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结构性牛市中“沉沦”爆款时代浦银安盛基金权益短板浮现
2021-04-02曹井雪
曹井雪
近两年爆款基金成为公募行业的主旋律,排名靠前的头部公募基本都拥有一到两只的爆款产品,甚至易方达、广发、汇添富等权益大户旗下目前拥有数只爆款产品,即将登场的基金四季报很有可能将会曝光首位带货突破千亿的“超级明星”。
但是,总资产排名在前三十位的浦银安盛则是一个例外,Wind资讯显示,该公司在三季度末的全部资产合计约为2125.41亿元,但是权益类基金却长期是公司的痛点:2019年和2020年浦银安盛合计发行了6只主动权益类产品(FOF除外),但是募集的成绩均不甚理想。就去年的情况来看,虽然科技创新和价值精选的主题与二级市场潮流合拍,但是最终市场反响较为平淡,募集成绩也未能比肩同行爆款。
浦银安盛旗下尚无权益类爆款褚艳辉屡次上阵均未能创造佳绩
Wind资讯表明,2019年到2020年,浦银安盛基金前后总共发行了6只主动权益类的产品,其中3只基金和褚艳辉有关。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最新褚艳辉在浦银所管理的基金数量为9只,但是现任基金资产的总规模却仅为21.4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的最佳任职回报是在管的盛世精选所取得的121.70%,但是这一成绩还是得益于2015年牛市时打下的良好基础。
进一步从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发行来看,公司旗下发行份额最高的权益类产品是2020年1月成立的浦银安盛先进制造,该基金的总发行份额大约为35.54亿份。除该基金外,公司旗下的医疗健康、价值精选、价值成长、新兴战略产业是为数不多的募集份额超过10亿份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募集效果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基金成立规模欠佳一般有公司名气不大、基金经理缺乏号召力、公司没有深耕发行渠道、新品推出时机恰逢大盘调整等多重因素所导致。对比来看,缺乏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或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现实的情况是,越渴望爆款的出现往往结果适得其反,例如12月14日成立的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根据该基金的募集生效公告,其募集期间的净认购金额只有2.75亿元,刚刚超过2亿元的生死线。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自2020年9月11日就开始募集,一直到12月10日才募集结束,募集期间长达3个月,但是拉长周期的结果仅仅是让产品踩线成立而已。
作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褚艳辉,资料显示他在基金经理的岗位任职时间已经超过6年半。虽然曾经拿到过公募行业内的多个奖项,但是其目前在管产品的合计规模勉强突破20亿元,而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才大约为2.38亿元。
《红周刊》记者发现,褚艳辉管理的盛世精选虽然在2016年排名前列,但是由于当年二级市场行情欠佳,全年权益类冠军基金的收益率也不到30%,因此一年的成绩并不足以体现他的投资管理能力高人一筹。
自2017年以来,二级市场结构性行情日益凸显,多数抱团消费、医药、科技龙头的基金业绩表现突出,而盛世精选似乎逐年沉沦:以A类份额为例, 2019年,产品的净值增长率只有26.65%,在1794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908位;2020年,产品的净值增长率只有24.99%,在1890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1186位。
再从基金经理持股变化来看,他在2016年重仓军工、金融、地产等低估板块,但是2017年以来,二级市场的投资主线逐渐向以基本面为依托的核心资产靠拢,从季报来判断,基金经理或许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才在竞争中逐渐落伍。
聚焦近两年业绩欠佳的原因,《红周刊》记者发现,虽然基金经理也将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恒瑞医药和立讯精密等一系列二级市场的强势股票纳入囊中,但是该基金的股票仓位过低,也稀释了权益资产的收益。根据Wind数据,在2020年前三个季度,该基金的股票仓位分别只有28.87%、25.27%和20.91%,均未超过三成,根据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的业绩权重应该可以占据55%。
浦银安盛权益类基金经理人才短缺10年老将疑似“昙花一现 ”新品断档
昔日,浦银安盛也在权益领域经历过一段短暂的辉煌:2015年,公司旗下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精致生活均杀入年度十强,两只产品均由吴勇掌舵,当时他也在公司担任投资总监和研究总监的职务。此后在连续3年录得负收益后,虽然吴勇在最近两年的年度收益都维持在大约50%的水平,但与当年的辉煌相距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开始,他就将投资重心向市场的热门板块倾斜,重仓了诸如白酒、医药等热点板块,但是他追踪热点的速度似乎总是慢了半拍。以2020年的调仓情况为例,该基金一季度的头号重仓股为贵州茅台,但当季茅台的股价出现了小幅回撤,二季报显示茅台的持仓数量就由1.09万股缩减到7800股。与此同时,他在二季度增仓较多的长春高新,则在此后经历了突发黑天鹅事件的侵袭致股价大跌。
2015年的辉煌也让吴勇成为公司所力捧的基金经理,但是此后的业绩不佳也让公司对其态度的发生了改变,例如由他管理的睿智精选和消费升级两只基金的操盘手就换成了杨岳斌。目前,吴勇所管理的基金只有3只,总规模只有15.49亿元。《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自2016年以后,公司就没有让吴勇挂帅成为新品的基金经理,仅仅是去年7月接手了蒋建伟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
那么,公司委以重任的杨岳斌近来的表现如何呢?从他单独管理的浦银安盛先进制造来看,截至2020年末,该基金自2020年1月14日成立以来取得了48.07%的收益率,在995只同类基金中仅排在第542位,产品的规模也从成立之初的35.54亿元缩水至三季度末的9.97亿元。对比来看,2020年多数同类的高端制造主题公募产品实现了年内业绩翻番。
从原因分析,从浦银安盛先进制造三季度的重仓股来看,重仓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基础化工、家电、大型汽车等领域,所涉及的标的包括华测检测、潍柴动力、三一重工、美的集团等,遗憾的是缺失了下半年最热的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股票。
纵览公司权益团队,2020年业绩表现最为出色的是蔣佳良管理的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2020年全年取得了87.55%的净值增长率,但是蒋佳良的累计任职时间仅为3年半,其长跑水平尚有待检验。
“重固收轻权益”跛足前进浦银安盛失衡的跷跷板亟待调整
《红周刊》记者发现,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浦银安盛的总资产排名已经连续多个季度稳定在第27位,但是非货币资产的排名则连续多个季度列在30名之后,由此可见货币类基金对于公司的规模贡献举足轻重。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旗下规模排名前三位的产品均为货币类基金,再加上排名第四位的债券型产品,它们是仅有的公司最新资产净值突破百亿元的产品。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浦银安盛公募规模的增长似乎主要来自新基金的发行。具体说来,在浦银安盛2020年的规模增加478.1亿元的细分数据中,仅新发基金的规模就达到了389.63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的规模约为274.0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新发固收类产品成为助推公司规模增长的主要方式。
但是这种思路似乎与全行业大力发展权益类的思路背道而驰。据《红周刊》记者统计,公司旗下有不少固收产品的规模较成立之初大幅下滑。例如在2020年6月24日成立的中债1-3年国开债,成立之初的规模为79.61亿元,而在发行后的第一个报告期末,规模就迅速下滑至46.12亿元。这一事实说明,尤其是债券型的公司固收类产品,同样在存续运作的规模稳定性上有待提高。
如今,浦银安盛还在继续推出新的债基——稳健丰利债券,该基金的集中认购期在2020年12月28日到2021年1月29日,目前还没有结束募集。公告显示,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李羿。
根据公告,李羿在2019年3月加入公司,并在固定收益部担任副总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他在公司所管理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7只。但从他任职以来,其管理的多只产品在 同类基金中的排名较为靠后。例如双债增强A,从2019年7月15日至今年1月14日,由他管理的该产品仅在497只同类中排36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