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继承与发展研究

2021-04-02陈中婷何景春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规律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陈中婷 何景春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执政理论、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立场和民主执政的执政方式等,继承和发展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结合中国实际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根本性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中华文化发展规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为契机的探索,继承和发展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HTK]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继承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应该说包含着许多对上述三大规律的初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本文即从上述三大规律的探索、认识角度探讨二者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一、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即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能力和执政方法的不断认识和不断创新,反映其执政立场的长期坚持和必然遵循。从毛泽东时代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一脉相承,党的执政规律日益显现明晰。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执政理论、执政立场、执政方式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一)执政理论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规律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作为一个执政党,离不开坚定的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二)执政立场

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一革命和执政理念指引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人民顽强斗争推翻了压在头顶的“三座大山”,从此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的伟大时刻。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性地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要求全党继续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坚持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面提升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这体现了二者思想中所蕴含的执政立场矢志不渝的传承关系。

(三)执政方式

毛泽东同志曾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阐释执政党的执政方式问题,积极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首先,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次,关于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毛泽东确切指明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最后,毛泽东十分注重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廉政意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出发,既改革发展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体制机制、法律法规,重点在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方面下功夫;在国家治理能力方面,提出“四个自信”、改革内外联动政策、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的体制机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实践。

二、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一直对如何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艰苦地探索。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探寻规律,并结合中国实际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从中获取的宝贵经验为其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毛泽东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想价值贡献:第一,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描述来回答,提出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民主专政等新型制度。第二,从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来回答,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大”重要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命题。第三,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来回答,提出通过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新时代需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回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阐明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考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经典著作,提出要走一条“以苏联为戒”“走自己的路”的建设道路。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他前瞻性地提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2\]”。农民主体地位论最早由毛泽东进行确切的阐释,形成毛泽东独具的农民观。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仍十分重视农民主体地位论,在2016年他提出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且创造性地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亿万农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农民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多重良性循环。

三、从科学历史观的视角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不仅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兴亡盛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历史观基础上,以科学历史观视角看待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特别是中华文化发展规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

(一)中华文化发展规律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进行了精准的阐释,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3\]”。新中国成立后他对这种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讨,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二为”和“双百”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近平同志在吸收毛泽东倡导的文学艺术的“二为”“双百”方针的基础上,对这一思想进行“双创”的拓展和深化,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创新性地首次提出文化自信的战略思想,将三个自信扩展至“四个自信”。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

毛泽东一直秉持热爱和平的价值理念。他曾表示: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还要对世界做些贡献\[4\]。当今世界仍然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顺应时代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措施,要“把‘一带一路真正打造成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5\]”。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思想,不仅秉承了毛泽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外部世界相得益彰的政治逻辑,以及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理念的必然选择。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

毛泽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其许多文献和讲话都渗透有他生态建设的观念及理念。譬如在植树造林方面,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指出:“陕北的山头都是光的,像个和尚头,我们要种树……搞他个十年八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1956年他又继续提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这是毛泽东同志正式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考察人与自然关系得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新成果。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将生態环境比喻为“绿水青山”,将生产力比喻为“金山银山”,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任务,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适合中国国情,既体现原理、又符合当前具体实践需要的党的科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以指导党和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推动历史的发展进步。对党的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的和本质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和主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成果,在上述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又与时俱进,把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带入新高地、新境界,这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日新月异,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参考文献:

\[1\][ZK(#]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2\]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情网,\[EB/OL\]http://wwwchinacomcn/guoqing/mzd120/2013

-12/17/content_30921585htm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ZK)]

猜你喜欢

规律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