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初中《语文》阅读体系的教学策略

2021-04-02杜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语文

杜春

摘 要 统编初中《语文》阅读体系包含“教读系统”“自读系统”“课外阅读系统”三个部分,新的阅读体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实施这一系统思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单篇教学、多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等几种教学策略,力图实现该教学体系所追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材;阅读体系;单篇教学;多篇教学;整本书教学

统编初中《语文》的阅读体系以“三位一体”为主,如何认识这个阅读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来实践这一体系呢?笔者根据自己三年来的使用心得简单总结于后,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统编初中《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统编初中《语文》的阅读体系由“教读系统”“自读系统”和“课外阅读系统”构成,这个体系,贯彻了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希望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初中生课内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的要求。

在这个阅读体系中,三年六册的教读课文形成了一个教读体系,这个体系由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组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教读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得“法”。

自读课文是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的体系,目的是用“法”。学生可以用教读课文学到的经验进行练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检验和巩固,最终沉淀为语文素养。

课外自读系统,是统编教材的重要部分。其中单篇拓展阅读与单元教学相配合,由某篇文章向一组同主题、同题材、同作家或与之关联的文章进行拓展,这在部分课文的后边都有相应的提示和要求。整本书阅读构成了课外自读系统中的另外一部分,教材提供名著推荐书目,供学生自由选择,也提供了简要解读和阅读方法供学生参考。

统编教材的这个教学体系,改变了以前语文教材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现状,把语文教学的范围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把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从书本转向了更广阔的的阅读空间,把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也进行了拓展,多读书、读好书成了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然途径。

二、“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积极意义

阅读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途径。学生学习阅读,学会阅读,独立阅读,通过阅读来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变成了语文教学的新形式。

阅读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长期的语文教学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老师们精心研究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一句句地咀嚼,一个个词地品析,一点一点地教给学生,深怕有没有讲到的地方,深怕有没有讲透的地方,深怕学生没有记牢而导致考试丢分,语文课堂教学成了“搬教参”,成了“抄幻灯片”,课下语文作业成了“题海战术”,学生读书成了奢侈的享受。統编教材缩减了课文数量,但并没有减轻教学的压力,如果单就教材的二十几篇课文,学生的语文学习数量是不能够满足的,教师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式上来。

教材真正成了教学的例子。长期以来,单篇精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统编教材更加强化了这种形式,教读课文承载着语文要素的落实,语文要素通过教读课文传达给学生,再通过自读课文得到巩固,最后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提升和沉淀,最终形成语文素养。这一个过程是通过教学和阅读来共同实现的,但统编教材对教读课文进行了压缩,但是统编教材的教学却并不比人教版教材轻松。

统编教材阅读体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仅靠一本书是不足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足以达到统编教材对学生阅读的量的要求。以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为例,在学习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后,教材要求学生比较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比较点是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这已经不是学习一篇文章的课题了,而是三篇同类文章的对比阅读。在自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后,要求学生阅读《三作家》《三大师》,在学习《三峡》后要求学生阅读《水经注》等等,这些拓展阅读已经从教材的一篇文章拓展到了整本书乃至两三本书的阅读,语文教学的范围从课内拓展到了课外,数量从一篇拓展到了多篇甚至多本。语文教师一学期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统编教材的教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读书情况也将随着学生阅读量的提升而提高,否则将难以完成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并不只是在课外完成。这里的“课外”不是课堂教学外,而是课文之外,它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而且也不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外自由完成。无论是单篇阅读拓展,还是名著阅读,如果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由完成,那与教材的设计理念是相背离的,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背离的。名著阅读变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部分。统编教材编辑主任王本华说:我们一方面大力倡导名著阅读课程化观念,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推进名著阅读教学。

三、“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教学策略

1.单篇教学策略。教读课教学要做到精细化。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重学生阅读轻教师讲解,重学生发现而轻教师指导,很多语文课堂缺少知识含量,很多语文教师不敢讲,很怕落入“讲多了”的窠臼中,导致学生文体知识淡漠,语文素养低下。统编教材倡导教师教要教得理直气壮,教要教得脚踏实地。从课型来看,教读课更加强调“教”,强调教师的活动,教读课的评价就要落实在教师教的程度上。从内容来看,教读课教的内容是教会学生阅读,学生怎么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呢?首先要得其法。阅读说明文就要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阅读散文、小说就要掌握散文、小说的阅读技巧,而这些技巧归根结底来源于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读课教学强调粗略化。统编教材的自读课纯粹为学生的自读而编。从教材本身来看,很多自读课只有自读提示,没有习题,没有要求,有的添加了旁批,其目的就是要全面让学生自读,让教师放手,教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粗略化,才能适应统编教材的要求。

2.多篇教学策略。教材编者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篇阅读教学体系,这个阅读体系是在教材习题的推荐阅读中构建的。统编《语文》八上的推荐阅读统计表。

从八年级上册阅读推荐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涉及推荐文章15篇,而这15篇文章如何来实现阅读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X阅读教学模式。“1”就是单元中的教读或自读课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一篇”,“X”就是围绕教读或者自读的几篇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一组”,这些文章的组合,或同一作家,或同一主题,或同一题材,或同一體裁,甚至是与“这一篇”相关联的整部作品等等。《纪念白求恩》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完成教读课文的教学后,教材给出了一组文章: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这三篇推荐文章与教材形成了一组文章,这组文章的阅读模式就是1+X阅读模式。

1+X阅读模式是一种基于知识能力迁移的阅读训练形式,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将多篇文章统合成一个整体,找到一个小的切口,不必在意每一篇文章的精讲精读,每一篇文章只选取一两个点,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语言主题等等,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和审读,达到深化知识能力的目的。

对比阅读模式。统编《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猫》一文,编者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构建了一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这几篇文章,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一组比较阅读,比较的点就是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和表达。对比阅读与1+X阅读模式的区别在于比较,更着重于求异,找出阅读材料之间的差异。比较阅读的比较点在教材的推荐中都非常明确。

群文阅读模式。统编教材的课外阅读可以借鉴群文阅读的选文方法组织文章,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求同比异的教学思想进行阅读教学。在组文的时候我们可以以“语文知识”“言语实践”“策略方法”“概念认知”“情意品质”等等线索来组文教学。

3.整本书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是统编教材设计编写的一大亮点。为了更好地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必须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深入阅读做得不够好,很多老师名著阅读只讲教材上的概要部分,或者简单地做点题能应对考试就行,但在今后的高考中,学生不读整本书将无法完成名著阅读的考查。

名著阅读进课堂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读前指导课和规划课,通过故事、影视、歌曲等等材料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不断量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阅读结束后要召开阅读成果交流会、读书报告、写读后感、做读书卡片等等。读前指导课和规划课、成果交流会这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以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笔者就统编初中《语文》阅读体系的一些个人认识和看法,对于统编教材的使用探索可能还不够成熟,仅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通联:四川遂宁市射洪中学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将“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作为重要原则遵循,将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作为关键目标追求,重点围绕“五类主体”进行政策设计,呈现了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路径选择。

一是强化对各级党委政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总体方案》要求各级党委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二是推进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改革学校评价的政策设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总体方案》最根本的目标追求,要求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是突出教师师德评价关键内容和考核任职评价改革。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四是完善学生评价方式方法,树立以德为先的评价理念。对学生的评价导向牵引着学生的成长方向。《总体方案》强调树立科学成才观念,要求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五是强调务实用人评价,形成正确用人导向。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判断和选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判维度。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导向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和方向选择。

(冯刚、张智,《中国教育报》,2021-01-14,6版)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