看数据可进行定制。数据可视化:预约数据可视化、验检票数据可视化。实时画面传输:验票口实时验票影像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门票分类统计:成人票、儿童票、单人票、团体票、电子二维码门票、纸质二维码门票、身份证门票、人脸识别门票等票类分类统计。入场数据统计:根据时间段进行入场数据统计、根据验票口进行数据统计、根据日期进行数据统计。入场数据分析:根据票类、预约渠道、预约时间、验票时段、验检口等多重组合进行分析。

3.4.4  微信后台管理模块

微信公众号配置:微信公众号域名授权配置,菜单配置,预约界面配置。微信可预约基础配置:编辑票类,对微信预约票类进行后台管理。微信会员管理:预约会员后台管理,添加、更改会员数据。销售政策管理:针对不同的票类设置不同的预约政策。扫码自助预约:可通过微信扫一扫指定二维码进行门票预约。

3.4.5  微信预约模块

通过微信公众号指定菜单进行门票预约,填写相应预约信息进行预约订单提交,预约界面如图3所示。支持按时段进行门票预约,支持实名预约并对身份证进行有效验证。微信在线办理会员,可通过指定界面提交会员信息并进行人脸拍照上传会员面部识别信息。

3.4.6  微信端数据统计模块

微信预约订单统计,预约观众信息查询统计。

3.4.7  官网数据对接模块

与官网进行数据对接,通过官網实时显示已预约数据,包括入场总人数及当前场内人数等。

3.4.8  自助预约系统模块

预约取票:现场可采取刷身份证或取票二维码、输入取票码等方式进行门票打印。现场预约:通过自助取票设备选择门票票类,刷身份证预约登记出票。自助取票机界面如图4所示。

3.4.9  服务器管理系统

支持本地即时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同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及云端。热备数量可设定2~10份。支持负载均衡,系统可自动迁移数据至新的存储服务器以确保各个服务器访问使用量均衡。当有服务器宕机时,系统自动请求将数据导致其他异地或云端服务器;同时多台服务器故障时,系统仍可继续工作。远程数据备份,仅需主中心与备援中心远程备份服务器协同完成,无须应用程序主机端软件辅助。系统数据流向如图5所示。

4  结  论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票务信息管理系统已上线运行一年,博物馆实现了票务服务由传统的人工模式向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转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全面实行了实名制分时段预约,有效控制了参观流量,极大提升了观众参观入馆效率和参观体验,强化了博物馆数据应用能力,提高了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以观众信息化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票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对发挥国家级博物馆示范作用以及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转型之路等都具有积极且重要意义。

“互联网+”大门的全速开启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博物馆人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馆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并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黎巍巍.“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自然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为例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8):173-176.

[2] 黎巍巍.重庆自然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5):123-125+128.

[3] 周虹霞.国家博物馆预约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1):112-114.

[4] 刘朝东.常州博物馆票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134-135.

[5] 黄锦健.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在地铁票务中的应用分析 [J].现代信息科技,2020,4(8):145-146+149.

作者简介:张洪钢(1978—),男,汉族,山东利津人,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展陈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白冰(1982—),男,汉族,辽宁辽中人,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系统设计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
一种基于SATA硬盘阵列的数据存储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目标特性测量雷达平台建设构想
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应用系统设计探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