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1-04-02熊其康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摘  要: 按照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要求,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初见成效。针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偏低、业务推动力度不够和对地方政府与自贸区企业对跨境人民币政策出现新的诉求回应不及时等问题,从增加对自贸区金融资源供给、加大跨境人民币新政学训力度、加快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

关键词:[HTK]南京自贸区  跨境人民币业务  创新发展

一、研究背景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自贸区经过六批次“1+3+7+1+6+3”的战略部署,设立21个自贸区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站2013-2020年公开信息整理,形成了海陆沿边统筹、东西南北中兼顾、由点及面的雁阵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江苏)自贸区总体方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简称南京自贸区)正式落户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南京自贸区如何立足其功能定位,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不断开创南京自贸区金融发展的新格局,成为一个十分紧急而重要的课题。

跨境人民币政策创新是近几年人民银行在自贸区制度创新探索的重要试点内容,积极推动自贸区内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货币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从促进创新政策落地到位、推出自贸区特色产品和服务、加大对自贸区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等方面阐述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偏低、业务推动力度不够和对地方政府与自贸区企业对跨境人民币政策出现新的诉求回应不及时等问题,从增加对自贸区金融资源供给、加大跨境人民币新政学训力度、加快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

二、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業务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江苏自贸区总体方案和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政策发布后,商业银行不断深化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强化对自贸区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在自贸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综合方案试点业务先行先试,助力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

(一)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试点

作为自贸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主要按照中央和江苏省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要求,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试点。

1因地制宜制定南京版跨境人民币政策。根据《关于金融支持江苏自贸区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江苏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南京实际,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跨境人民币综合服务。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和债券、股权融资支持工具试点。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全方位跨境人民币业务综合金融服务,降低汇兑风险、节约交易成本。

二是不断提升跨境融资服务便利化水平。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流动、外汇管理、支付结算等方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境外发债、境外上市募集资金回流、对外分红、跨境增资并购等跨境资金融通提供各类便利化金融服务。

三是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境信用担保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出口信用保险、信用再担保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创新中小微服务贸易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四是强化国际贸易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贸易投资产品丰富、服务体系健全、国际服务网络覆盖广泛的优势,为自贸区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提供服务支撑。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国际性金融服务。

2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试点情况。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开展以来,南京成立自贸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部门、指定专人专门负责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工作,积极部署落实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便利人民币资本项目收入的使用”试点情况。受制于自贸区内企业聚集度不够等因素制约,区内商业银行为区内企业开立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数量偏少,该项创新试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务办理量偏少。据悉,今年9月20日,中国银行江北新区分行为南京凯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跨境人民币资本金账户5000万元做协定存款。

二是“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综合方案”试点情况。据统计,截至9月末,南京地区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均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综合方案。比如中国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积极联动中国银行悉尼分行,基于外贸企业南京艾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出口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运用区块链技术续做跨境融资业务,引入海外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同时,根据客户交易对手国别和应收账款账期特点,设计了差异化的结算、保值增值、汇率避险一体化服务方案,并实现全程在线办理,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化业务。

三是“开展境内银行对境外企业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试点情况。据统计,截至9月末,南京地区共有两家金融机构办理过为境外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分别为:7月22日,江苏银行南京分行向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企业NRA账户提供跨境100万元人民币融资,用于境外企业对境内的货物采购。9月24日,中国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为徐工集团(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4万元人民币汇款融资。

四是“开展自贸区内银行对境外银行机构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试点情况。当前,南京地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主要集中于向境外银行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方面。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末,南京地区共有4家金融机构办理了20笔对境外银行机构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该类业务主要向其境外兄弟单位(所在行境外分支机构)进行融资,由其境外分支机构向客户发放人民币融资,合计金额1255亿元人民币。

(二)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初见成效

南京自贸区成立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支持,在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方面,所有在苏州片区和连云港片区试行的政策均可在南京自贸区试行。

一是加大了政策落地力度,确保试点业务见效。从政策落地情况看,分行给予的5项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已经有4项在南京自贸区落地,南京自贸区内各项金融指标也持续向好。据统计,截至9月末,江北新区直管区内银行机构国际结算金额3811亿美元,同比增长488%;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新开国际结算账户同比增长234%,其中NRA账户增长超过2倍;贸易融资余额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8%。

二是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推出自贸区特色产品和服务。目前辖内金融机构已经在自贸区内持续推出了诸如出口海外融资、资本金结汇、跨境人民币汇款、涉外预付款保函、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境外美元债券融资、绿色信贷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例如,中国银行率先办理了江苏自贸区内首笔企业跨境融资提款币种与预约币种不同业务、首笔货物贸易外汇电子单证项下汇出外汇业务等创新业务,在办理“单一窗口”预约开户、出口海外融资、在线结售汇、资本金结汇、跨境人民币汇款等业务方面为自贸区企业提供了便利。

三是加大对自贸试验区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南京自贸区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召开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动员暨融资对接会,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对金融支持自贸区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讲解,动员金融机构增加对自贸区的信贷投放。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2019年与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自贸区企业现场达成授信签约269亿元。

(三)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货币结算惯性的压力较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偏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交易成本低将促使该种货币在贸易中的使用量增加,而该种货币的频繁使用将进一步促进货币流通;一国(或地区)货币流通性强则会吸引更多贸易商使用該种货币进行结算,同时也会形成规模效应,进而进一步降低结算成本。而且惯性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一旦使用某种货币,在下一期贸易中也更倾向于继续使用该种货币进行结算,这种优势很难被打破。目前,南京自贸区处于推广人民币结算的初始阶段,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总体偏低。

2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宣传、培训和推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推进人民币结算的过程中,国家、省市政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新政策的发布都会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相应也会提高人民币结算占比。调研发现,南京自贸区内企业和部分金融机构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政策不够了解,政策落地生效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还需要在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推广以及业务操作优化上加大力度,比如便捷退税手续、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增加境外结算行数量等。

3存在经济实力及贸易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实力、贸易规模与人民币结算占比呈正相关。一方面,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增强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本国(或本地区)货币的信心,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增强跨境贸易结算中该种货币的话语权,也使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乐于持有该种货币,从而增强货币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竞争力的增强,贸易总额份额大的国家和地区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世界贸易的增长,出于结算便利性的考虑,该国货币不但会在本国的出口贸易中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也会成为其他中小国家间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但南京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进出口贸易规模相对较小,所以,为提高人民币结算占比,在近期贸易逐渐回暖的态势下应继续发展进出口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4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自贸区的深入开展,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自贸区企业对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政策有了新的需求。近期调研发现,辖内金融机构集中反映的政策诉求包括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准入标准有待降低、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转让范围有待拓宽、NRA账户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三、进一步推动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低迷和稳外资稳外贸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应积极支持南京自贸区立足其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制度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努力“育新机、开新局,探新路、做示范”,加快金融开放创新步伐,破解跨境人民币业务痛点、难点,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

(一)优化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增设商业银行自贸区分支行

建议商业银行专设立由分行领导牵头、专业部门参与的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南京自贸区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规划,围绕南京自贸区功能定位要求,立足金融制度创新,力争总行的政策倾斜、资源支持,发挥好总分支行多层面联动的作用,建立自贸区差异化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参与南京自贸片区高质量建设。

(二)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增加对自贸区金融资源供给

创新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定向支持自贸区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抢抓战略机遇,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自贸区企业,加大对自贸区内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自贸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提升跨境融资、外汇服务、贸易结算便利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对自贸区内企业的贷款融资利率,免收或减收相关服务费用,实实在在降低自贸区企业融资成本。

(三)加大对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扩大政策知晓面

人民银行应积极开展最新跨境人民币创新政策试点业务的宣介,组织编制《服务自贸区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汇编》,更好地向金融机构和企业宣传自贸区金融政策,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培训指导,督导金融机构熟练掌握、宣传并落实好自贸区政策,合规、高效办理各项业务;组织金融机构向企业介绍跨境人民币产品,让进出口双方以及各机构从中感受到政策的诚意,增强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议价能力、降低人民币交易成本等,从而提高人民币结算占比。

(四)在风控合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加快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

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南京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的政策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加强跨境人民币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一是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当放宽准入门槛,降低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是指跨国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在境内外非金融成员企业之间开展的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对境内外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要求,助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开展;二是适当允许南京自贸区内银行业机构开展跨境贸易融资和不良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三是给予自贸区内金融机构NRA账户存款更大定价权,允许NRA账户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丰富账户资金保值、增值手段。

(五)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为进一步满足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应加大业务创新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依托适合自身特点的账户体系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真实需求和审慎原则向境外机构和境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等,从而直接扩展市场参与主体,完善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提高人民币在“走出去”企业和境外大型项目中的使用率。

(六)支持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为更好地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来”以及中资企业“走出去”,央行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贸区全功能资金池的功能,如增加透支服务、满足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财务管理需求、资金池内本外币资金兑换等,从而使跨国企业有效盘活境内外人民币资金,打通国际市场的通路,极大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ZK(#]霍伟东,邓富华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8)

\[2\]庞岩,卢爱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7(5)

\[3\]尚荣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自贸区政策的新突破\[J\]上海金融,2014(8)

\[4\]王琼,张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国际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视角\[J\]2013(7)

\[5\]王力宏,杨海龙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观察与思考\[J\]人民币国际化观察,2020(1)[ZK)]

(熊其康,中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