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初探

2021-04-02陈泽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

陈泽伟

[摘 要] 积极心理学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形成了一门新兴科学。基于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情绪智力、希望与乐观、沉浸体验等主题,真诚与包容、好奇心与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等关键内容,通过“三结合”,即校内、校外相结合,品质、思维相结合,习得、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品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效果和教育成效。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视域;学生学习品质

积极心理学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围绕积极心理学关注主题,聚焦学生新时期存在问题

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主题包括情绪智力、希望与乐观、沉浸体验等。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的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解决新时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切实,而且高效。

(一)吃苦精神不够,享乐主义潜滋暗长

当前,许多父母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宁愿自己吃苦也想让孩子出息;同时,部分学生在幸福中成长,只知享受不能吃苦。相应的,由主观幸福感的奉献主义说到享乐主义说,以追求快感与回避痛苦为幸福定义的趋向在学生意识中远远强于以实现人的全部潜能创造幸福与美好生活的幸福定义。按照积极心理学的解释,积极应该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就幸福定义而言,积极心理学更指向于两者中的积极成分。实现人的全部潜能肯定需要吃苦精神,吃苦也并非完全是痛苦,苦中也有快乐。

(二)心理不够成熟,消极心理影响良好品质的形成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成熟不是权衡学生心理是否积极的指标,但它是学生成长过程逐步呈现的一种结果。学生学习品质不良,有一种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意志不坚定、信心不充足。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大有关系。积极心理学就在于克服乐观与悲观中的心理缺陷、促成乐观与悲观中的积极心理要素,让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而导致学生心理浮躁、自卑等不良状态的原因,致使学习情绪不稳定,从而影响到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二、瞄准积极心理学主要内容,明确学生关键性培养目标

积极不仅仅是指人内在的积极,更多是指人外在的积极。外在的积极外显的是人的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支撑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即教育着眼点应时刻从“积极”出发,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中的积极方面,深入挖掘根源,用积极、辩证的途径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品质,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用积极的思想意识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教育过程给予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阶段性反馈提升积极的教育效果;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积极的人才形象。

(一)真诚与包容

基础教育阶段是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本的优良品质——真诚与包容。真诚、宽容待人,用一颗善良而懂得爱的心灵去待人接物,则无论是集体合作还是日常交往,都会有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因为获得别人的理解或给予别人以包容,对于任何人都是发展与交往的前提。只有真诚利他、包容容人,才能获得一个良性的自我成长过程。所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真诚包容的美好心灵或优良品质,是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品质养成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特有的好奇心与很强的求知力

孩子的天性在于好奇,能够在各学段保持学生特有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见所学乃至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并不知疲倦地对周围的事物或环境进行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学生求知力的重要源泉就是这种力量,所以,让学生持续怀有一颗好奇的心,就等于为学生保持很强的求知力。

(三)思维与洞察力

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由具体可感的各种形象的观察到发现其中显著的特点,从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中抽象出规律性的认知,都需要洞察力。尽管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但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需要洞察事物的敏感性与敏锐判断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乃至一生幸福,都非常重要。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品质

(一)校内、校外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积极心理学原理表明,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导活动,无论校内校外,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与该年龄段的重要的心理生成物——即理性意识和理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能力密切相关。学生在学校成绩较好,他会以此作为发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资本”,从而形成他(她)与人合作、交往的自信心和驱动力;反之,学生在学校成绩较差,在学校以及与同学交往中获得的否定的经验肯定多,他(她)会为之而产生合作与交往的自卑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成其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对于激发其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热情十分有利。

学校在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品质的同时还要考虑外在环境因素,与家庭积极合作,将所有影响学生的外界因素尽量变成积极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品质的形成。一是为家长积极举办学习品质培养方法辅导讲座,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思想意识,创设培养积极的学习品质外在环境。二是构建积极学习品质培养沟通促进、经验分享“平台”,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强家校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品质的合力。

(二)品质、思维相结合,形成行为意识联动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自由和安全是人类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一个人的真诚、宽容品质则是心理自由和安全的“保护伞”。没有了真诚和宽容的品质,人的心理自由和安全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家园。新时期学生普遍自尊心强,不愿受他人的约束与限制,思想更为活跃,行为更为奔放,个性更为张扬。这也是影响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一道“鸿沟”。同时,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凭借具体形象进行思维活动的时间多,利用抽象思维进行分析推理的时候少。为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品质就需要从真诚、宽容的基本品质和形象、抽象的多种思维活动上相辅相成,形成行为品质展现和思维活跃发展的联动,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活动感知中增强好奇心和求知力,在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演练中增强敏锐感和洞察力,让他们不成熟的心理趋向成熟,不成熟的意识趋于成熟。

(三)习得、体验相结合,形成知识经验互补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要务就是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知识,生成能力,是其成长发展的主要路径。但是,学习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不能仅仅用知识包裹自己,还要通过实践来运用知识,在体验中消化、升华知识,从而生成宝贵经验,乃至于进行创新、创造,收获成果。为此,在引领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才会形成知识与经验互补互促的成长格局。如“身边规则的力量”“目标引领我们成长”“逆风飞翔,愉快成长”“青春贵诚,成长需爱”等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认识,对规则、目标、苦与乐、真诚与宽容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像“秘密放松周日行活动”“创想未来故事会”“我钻我研贴条活动”“同桌心理剧表演活动”等这类活动的设计,注重畅想,立足放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造性思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期望与现实精彩,在学生失意或心绪不宁的时候教给其进行自我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

总之,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针对学生新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瞄准积极心理学涵盖的主要内容,通过“三结合”,即校内、校外相结合,品质、思维相结合,习得、体验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品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效果和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胡芳莉.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初探——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教育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上),2018(4).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