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美术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1-04-02李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李红

[摘 要] 从小学美术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出发,阐述小学美术实践作业的设计类型以及各种类型作业设计的意义,以求通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实践作业设计;评价原则

新的教学理念把小学美术教学转变成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课程平台,这一平台把美术学习的活动划分为造型、设计、欣赏、综合四个学习领域。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中心。实践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掘实践作业的设计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对实践性作业提出要求:“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及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根据以上思想以及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笔者谈一下在设计小学美术实践作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會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会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才会锻炼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对于未知的事物一般都会抱有极大的好奇性,很多想法都是天马行空。在小学美术实践作业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既能完成作业,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使得美术素养得到提高。

(二)实践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实践性作业是四个学习领域的基本检测和学习成果的呈现,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学生在这四方面都要得到锻炼和发展,加之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对一些新奇的形式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设计美术实践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的设计形式,不断变换实践作业的设计形式,呈现设计作业的多样性、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实践作业的设计遵循阶梯形原则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多姿多彩,但是实践作业的效果上却差强人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讲和练分立,没有让学生跟进式的层层练习。这样知识就形成了断层,在最后的收尾阶段会造成“空中楼阁”。所以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遵循阶梯式原则,层层递进,夯实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类型

根据以上原则和实践经验,笔者把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一)绘画类

绘画类是我们常用的实践作业形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设计这类作业时,首先认识班级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绘画作业进行应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大脑中的想象,通过一定的逻辑,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在“童话的小屋”教学完成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绘画作业,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接受程度,并且检测课堂效果,以便于完善教学设计。为了进一步延伸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童话小屋,一边展示一边提问,和学生共同探讨童话小屋的设计理念、色彩、结构等内容。学生根据这些设计理念去发现生活中的事物,然后根据这些事物的框架、颜色特征设计出想象中的童话小屋。因为是童话小屋,所以,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发挥,只要设计绘画能够符合一定的规律,或者说,自己能解释得通就可以。最终每名学生所画的童话小屋都有所不同。通过这一绘画作业的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画画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剪纸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既是对学生技巧的训练,又是给学生文化的熏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更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象征。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代表之一,把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生的实践作业中,能够发挥剪纸艺术的实践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办年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忙了一年的人们,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大家知道要置办什么年货吗?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大部分学生会说鸡、鸭、鱼、肉。教师可以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提示学生,还有什么?然后,教师展开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对联、窗花。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贴窗花上来,在各种窗花的示范下,让学生根据范例展开教学。示例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兔子、小花、小鱼,等等。既容易上手,又非常可爱熟悉,激发学生的兴趣。剪纸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手脑并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引领。

(三)制作类

制作类作业指的是教师在美术知识传授完成后,根据所学知识,布置相应的美术作业。是小学美术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集中表现。这一美术实践作业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内容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不同情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形成阶梯形作业模式。让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完“化妆晚会”以后,笔者组织学生参加周末的化装舞会,提出要求,学生必须带着自己设计的面具来参加晚会,在班级开展面具设计大赛,评出设计较为突出的三名学生给予奖励。另设立:设计进步奖、创新奖等奖励。评比的形式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面具的设计中。学生完成设计作业以后,教师让学生带上自己的面具,在班级展示,并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从材料、色彩、制作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作品。全体学生根据阐述内容,投出自己心中的作品,分别给予奖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美术制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欣赏类

欣赏就是在某一个作品中发现某一点对你的感触,然后,反复地品味、琢磨,达到一种愉快的感觉。美术欣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去感知、体验、分析,从而感觉到一种审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来自自身美术素养,只有具备美术素养的人才会体会和欣赏作者的创作灵感。在媒体充实的年代,多元化的认知标准充斥于学生周围,因此在布置欣赏作业时,要引领社会主流,选择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例如在赏析《大眼睛》这一摄影作品时,用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去看,并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你看到了什么?第二,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回答大致分成这么几类:第一类认为,看到了一个小姑娘在写作业。她很贫困;第二类认为,一个小姑娘在上课。感觉她很认真;第三类认为,一个小姑娘手里握着铅笔,头发有些乱。感觉到她眼睛里充满着渴望。当然,还有其他回答,不一一列出。就这三种认识来说,学生的欣赏点基本一致,“这是一位小姑娘,她在学习。”但是,观察的重点又有细微的差别。第一类认识的学生,注意了学生衣服,所以判定不是很富裕;第二类注意力在她的行为上;第三类注意了她的微表情,观察细微。这是一幅希望工程的宣传画,作者采用了头像特写来造型,突出了小女孩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看到这幅作品,一种对贫困山区的学生关爱之心油然而生,一种对孩子的敬佩之情瞬间产生。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怎么能不令人敬佩?由此,欣赏升华,引领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升华作品的内涵,培养自身的美术欣赏水平。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美术实践性作业,作为巩固和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要方式,在设计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阶梯形和多样性原则。结合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本目标,通过绘画、剪纸、制作和欣赏等多种作业形式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邓颖晶.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美术核心素养[J].新课程导学,2020(2):55.

[2]单志宏.小学美术学科长期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2019(33).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