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服务型河长制管理模式实践

2021-04-02

中国水利 2021年2期
关键词:巡河河湖河长

(广东省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501000,广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广州市把“服务”理念运用到河长制管理工作中,打造了“有温度”的河长制管理模式。服务型河长制管理模式不是简单地以服务替代河长制管理框架,而是在既有河长制管理模式下,基于服务理念,为河长提供更多有利于履职的政策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河湖的长治久清。服务型河长制管理模式最明显的特质在于将服务理念充分渗透到河长制管理工作中,利用服务的价值理念驱动管理模式优化升级。

一、服务型河长制模式

通过对全市基层河长调查分析,基层河长存在的履职客观问题主要包括:河湖治理经验不足;新上任河长履职能力参差不齐;基层河长多线作战,履职压力大。

基于服务理念出发,广州积极探索“管服并重”的河长制管理新模式:把“源头治理”思路与河长履职实际相结合,通过综合施策,逐步推出“事前:履职提升服务”“事中:履职关爱服务”“事后:辅助力量支援服务”,实现河长履职“全周期”服务。

二、事前:履职提升服务

2019年12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办河湖〔2019〕267号),提出河长制湖长制能否实现从“有名”向“有实”转,能否真正落地见效,河长湖长履职担当是关键。各级河长湖长作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除了要主动作为、担当尽责,更迫切需要的是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

1.“私人订制”履职培训服务

通过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河长系统)的履职数据、河道巡查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广州探索实施一种规模小、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的河长履职能力提升服务。形式包括:一是专题培训。如新任河长培训、履职达标培训。二是基层河长现场培训。通过对拟培训河长履职数据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到基层河道现场与河长共同巡河,深入交流调研。三是纽带式培训。通过市级巡查队伍摸底、系统数据分析,对一些水质恶劣、恶化的河道,按上下游关系组织流域内各镇、村级河长,区、镇级河长办人员进行连带培训、座谈,协同解决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区级河长培训。向区级河长宣贯治水思路,提升区级河长履职能力,发挥高位推进、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系统治水的作用。五是直播培训。通过直播平台,将重点、热点工作通过新媒体辐射全市。六是河长培训小程序。打造河长网络培训课堂,以微课形式向河长提供便利化的履职提升课程。

个性化河长培训既能针对性地补强基层河长履职薄弱环节、迅速提升河长的履职能力,又能够深入调研、了解基层河长履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为河长提供贴合实际的政策支持和履职服务。

2.推出有趣有实的河长漫画

河长履职主要围绕四大问题: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为了让各级河长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治水的各类政策、技术路线、履职要求等,广州陆续推出了《河长App实用手册》《问题识别有妙招》《我们的优秀河长》《履职不力要问责》《大家一起来治水》《河长的得力助手》等14册河长系列漫画。将课程融入漫画,帮助河长在具体工作、问责压力、治水理念等各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切实做到 “巡河有内容、巡河有质量、发现真问题、解决污染源”,实现从“形式履职”向“内容履职、成效履职”转变。

区别于传统教材、文件,以漫画形式将河长履职的一些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呈现更容易让人接受。河长漫画的沉浸式阅读让河长不知不觉学习了履职技能,成为河长履职提升的暖心教材。

三、事中:履职关爱服务

基层河长处在治水的第一线,是治水工作的骨干力量。广州市河长办在减轻巡河压力、提升巡河效率上做足功课,通过减少河长履职的时间成本,提升履职效率,给予河长最贴心的关爱服务。

1.差异化、多样化巡河

①差异化巡河。指巡河频次差异化。以河湖水质动态监测为手段,以水环境质量为导向,根据河湖水环境预警情况实行差异化河湖巡查。河湖巡查预警分为通报预警、水质预警和问题预警。预警级别分为无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不同的预警级别在河长系统中自动生成下一月度的巡河次数要求。水质(变)差的多巡、水质(变)好的少巡。差异化巡河是一种正向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河长“成效履职”的积极性。

②多样化巡河。指以治水工作替代巡河。为了让河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河湖治理的各项协调和部署落实工作中,广州市河长办设立多样化巡河机制。河长参加河湖管理保护有关活动——河湖整治工作(拆违、截污工程等)、河道管理相关会议、履职培训等,通过在河长App的“多样化巡河”版块进行上报,可视同为1次有效巡河,避免了基层河长在全力推进治水攻坚工作后,还要匆匆忙忙赶去巡河的尴尬局面,给予基层河长人性化的履职关爱。

2.河长周报

河长周报是依托河长App平台设计的履职情况反馈工具。通过河长App定期向各级河长推送个人履职情况报告,帮助河长及时掌握自身履职状态,提升河长履职效率,降低河长的问责风险。

河长周报主要展示河长每周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河长巡河、“四个查清”、水质变化、黑臭河涌履职评价、管辖河湖问题发现及处理、下级河长履职、河长App使用等情况,并对河长履职不到位、履职薄弱环节进行预警并给出建议,帮助各级河长及时掌握自身及下级河长履职状态、分析履职成效,提醒河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防止因履职不到位被问责。

同时,河长周报也成为各区河长办开展河长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掌握各级河长履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履职不到位河长及时提醒或开展培训服务。

四、事后:辅助力量支援服务

水环境的长制久清需要激发和调动更广泛的治水力量参与治水。广州通过多途径发动,给各级河长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力量支持。

1.网格化治水

广州第3号总河长令将全市划分为19 660个网格。以此为基础,建成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街(镇)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的多级河长体系。形成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全覆盖、无盲区的治水网络体系。网格化治水实现“小切口,大治理”,能够把散乱污治理、违建拆除、管网建设、巡查管理等治水工作落实到每个网格单元,实现河长巡查工作由“水”向“岸”深化、控源重点由“排口”到“源头”转换。网格化治水,让网格员成为基层河长的左膀右臂,实现河长履职和治水力量的乘积效应。

2.全民共治格局

人民群众是水环境治理的最终检阅者,更是水环境治理的主力军,能够及时发现身边水污染问题,通过举报投诉、志愿活动等方式共治河湖污染问题。广州通过践行“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理念,全面发动群众参与,对群众反映的水环境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反馈,获得了良好的共治效果。

开通“双举报”公众投诉渠道。开发了重大问题“百万大奖”和一般问题“随手拍”2个微信公众号受理市民投诉,便于及时查获涉水违法行为。

设立民间河长。为鼓励公众参与治水、护水,目前广州共有民间河长8 811名。在民间河长治水机制上,广州通过河长系统开通民间河长账号,民间河长可以直接在河长系统反映和上报水污染问题;可以在手机端了解问题处理进度,实现了向民间河长“赋权”,有效提升民间河长治水积极性。民间河长成为河长制的有力补充,促进全民齐心协力共治水。

发挥志愿团体作用。广州目前在册志愿者达360万人,包括共青团志愿驿站、社工组织、民间团体等形式。广州市河长办发布11条 “志愿巡河路线”,联合团委、教育部门全面发动志愿巡河活动;通过广青协环保总队等大型志愿团体对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在地化培训和“传帮带”,逐渐形成了各个河段自发定期的志愿巡河活动,形成全民合力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良好氛围。

五、结 语

广州将服务理念贯穿河长履职“全周期”,驱动河长制管理工作落地见成效,成功打造了一支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的河长队伍,在河长制工作中探索出了“广州路径”,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在3年内基本消除黑臭,13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流溪河流域89条一级支流劣Ⅴ类数量由46条减少到12条,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削减84%。

不论 “事前:履职提升服务”“事中:履职关爱服务”“事后:辅助力量支援服务”,都是河长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长制强而有力的补充。随着河湖水质的改善,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将从“决战决胜”的波澜壮阔向“长治久清”的细水长流转变。提倡并凸显“服务型河长制”,有利于发挥“河长领治”作用,充分调动河长主观能动性,发挥河长的“领头雁”作用,带领我们走出一条更为科学有效、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治水路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巡河河湖河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巡河记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图说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