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分析
2021-04-02朴正姬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31
朴正姬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用于继发性高血压的日夜监测效果,以此与原发高血压进行区分。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作对照组,5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作观察组,均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监测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24h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日间、夜间监测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夜间负荷压力,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日间和夜间呈节律性减弱、消失等表现,而原发性高血压监测则显示出明显的昼夜变化,可以将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作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用于临床。
随着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升高,疾病呈低龄化发展,临床及早确诊,区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及早实施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判断高血压性质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1]。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低于原发性高血压,而且发病具有隐匿性,很难察觉,使用常规降压药也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甚至延误临床正常的治疗[2]。临床给予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作为重要的诊断工具,用于危险患者的临床监测,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取98例患者将其中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作对照组,5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作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7:21;年龄34~78岁,平均(52.9±10.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33~79岁,平均(54.2±10.1)岁;两组基础资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选对象均确诊高血压,年龄均在30~79岁,入院后经筛查,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所有对象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影响血压监测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前1周时间,患者要停止常规抗血压药物,选择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进行监测,监测仪戴于患者左臂,根据振荡法检测患者在日间、夜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血压波动水平变化,记录时患者日常生活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要忌过于激烈的运动或劳动,对患者睡眠时、觉醒后的血压水平都能准确的记录,一般监测时间日间在8:00~22:00,夜间在22:00~次日8:00,日间隔30min测量血压一次,夜间隔1h测量血压一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间隔24h后,对监测的各时间段血压指数进行读取和记录,共计36次,对有效动态血压值进行统计,对日间血压数值、夜间血压数值的平均值进行读取并记录,以日夜间血压平均值下降>10mmHg表示夜间血压下降,表示存在昼夜规律,若未达到此标准则表明昼夜节律呈减弱或消失[3]。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24h血压监测结果
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平均(158.2±10.6)mmHg,舒张压平均(98.8±9.2)mmHg;对照组收缩压平均(146.5±9.9)mmHg,舒张压平均(86.2±8.6)mmHg;收缩压水平对比,t=4.4737,P=0.0344;舒张压水平对比,t=4.7826,P=0.0287;观察组24h动态血压监测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2.2 比较两组昼夜血压监测压力负荷值
观察组:日间收缩压(160.2±10.3)mmHg,舒张压(100.6±9.7)mmHg;夜间收缩压(154.2±9.5)mmHg,舒张压(94.9±8.5)mmHg。
对照组:日间收缩压(148.5±9.9)mmHg,舒张压(90.1±19.8)mmHg;夜间收缩压(142.5±7.5)mmHg,舒张压(90.2±7.5)mmHg。
两组日间收缩压值对比,t=4.9675,P=0.0258;日间舒压压值对比,t=4.3725,P=0.0365;两组夜间收缩压值对比,t=4.9865,P=0.0255;夜间舒张压值对比,t=4.0870,P=0.0432;观察组日间、夜间监测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两组夜间负荷压力,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讨论
随着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而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发展趋势,最早发病年龄15岁,尤其是继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明显偏小,小于40岁高血压患者中大多是继发性高血压,而且患者预后并不理想,要及早确诊找出病因,才能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继发性高血压多为顽固性高血压,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变化缺乏明显的规律表现,缺乏明显的高峰、波谷等水平变化,出现发作性血压升高或降低,影响了血压昼夜无明显的波动规律,经过门诊筛查,确定疾病为原发性疾病或继发性疾病,从而及早用药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预后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经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发现,24h内日间与夜间有明显的节律变化,昼夜变化经生理、神经性调节控制人体的脑力活动。而压力负荷值可以用于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升高幅度的评估,预测高血压对人体脏器可能造成的损伤[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24h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日间、夜间监测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夜间负荷压力,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5]。可见,原发性高血压呈昼夜节律型变化,继发性高血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的负荷值明显较高,昼夜节律呈减弱或消失变化,表明继发性高血压观察血压波动均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这是由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机制紊乱,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等失调,防止在夜间时患者的器官出现缺血机制不全,所以,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反映出患者器官缺血、机制不全等情况,及早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日间和夜间呈节律性减弱、消失等表现,而原发性高血压监测则显示出明显的昼夜变化,可以将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作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