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风华》主旋律电影旨归的多维度美学阐释

2021-04-03黄琼慧陈矿

电影评介 2021年20期
关键词:风华塞罕坝造林

黄琼慧 陈矿

在新的话语文化形态下,主旋律电影需遵循影像创作规律,以时尚话语形态来表达宏大叙事主旨,使观众充分体会其中彰显的感染力与戏剧性。[1]塞罕坝是具有特殊含义与文化象征的场域,在三代造林人的努力下,塞罕坝从沙漠到绿洲,从贫瘠荒芜到塞上明珠,造林人用艰苦奋斗的伟大壮举书写了生态中国的最美画卷。以塞罕坝建设故事为创作基础的主旋律电影《那时风华》,创作视角独特,镜头画面优美,主旨表达鲜明。影片生动描述了塞罕坝建设者们抗风沙、斗饿狼的壮举,塑造了以唐学燕、李建设、苏铁和郑百团等为代表的青春热血人物。该片将情感表达与时代氛围深度融合,为主旋律电影书写出丰富的内涵,开拓了全新时代场景。

一、主旨呈现:新语境赋能下的真情诠释

在全新语境下,主旋律电影以诠释真情、演绎真情的视角来表达故事主旨,将真情融入影片从“编码”到“解码”的全过程,塑造出多元、开放的影像表达空间,形成独特的美学风格。面对宏大的历史背景,《那时风华》积极融入新的传播语境,聚焦坚守使命、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通过描绘三代造林人一脉相承的青春梦想,用小人物的真情实感来诠释和表达“塞罕坝精神”,谱写了穿越时空的青春赞歌,实现了该片叙事逻辑的独特构建。

(一)传递正能量:彰显新时代的生态力量

从宏大的时代背景看,塞罕坝造林是生态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微小缩影,其生动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彰显出独特的生态力量。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那时风华》以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和育林的感人故事为创作基础,生动描绘了自20世纪60年代起,时代青年怀揣知识与梦想,积极投入改造自然的时代场景,讲述造林人用奋斗使命与奉献情怀将“不毛之地”建造为“高原绿洲”,用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情怀,生动书写了塞罕坝精神。影片通过小切口进入大视角,在遵循塞罕坝造林历史的基础上,以场景再现的手段,采用故事化叙事,生动刻画了微观的造林人形象,将国家发展的宏大背景与平凡人的生活场景密切融合,讲述三代造林人的鲜活故事,即采用微观视角再现塞罕坝造林精神形成的全过程,赋予影片温度与厚度。该片还重点呈现了塞罕坝在联合国参评“地球卫士”的情节,通过将塞罕坝经验带入非洲、推向世界,在彰显时代担当中,拓宽了影片整体叙事格局。

(二)塑造新形象:重塑大银幕“英雄”人物群像

近年,主旋律电影在进行叙事表达时,不再过多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转而以平凡的个体为关注点,以真实叙事为创作基调,用群像刻画的手法关注重大场景下的小人物命运,在保留故事原味的基础上,回归角色本真,生动刻画出特殊群体的人物群像和独特品质,使其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使观者更深入理解影片所呈现的多元主题。[2]《那时风华》以第一代造林人为主要叙述对象,塑造了放弃高考、毅然奔赴塞罕坝的青年学生唐学燕、李建设等六姐妹,知识分子苏铁和军人家庭出身的郑百团等青年人物形象,将战天斗地的奋斗行为与真挚爱情、淳朴友谊相融合,生动彰显了崇高的人性之美。此外,影片以真实故事场景为叙述原型,通过描述风沙、雪暴和狼群等极端恶劣的生态场景,衬托主人公们为实现梦想的坚定与果敢,由此形成该片极具张力的叙事空间,实现了塞罕坝精神的鲜活书写与弘扬。

(三)讲述好故事:突出造林人的感人事迹

家国情怀是主旋律电影“崇高”书写的重要内容,影片在昭彰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的基础上,对真实故事进行合理艺术化改编,从而衍生出基于特定场景的精神力量。[3]電影《那时风华》从友情、爱情、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等多元主题出发,着重从造林故事中挖掘人物细腻情感,通过讲述“塞罕坝精神”蕴含的奋斗力量与时代精神,领悟潜藏在造林故事中的时代担当与奉献情怀。

(四)聚焦多视角:探寻宏大叙事的“创作之根”

与一般主旋律题材影片选择客观、宏大视角来叙述主旨的创作逻辑不同,《那时风华》以浪漫现实主义叙事为创作基调,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边界,将主旋律与青春叙事融合,呈现出深刻、深度的内涵。该片既注重描绘塞罕坝造林人开拓荒原的宏大场景,也遵循创作规律,通过叙述凄美的爱情故事,生动表达了主人公们的细腻爱情,突出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与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语境下,《那时风华》注重选好题材、讲好故事、制作精品,将“塞罕坝精神”的思想引领优势与叙事过程相融合,为影片主旨表达探寻了“创作之根”。

二、多维书写视域下主旋律电影的丰富向度

主旋律电影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表达与审美追寻,《那时风华》采用多视角叙事手法来呈现多元主题,还原社会真实图景、人物形象,实现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完美融合。该片在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选择了倾向平民化、私人化的叙事视角,通过将镜头对准平凡群体,充分挖掘主流价值观的内核与思想理念,描绘具有张力的情节画面,将个体的人生历程演化为特殊历史事件与时代图景,书写了“奋斗力量”与“人性力量”的丰富向度。

(一)时空画卷:实践与梦想的交汇

“主旋律电影叙事通过精选小人物的故事片段,以个体真实记忆视角引导观众找寻宏大历史记忆,共同书写了恢宏、壮丽的时空画卷。”[4]塞罕坝建设历史时空跨度大,人物代表及重大事件繁多,其中能够被挖掘和表述的故事素材极为多样。《那时风华》描述了塞罕坝完整生态风貌的形成历程,通过讲述第一代造林人的创业艰难、第二代造林人的奉献坚守和第三代造林人的国际担当,采用诗意化抒情和艺术改编手法,勾勒了三代造林人的奋斗历史,凸显了塞罕坝造林人的梦想飞跃。

(二)艺术画卷:“塞罕坝精神”的真实再现

面对新的影视文化语境,主旋律电影往往以奋发向上的创作主旨为叙事基调,越来越多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认真打磨故事细节,回归故事本位,以更加真实、更有温度的故事来构建影片主旨,以平凡人物群体勇于担当的不凡举动来诠释理想信念、讲述家国情怀。《那时风华》以并行时空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风格,真实再现了塞罕坝三代造林人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理念精神。[5]gzslib202204032252

(三)绿色画卷:生态中国的立体构建

“塞罕坝精神”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中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全新时代语境下唤醒大众回归环保意识,重视生态发展的鲜明例证。《那时风华》呈现了塞罕坝人创造生态文明的历史奇迹,凝聚了社会大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共识。此外,影片为了进一步书写“生态”情怀,在讲述塞罕坝人抗风沙,尽心血造林、育林的同时,还设置唐学燕的孙女受联合国环保组织委托,到非洲研究沙漠化治理的生态课题,以此拓宽了生态文明的书写空间。

(四)唯美画卷:人物情感的立体呈现

该片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融合,塑造真实、平凡的人物形象,将社会问题、现实故事与时空情境相融合,使观众能够从具体可感的“浪漫”故事中,获取有深度的精神感悟。为了丰富、充实情感主线,《那时风华》采用全新表现手法,以极具故事性与观赏性的方式,描述了细腻唯美的爱情故事,赋予影片特殊的浪漫主义气息。影片通过演绎青春与梦想的“动人恋曲”,将“塞罕坝精神”植入故事表达过程,采用并行时空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三代人接力传承的奉献担当,成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五)青春画卷:梦想力量的代代相传

主旋律电影具有回应时代、传达主流意识的现实使命。面对青年叙事群体,该片采用青春叙事策略,推动青春信仰、主流价值与思想引导的一体融合。[6]《那时风华》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奋力书写美好青春为叙事中心,主动融合青年文化,以“平视”人物的创作视角,深入挖掘人物郑百团、唐学燕等第一代造林人的心理活动,从叙事节奏控制、人物情节塑造和视听语言等多个视角诠释“年轻态”特征,揭示出第一代造林人的崇高境界。

三、浪漫情怀观照下的现实主义创作情感

主旋律电影往往承载着特殊情怀与价值理念。《那时风华》通过建构正面的影视形象,以时代话语对叙事结构、人物情感与大众生活进行刻画与诠释,实现了以现实主义创作为基调,充满浪漫情怀的影视表达。

(一)重塑质感,深度立意

主旋律电影需要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元素,以合理的艺术化形式对主旋律故事进行影视化创作,描写更为丰富的人物场景,刻画更为细致的角色性格,使观众获得深度共情。细节考究、制作精良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基础,创作者通过环境之真、情感之实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实现观者观影体验与影片主旨的互动与回应。《那时风华》深度立意,以“塞罕坝精神”的真实故事为基础,践行与时俱进的创作思维,以时代担当展现主旋律电影的创造价值,将原本平凡、个体的塞罕坝上老一辈造林人升华为奋力实现梦想、履行使命的“塞罕坝精神”集体英雄。影片用特效镜头画面还原造林人借助强大意志与残酷的自然环境相抗衡的动人故事,诠释了造林人对“塞罕坝精神”的终身追求。

(二)厚重情感,回归主流价值观

从多维、深度视角来阐释主流价值观是当前主旋律电影创作、表达的重要选择。该类型影片将主流价值观表达与人物形象塑造相融合,使影片在吻合主旋律的同时,又能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塞罕坝精神”具有神圣、感召的艺术魅力,生动呈现了青年主人公们为理想而奋斗、奉献的崇高使命感,为影片创作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力量。在主旋律电影创作理念不断成熟的背景下,《那时风华》回归主流价值观,突破传统叙事逻辑,尝试产业化与市场化相融合的创作策略,进一步拓宽了主旋律电影的表达边界。该片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采用历史与现实相衔接的叙事逻辑,用双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塞罕坝三代造林人抗风沙、抵御灾害的造林育林故事。影片通过对老一代拓荒者们进行镜像刻画,赋予青春理解与奋斗等含义,为观众呈现出更接地气的表达主旨,实现了价值观书写与观者情感的互动碰撞。

(三)本质力量,价值使命

主旋律电影需要以真实故事为创作基础,坚守严谨、真实的创作基调,通过塑造充满活力及灵魂的人物形象,实现真内容、真情感的生动表达。[7]“塞罕坝精神”是值得书写的历史光辉,《那时风华》聚焦塞罕坝建设的个体视角,坚持“主旋律+生态表达”的创作基调,从真实的塞罕坝故事场景中汲取创作智慧,通过讲好故事、立好人物,以小见大地描绘“塞罕坝精神”的真实本质。

结语

主旋律电影《那时风华》以宏观视野为创作基础,以情感共鸣为创作切入点,通过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交融的表达形式,对“塞罕坝故事”进行媒介化重塑,实现了“塞罕坝精神”的全景式勾勒。面对新的时代语境与传播场域,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需以品质、内涵为基础,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将历史故事内容融入当代社会,用影像书写主流精神,并以此强化主旋律电影沉淀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咏絮.消费语境下的类型杂糅与奇观化影像书写——对当下中国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的再思考[EB/OL].(2017-12-14)https://www.doc88.com/p-7304952832743.html.

[2]黄望莉,乐天.“私历史”:“港式”主旋律电影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以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和《明月几时有》影片为例[ 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4):133-136.

[3]白行朗.《战狼2》《红海行动》对于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启示[ J ].电影评介,2019(16):50-53.

[4]郑勇华,孟令晋.中国主旋律电影研究——基于CNKI核心期刊309篇文献的计量分析[ J ].电影评介,2020(1):178-182.

[5]吴宝平,代卫英.從《那时风华》看主旋律影片的题材选择与剧情建构[EB/OL].(2020-10-05)https://www.doc88.com/p-95629035056277.html.

[6]陆晓芳.时代语境·媒介场域——中国新主流电影文化实践的双维审视[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14-121.

[7]肖文红.新主流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现状探微与路径探索[ J ].电影评介,2021(9):29-34.

【作者简介】   黄琼慧,女,湖南衡阳人,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陈 矿,男,湖北武汉人,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艺术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风华塞罕坝造林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穆欣欣:最是风华正当时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