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广西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
2021-04-02陈文超
蓝 刚,甘 幸,陈文超,陈 春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广西水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3;2.广西水利厅,南宁 530023)
1 广西“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不懈抓项目、抓投资、抓完成,持续强化抓管理、抓改革、抓创新[1],克服诸多不利,战胜重重困难,水利工作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列入《广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18项指标中,4 项约束性指标如期完成,其余14 项预期性指标基本完成。
(1)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显著。广西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全力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功抵御了64次洪涝灾害及7次干旱灾害,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江河水库险情和局地旱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保障了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与“十二五”相比,水旱灾害死亡人数和灾害损失分别减少44%和29%。
(2)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不懈抓项目、抓投资、抓完成,着力“补短板、强基础”,5 年来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 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3 倍。大藤峡水利枢纽等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8 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3.7 亿元。完成主要支流治理51.34 km,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长1120 km,完成水库进库道路提升改造401 km,完成标准化海堤建设36.34 km,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7 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大江大河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3)民生水利保障持续提高。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列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了90.0%和87.2%,分别比2015 年提高了12.4%和14.7%。特别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紧围绕“有安全饮水”目标任务,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重大领域攻坚,开展了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和饮水安全战役,投入资金61.85 亿元,巩固提升受益总人口803.2 万人,同步解决和巩固提升了15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累计投入54个贫困县中央及自治区水利资金362亿元,贫困地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4)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广西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全区用水总量稳定可控,万元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 年分别下降36.9%和34.5%。综合实施水生态流量保障、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小水电绿色改造等,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了98%。
(5)是水利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构建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河湖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改革的88 236处工程全面完成改革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任务591 万亩。《广西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广西抗旱条例》颁布实施,《广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定印发,水利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6)水利行业强监管取得重大突破。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从体制机制入手,成立了水利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水利监督工作规则,完善监督指导计划,实现了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平稳起步。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实现水利行业强监管从弱到强的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广西水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广西水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特殊区情水情决定了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与水旱灾害频发等新老问题依旧并存,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尚未形成,城乡供水安全保障需进一步加强,防洪安全薄弱环节依然突出,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待提升,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有待增强,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数量短缺”与“优质不足”问题并存,与保障和支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1)防洪减灾薄弱环节依然突出。部分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未建成,大藤峡水利枢纽尚未完工,那垌水利枢纽尚在开展前期工作。防洪达标率有待提高,具有防洪任务的县级以上主城区防洪达标率65.3%,全区已建堤防达标率仅36.4%。中小河流治理整体进展缓慢,部分河流沿河乡镇驻地、重要农田防洪建设仍为空白。北部湾经济区已建海堤防潮能力低,达标率仅28.0%。水库、水闸病险问题仍较突出。治涝工程建设明显滞后,城市涝区达标率较低。山洪沟治理整体进展缓慢,达标治理率不足5%。
(2)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存在不足。钦州市、玉林市等少数主要城市缺乏骨干水源,枯水期用水紧张,城镇生活和农业、生态争水矛盾突出,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区86 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有56 个供水水源单一、应急备用能力不足。早期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供水规模化水平有待提高。全区耕地灌溉率仅为39.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0%,现有大型灌区数量少、控灌面积少,局部地区缺乏骨干灌溉工程,桂西北、桂中、左江等3 大旱片骨干灌溉网络尚未形成。大部分已建中小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不彻底,配套不完善,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化灌区发展新要求。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与全国及先进省区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控,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
(3)局部区域水生态问题仍然突出。南流江、钦江、防城河等部分河湖水系廊道破碎化,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较低;九洲江、黑水河等部分河流局部河段水质未达标。南宁市、梧州市、百色市、桂林市等城市主水源地水质仍存在安全隐患。百色、河池、崇左等市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大。水生态空间管控难度大,部分河流水域岸线、水生态空间范围界限、用途管制要求不明确,“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仍未完全消除。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足,农村水系淤积堵塞、岸线侵占、水质较差等问题突出,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存在差距,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刚刚起步。
(4)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和能力不足。水利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水安全监测体系透彻感知能力相对薄弱,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需加快推进,涉水业务应用系统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仍需提升,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健全。河湖水域岸线确权划界推进力度不够,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有待加强,河湖长制配套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任务重,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全面形成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体系。部分水利工程管理管护水平不高,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工程运行维护和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水土保持监管、生态空间管控、风险管控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5)水利改革创新亟需进一步提升。水价改革进展缓慢,水权制度建设不到位,水行政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水权市场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实施困难。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制约仍然严重。水行政执法能力不强,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设施设备落后。
3 “十四五”广西水安全保障规划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3.1 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造福人民的美丽幸福河湖。
(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布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3)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4)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系统解决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5)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健全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
(6)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利用价格、税费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深化水利智慧化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制度体系。
3.2 目标任务
(1)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西江干流及重要江河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重点防洪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市和重点涝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江河堤防达标率由现状70.4%提高到75.0%,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2)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全区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312亿m3以内,农业用水比重稳中有降,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以上。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2亿m3以上,新增城市供水能力5亿m3以上[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8%以上,农村人饮规模化供水达标率达到45%,大中型灌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
(3)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明显加强。初步建立涉水空间分级分类管控和涉水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 250 km2,水土保持率不低于84.5%。地下水监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地下水超采得到全面遏制[3]。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建成一批美丽幸福河湖。
(4)涉水事务监管全面强化。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加快完善,拓展和延伸防汛抗旱业务专网,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各类业务数据逐步统一、规范,应用系统全面覆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得到全面监管,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4 “十四五”广西水安全保障规划总体布局思路
按照“建网络、优格局”的思路,对标对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国家水网建设部署要求,全面统筹我区水安全保障需求,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按照“系统完备、功能协同,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安全可靠”水网建设定位要求,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结合广西各流域特点和水资源禀赋条件,强化全区“一盘棋”顶层设计,以建设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广西水网为核心,加快完善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两横八纵、六河连通”的广西水网格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广西水安全保障能力。以实施重大引调水为重点,推进以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代表的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骨干输水通道前期工作及建设,加快构建广西水资源互剂互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主要支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水源和灌区等建设,进一步保障全区水网调度运行安全,打通理顺网络关键节点,加快形成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并济的系统格局。
4.1 两横八纵
两横为西江干流(含红水河、黔浔江)、郁江干流(含左江、右江)引提水供水带和防洪安全保障带;八纵为柳江(含龙江)、桂江、贺江、北流河、南流江、钦江、防城河、湘江等8 条主要支流引提水供水带和防洪安全保障带。
(1)两横。西江干流(含红水河、黔浔江)是贯穿广西东西部的大动脉,是连接广西西北部革命老区,中、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区域与广东省的大通道,流经河池、南宁、来宾、贵港、梧州5市。按照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南辐射拓展的水运关键通道、东西部合作发展示范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等国家和自治区战略要求,重点实施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保障措施。加快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治理等列入国务院172 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继续推进黔浔江的主要支流治理,结合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以及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加快补齐西江干流沿线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沿江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发挥水资源丰沛优势,挖潜配套,加快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桂西北扶贫治旱红水河灌区工程,进一步解决桂西北(河池)、桂中旱片干旱缺水问题。推进岑溪市水资源配置工程、来宾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保障沿江主要城市供水安全。郁江干流(含左江、右江):是连接广西西南部革命老区,广西首府南宁,中、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区域与广东省的通道,流经百色、崇左、南宁、贵港4 市。沿线涉及面向东南亚、南亚全方位开放前沿地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战场、国家生物多样性重要宝库、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内有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百色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著名红色文化及休闲旅游目的地,按照实施强首府战略、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等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定位要求,重点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子项——南宁市第二水源工程、崇左市第二水源工程,以及贵港市第二水源工程等一批县级以上城市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续建驮英水库及灌区、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加快推进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北部干旱大石山区供水保障工程、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部沿边供水保障工程,解决左江旱片、桂西北旱片(百色)干旱缺水问题。继续推进郁江主要支流及流域内中小河流、山洪沟、涝片治理,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消除防洪安全隐患,保障沿线城乡防洪安全。
(2)八纵。8条主要支流:是贯穿整个广西的8条南北大通道,流经柳州、河池、来宾、桂林、贺州、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9 市。地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核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大湾区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的关键节点、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北钦防一体化、对接大湾区东部产业融合先行试验区等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级重大战略在此交汇。为支撑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强防洪骨干工程建设、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和重要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建设洋溪水利枢纽、其他江河整治二期工程,继续推进柳江(含龙江)、桂江、贺江、北流河、南流江、湘江主要支流及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加快推进沿海生态海堤、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漓江防洪排涝水网工程,保障主要支流沿线城乡防洪安全。开工建设长塘水库工程,推进青狮潭水库扩容工程,构建完善“两江服务两城”供水格局,缓解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主要城市缺水和漓江供水压力。加快推进下六甲灌区、龙云灌区工程、桂西北治旱龙江河谷灌区,解决桂中、桂西北(河池)旱片缺水。推进广西潇贺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恢复潇贺古道运河补水,增强东融先行示范区主要城市贺州市供水安全保障。推进沙埔河水库前期论证,为完善柳州市城市供水格局奠定基础。实施北部湾重点独流入海河流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改善南流江、钦江、防城河水环境,保障北部湾独流入海河流水生态安全。
4.2 六河连通
为南盘江—郁江、郁江—南流江、郁江—钦江、湘江—桂江、贺江—桂江、柳江—桂江,为人工水系网络通道,是实现原有“两横八纵”自然水系统筹调配、互剂互通的重要补充。
(1)南盘江—郁江连通。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子项——南盘江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及建设,实现南盘江与郁江连通,通过南盘江引水至郁江加快解决郁江航运和沿途城市群水资源供需矛盾,兼顾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从根本上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强首府、北钦防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落地提供供水安全保障。
(2)郁江—南流江连通。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子项——引郁入北工程、引郁入玉(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及建设,结合已建引郁入玉(一期)工程,加快解决玉林、北海等主要城市及重点产业园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郁江—南流江连通,保障广西对接大湾区的东部产业融合先行试验区(玉林),“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供水安全。
(3)郁江—钦江连通。结合已建郁江调水引郁入钦工程,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子项——南钦防城市安全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及建设,加快解决南宁、钦州、防城港水源单一问题;积极配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实现郁江—钦江连通,促进沿海与内陆河流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航运等方面互剂互通。
(4)湘江—桂江连通。在已建灵渠、五里峡水库补水工程的基础上,配合推进湘桂运河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系湘江与珠江水系桂江互联互通,促进汉湘桂通道建设和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贺江—桂江连通。推进广西潇贺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逐步恢复向潇贺古道运河航运补水,连通贺江与桂江,在满足区间通航同时,兼顾沿线城乡生活、灌溉供水,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增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供水安全保障。
(6)柳江—桂江连通。在挖潜优化桂江上游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推进桂林市青狮潭水库扩容、漓江上游四库连通、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水资源配置提升工程前期论证,谋划柳江向桂江连通补水,优化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水资源配置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