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保护与传承

2021-04-02赵永山

群文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花儿

赵永山

“花儿”是我国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流传地域广阔,传唱民族众多,唱词结构奇特,音乐曲令丰富,学术研究最广等特点。“花儿”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音乐学、民族学、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因其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覆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新闻、广告、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以来,一些“花儿”歌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花儿”的传唱与交流,形成一种时尚及潮流,影响着“花儿”在信息化、多媒体时代的保护与传承。互联网对“花儿”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特点,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保护与传承,是本文所要讨论的焦点。

一、互联网对“花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花儿”的演唱族群、演唱环境、演唱范围在不断的变化以至于扩大,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快速影响下,“花儿”的传唱观念、传承场域、传承方式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

(一)传唱观念的影响

“花儿”是一种高腔山歌,在民间有“山歌”“大山歌”“野曲”的称谓,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歌。一般演唱“花儿”的地方都是远离村庄、远离人群的空旷山野,或者是河边、山林等地。在民间,演唱“花儿”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家里不能唱“花儿”,村子里不能唱“花儿”,有辈分的人之间不能唱“花儿”等等。从这些风俗习惯上可以看出,“花儿”的演唱受中国社会伦理关系、道德关系、文化审美的影响比较大。一般不允許在有违伦理的地方演唱,只允许在不太讲究伦理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道德关系的地方演唱。这些现象也足以说明,“花儿”传统的传唱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其传唱习惯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是紧密联系的。

互联网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在互联网上可进行文字阅读、视频观看、语音交流、邮件发送、贸易交易等活动。它对人的自由化程度要求比较高,使用环境相对自由,一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互联网的这种优势,恰好对“花儿”的网络化传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网络上传唱“花儿”的现象来看,因不受演唱环境、演唱时间的限制及约束,因此,大部分网络歌手传唱“花儿”的观念比以前更加开放、大胆及超前,许多“花儿”爱好者成了他们的粉丝,用网络平台听“花儿”已成了普通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潮流迎合了多元文化时代的“快餐式”文化消费需求,继而催生了一批人气指数非常高的“网红”歌手在网络上一夜成名。

(二)传承场域的影响

在民间,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是“花儿”传唱区群众最最向往的地方。到了每年的“花儿会”时间,素不相识的“花儿”爱好者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来花儿会漫“花儿”、听“花儿”,享受“花儿”会场带给他们酣畅淋漓的心灵感受和情感宣泄。所以说,“花儿会”又成了民间“花儿”传承的主阵地。如,甘肃的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青海的瞿昙寺“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等,在民间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着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的“花儿”唱家定期或不定期的来此交流“花儿”、切磋“花儿”。2004年松鸣岩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就足以说明民间“花儿会”在“花儿”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传承,基本上脱离了以“花儿会”为主要传承空间的民间传承,使“花儿”的传承场域从田野走向了网络,开启了信息化时代下的“花儿”传承新模式,推动了新媒体时代下的“花儿”向网络化传承及发展靠近。这种传承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时效性,也就是歌者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与听众在网络上完成“花儿”方面的交流,达到借助互联网传承“花儿”的目的。

(三)传承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花儿”传承都是以拜师学艺、子承父业、家族传承等民间常有的方式进行的。一般情况下,传承者对被传承者进行“花儿”的教唱时,基本上都采用以民间固有的“心口相传”方式进行,即“口传心授”,或者说是“口耳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在中国民歌中是常见的,其特点是“人存乐存,人亡乐亡”“无声不传、乐随人移”。由此说明,“花儿”的传承都扎根于民间,是靠老百姓集体的智慧以活态的形式代代相传的。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这种方式对中国社会的社会关系有直接的影响,会影响到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东西。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花儿”传承,注重的是它的传播速度及传播效应,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利用互联网传播“花儿”的辐射面比传统的大,是符合多媒体、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承需求的。

二、 互联网背景下“花儿”呈现的新特点

传统的“花儿”是以“口传心授”或者说是“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者以即兴演唱的方式表达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除了传统的这些特点以外,还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一)传播方式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许多“花儿”歌手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开通个人直播间,在网上与“花儿”爱好者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模式最近几年非常火爆,深受群众喜欢。它的本质就是从以前传统的以“花儿会”、山场、庙会等场域为中心进行“花儿”传播与传承的方式,变成了借用互联网优势,以现代的科技手段,在网络上进行“花儿”的传播、传承与发展,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其特点是歌者不受演唱时空的限制,在网络上可随时随地与广大“花儿”好家及歌手进行交流与互动,达到“以花为媒”“以歌会友”的目的及效果。

它的优势就是缩短了歌手与歌手、歌手与“花儿”好家之间因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等因素造成的距离,使网络“花儿”成为歌者与“花儿”爱好者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人们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比如: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许多优秀“花儿”歌手借助微信群、QQ群、快手直播、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花儿”的传播、交流、教学等互动活动,都属于网络“花儿”的范畴。这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就是利用了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完成了“花儿”的高科技传播,推动了“花儿”的现代化传播与传承。

(二)伴奏乐器多元化

“花儿”的传统唱法中,大部分歌手演唱“花儿”时没有使用伴奏乐器,基本上是以清唱为主,民间把这种形式叫做“干砸”或者“干攒”,也有极少部分歌者演唱“花儿”时,有专门的或者随机的伴奏者拿乐器伴奏。如:甘肃省松鸣岩国家级花儿传承人马金山(已故)老先生,在“花儿会”上演唱“花儿”或者指导别人演唱时,喜欢用咪咪、二胡、四弦子做伴奏;宁夏的国家级“花儿”传承人王德勤演唱“花儿”时,都使用口弦做伴奏。“花儿”歌手的这种以清唱为主的演唱形式在民间由来已久,这也是“花儿”有别与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民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近几年,网络平台上传唱的大部分“花儿”,都带有以电子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伴奏,有的也用迷笛伴奏以及非洲鼓作为伴奏乐器。比如,青海省民族歌舞团马俊老师的直播团队,经常用电子琴及非洲鼓作为伴奏乐器;像网红索菲亚一样的许许多多的“花儿”直播团队,大量使用电子琴做伴奏。他们的这种演唱形式很受网民的喜欢,说明“花儿”演唱除了传统的清唱以外,使用多元化的乐器伴奏,同样受群众的喜爱。尤其是电子琴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音色,增添了“花儿”伴奏音乐的色彩,满足了广大“花儿”爱好者的审美需求。对于歌者来说,既增强了歌者从传统演唱向现代演唱转型的信心,又锻炼了歌者跟音乐伴奏演唱“花儿”的能力。

(三)演唱形式多样化

“花儿”的传统演唱形式,因风格原因,会有多种情形。“‘真山歌,假小调,“花儿”是人们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由自在的、随意零散的演唱花儿,是“花儿”特点之一。这种演唱主要是以独唱和齐唱形式进行的。”①这里指的主要是“河州型花儿”的传统演唱形式。“莲花山花儿的演唱形式基本上都是由三到六个人组成的两个唱花班子采用对唱竞赛的方式进行的。其中两个班子都有自己的串班长和唱把式,这是相同的。”②民间把这种演唱形式分为:多人演唱众人合尾法和一人主唱众人帮腔合尾法。

例1:

油漆漆了碗架了, —— 一腔

有你我就胆大了, —— 二腔

没你身子软下了。 —— 三腔

花呀,两莲叶儿。 —— 合声

(注:该“花儿”节选自著作《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第211页,属于“洮岷型花儿”多人演唱众人合尾法。)

例2:

阴山林里野鸡叫,

野鸡脱下毛着呢。 一联—— 一腔

啊呢啊,啊呢啊,啊呢啊,哎 —— 帮腔

我一天想你满天瞭,

想着满院跳着呢。 二联—— 一腔

啊呢啊,啊呢啊,啊呢啊,哎 —— 帮腔

我黑了想到头鸡叫,

心和铃铛摇着呢。 三联—— 一腔

花呀,两莲叶儿。 —— 合唱

(注:该“花儿”节选自著作《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第212页,属于“洮岷型花儿”一人主唱众人帮腔合尾法。)

其实在民间,“河州型花儿”的传统演唱一般都是以独唱或者男女对唱形式为主,很少有齐唱与合唱形式出现,而“洮岷型花儿”的演唱里不仅会出现独唱,而且,会出现一领众合的齐唱、合唱等形式。

例3:

羊羔们吃草者转花(了)崖,

雾拉者山根里过来;

尕妹是人间的人(啊)不是,

天仙女下凡者下来。

(注:该“花儿”节选自著作《河州花儿研究》第47页,属于“河州型花儿”独唱形式。)

例4:

女:打马的鞭子们闪(呀)折了,

走马的脚步们乱了;

心上的阿哥们出(啊)门了,

尕刀子绞心者烂了。

男:大羊(嘛)离了个羊(耶)群了,

满山里转,

尕羊羔没吃的奶了;

指甲(嘛)连肉的离(呀)开了,

心扯(呀)烂,

鱼离了河里的水了。

(注:该“花儿”节选自著作《河州花儿研究》第53页,属于“河州型花儿”对唱形式。)

比较两种典型性“花儿”就会发现,以唱为主是它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有特性。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花儿”除了独唱形式以外,还会以对唱、齐唱、合唱、轮唱、自弹自唱等形式出现,更有甚者将“花儿”演唱与曲艺、舞蹈艺术结合起来,提升了“花儿”的艺术表现力。比如:部分花儿歌手在网络平台上演唱“花儿”时,将“花儿”以唱、演、说、奏为一体的立体化形式出现,使“花儿”的艺术功能更加多元,凸显了“花儿”的当代风貌。

三、 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保护与传承思考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花儿”以井喷式、爆炸式的速度在各种网络平台及空间中快速传播,这是“花儿”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必然选择。虽然,这种传播方式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文化部门、“花儿”研究者、优秀“花儿”歌手,时常关注网络“花儿”的动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花儿”传承策略,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出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花儿”保护与传承工作。

1.传统“花儿会”的社会功能不能忽视。从“花儿”的普及性角度讲,利用网络平台传承“花儿”,对“花儿”的快速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从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的角度来讲,它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花儿会”在移风易俗方面的社会功能。古人云:“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因此,我们要重视“花儿会”在构建乡风民俗和教化人心方面的社会作用,不能因為互联网的影响而忽视“花儿会”的社会功能。

2.“花儿”的传统传唱习惯应予以保留。“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花儿”是连接西北汉族与多个少数民族感情的基石和桥梁,在“花儿”的长期影响下,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所以说,“花儿”传统的传唱形式、演唱风格、传唱习俗等应该完整的保留,不能以现代网络“花儿”和流行“花儿”替代传统“花儿”,这对增强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

3.“花儿”的网络化传播应有监管制度。网络是时代的产物,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互联网时代它有它生存的空间,也有它生存的道理。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网络“花儿”在传播速度、传播方式方面比传统“花儿”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网络毕竟是一种新事物,许多错误的思潮因网络而不断产生发酵,所以,我们对网络“花儿”应实行有效的监管制度,避免一些低俗“花儿”在网上快速传播,污染社会的文化环境。

4.“花儿”歌手的网上传唱行为需正确引导。“花儿”歌手是“花儿”的继承者、创造者、传播者、传承者,正是有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花儿”歌手以“愚公移山”“夸父追月”的精神将“花儿”世代传唱,才使今天的我们有机会来享受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基于此,我们应正确引导优秀“花儿”歌手以德为先,以艺为后,鼓励他们在网络上传唱一些正能量的“花儿”,坚决反对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负能量的“花儿”,影响广大“花儿”爱好者的文化审美。

5.互联网下的“花儿”传承应科学合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花儿传承,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使传承者与被传承者之间缺乏一种明确的师承关系,容易造成传承关系的混乱及无序。在互联网上过度地传承“花儿”,不但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传承者及与被传承者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更会造成网络“花儿”的千人一声,影响“花儿”“十唱九不同”的原生性特点。因此,相关部门应正确引导传承者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花儿”传承。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给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③从国家层面上,坚持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维护我国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有力保证。因此,以挖掘优秀传统为核心,以运用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的“花儿”的保护与传承模式,应该是互联网背景下“花儿”发展的主要前景。

我们一定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的文艺精神,将具有文化价值和时代风貌的好“花儿”在网络空间传播,涵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低俗“花儿”在网上大行其道,造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延续“花儿”文化的根脉,做好“花儿”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保护传承及发展工作,我们坚信,古老的“花儿”一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迸发出新的生机,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好声音。

注释:

①王沛.王沛中国花儿散论[M].甘肃人们出版社,2018年.第281頁.

②汪鸿明,丁作枢.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0页.

③边极,任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51页.

参考文献:

[1]王沛.王沛中国花儿散论[M].甘肃人们出版社,2018年.

[2]王沛.河州花儿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3]汪鸿明,丁作枢.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陈元龙.中国花儿纵论[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5]马成俊.青海民间文化新探[M].民族出版社,2008年.

[6]边极,任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作者单位:临夏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花儿
花儿好看我不摘
花儿是本书 等
会纵火的花儿
吃完果儿来认花儿
那些花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用花儿做的美食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花儿一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