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船行灌区现代化建设思路研究

2021-04-02沈瑞海

治淮 2021年1期
关键词:灌排用水河道

沈瑞海 王 瑞 崔 宇 黄 瑶

一、灌区基本情况

船行灌区地处江苏省北部,灌区土地总面积365.1km2,设计灌溉面积32 万亩,灌区覆盖7 个乡镇94 个村(居),现有人口30.27 万,是宿迁市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灌区始建于1971年,经过近50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实施10 期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渠首闸站23 座,渠道护砌115.30km,渠系建筑物775 座,灌区工程完好率、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由不足0.43 增加到0.602,已经初步建成为一个集农业、工业、生态供水、防洪调度、文化景观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节水型生态灌区。本文分析了江苏船行灌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新形势和问题,并就灌区现代化改造思路进行了探索研究,从完善灌排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思路。

二、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1.灌区工程配套完好率有待提高

(1)灌区骨干工程仍未完成。截至目前,船行灌区仍有约3 万亩耕地未纳入骨干工程覆盖范围,尚有龙河、陈集等部分支渠、分支渠未改造完成,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仍不足90%,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在60%,部分田间工程配套不齐、设施不完善,灌排困难。部分河道堤防险工隐患多,建筑物老化严重,达不到相应排涝标准。部分渠堤道路缺乏统一规划,宽度、标准过低,与灌区骨干工程及田间工程缺乏衔接,无法满足土地流转机械化耕作需要。

(2)部分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经过多年运行,船行一站、秦沟站、徐洼站等水源泵站设备老化,维修养护费用逐年增加,部分渠道及建筑物老化、破损,亟需改造。

(3)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目前灌区初步建成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支渠口以上工程、量测水等信息管理,但目前仅实现灌溉用水水量数据传输存储,灌区范围内排水、水生态检测等信息管理还有短板;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水资源调度决策分析系统,无法根据水雨情实时对灌区灌溉、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提供技术支撑,多数情况下仍然依靠传统经验调度;灌区信息化平台与工管、防汛系统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数据无法互联、互动。

2.灌区水资源供给矛盾日趋突出

(1)灌区用水矛盾凸显。近年来,随着灌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洪泽湖、故黄河水生态管理要求越来越严,灌区生活、生态用水逐年增加,2020年灌区生态用水量1000 万m3,比2019年增加20%,在灌区用水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农业用水和生活、生态用水矛盾凸显,加之灌区主要水源中运河为保证航道通行,灌溉用水高峰期农业用水量无法保障。

(2)灌区种植方式变化。船行灌区水稻种植方式以插秧为主,近年受农村劳动力缺失、成本因素影响,直播稻的比重逐年增加,目前约占灌区水稻面积近一半,两者生育周期不同,在供水时间、供水量上有明显差异,给供水调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随着埠子、耿车农业园建成,灌区范围设施农业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对灌区供水水质、持续供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区原有工程布局、供水模式已无法满足要求。

3.灌区水生态治理有待加强

船行灌区毗邻中运河,下游为洪泽湖,近年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治理、镇村污水治理等项目,地区水环境得到改善,但是对照江苏省生态河道建设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河道水系不畅通,乡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仍不同程度存在,河道水质不稳定,设施农业排涝模数要求较高,一般农村河道排涝标准不能满足要求。

4.灌区管理体制机制仍需健全

(1)灌区组织管理有待加强。目前船行灌区已完成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相关人员和经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灌区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灌区近年来未新进人员,人员老化严重,大专、中级职称以上职工不足50%,技能更新滞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信息化管理要求。万亩人均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只能满足骨干工程管理,对乡镇用水组织指导力度不够,乡镇用水组织缺乏水利专业能力技能,影响田间工程管理。

(2)灌区工程管理科学性有待提高。灌区虽然明确了用水定额、制定了用水计划,但在实际灌溉过程中,往往根据乡镇要求轮灌调度,现行渠系用水调度制度下水量损失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渠系工作制度,提高灌溉调度科学性。

(3)灌区经费渠道有待拓宽。目前灌区收入以财政补贴和收取机电灌溉费为主,虽然政府逐年增加精准补贴经费,但由于近年职工工资、保险等支出大幅增加,加之灌区管养面广量大,工程老化,维修养护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单位收支矛盾突出,运行困难。

三、灌区现代化改造思路

围绕“十六字”治水思路和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船行灌区应在新一轮现代化灌区改造计划中,针对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完善灌排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有效利用,通过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提升灌区整体管理水平,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1.完善灌区灌排体系

对照灌区现代化建设标准,对灌区现状开展评估,针对“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区域内种植结构调整、供需水要求变化,加快灌排工程建设。通过实施古黄河富民廊道工程、西民便河整治、洪泽湖退圩还湖、农村河道疏浚等工程,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新改造排水建筑物,提升骨干河道及县乡河道防洪排涝能力。通过改造水源泵站、新建渠道及配套建筑物,进一步完善骨干及田间灌排系统,提高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对原有种植结构调整较大的埠子、罗圩等农业园区,实施渠系、水系连通工程,打破水资源调度的空间、时间限制,满足高效农业用水需求。按照集中、连片治理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田间工程,推广装配式建筑物,积极探索新型生态渠道应用研究,克服原有的防渗衬砌弊端,打造集供水、生态、景观一体的新型节水生态灌区。按照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优化灌区道路布局,确保灌排系统与道路的衔接。

2.提高灌区信息化水平

将灌区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船行灌区现代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灌区种植结构、灌溉面积、水利工程、水生态等动态监测、全面感知,为灌溉调度、灌溉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优化完善灌区信息化平台,整合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取用水管理、运行管理、防汛抗旱管理、水生态管理等功能,提升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能力,优化水资源调度模式,为灌区管理者及现场运行人员提供各项运行信息,提高船行灌区智能化决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

充分调查分析灌区区域内水系水资源、引蓄水、污水排放情况,结合灌区乡镇总体规划,实施农村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通过河道疏浚、水系连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农村河道水源保证,加强水体流通,提升河流自净能力。通过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河道截污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通过推广节水减排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河道水质全面达到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制定绿化方案,加大岸坡水土保持治理,确保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加大河道管理投入,做到河道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范围明晰、管护人员到位、管理经费渠道落实。创新河道管护机制,按照“分级管理、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开展“农村河道公路一体化管护”,选聘社会化服务单位承担河道管护工作,巩固生态河道治理成果,确保河道管护率达到100%。

4.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围绕完善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深化灌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灌区现代化管理体制,足额落实灌区管理单位的运行经费;理顺灌区管理体系,通过提高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水平,加大对农业用水合作社等互助组织扶持力度,建立能够自主运行、及时高效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水利服务质量;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农业灌溉用水实行两部制水价,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民用水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加大对水利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水利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为灌区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灌排用水河道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洱海西部灌排沟渠水质特征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节约洗碗用水
现代化大型灌排泵站建设研究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排沟渠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坚持建管并重 改善农田灌排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