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采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4-02王苗苗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科辽宁丹东118002
王苗苗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科 (辽宁 丹东 11800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诊断中超声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104例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87例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其中肠旋转不良46例、环状胰腺27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4例,符合率分别为90.20%、81.82%、70.00%,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65%。结论:对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采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无辐射等优势,诊断准确率较高,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属于儿科消化道畸形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是小儿急腹症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均复杂多样。目前,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术前诊断中,X射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金标准,但由于存在创伤与辐射,在实际检查中应用,小儿的依从性较差[1]。因此,临床中对无创、无辐射、可重复、可实时动态观察的超声检查法更加青睐。基于此,本次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104例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对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10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其中男56例,女48例,年龄3d~6岁,平均(2.1±0.4)岁。其中53例患儿出生后1~7d内出现呕吐症状,开始以乳汁样或胃内容物呕吐为主,少数患儿伴黄色黏液呕吐物,且6例产前超声检查显示双泡征或羊水过多,初诊为上消化道梗阻。104例患儿中,8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尿道下裂、肛门闭锁,1例合并食管闭锁,1例内脏反应,1例21-三体综合征。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检查,仪器:超声诊断仪(飞利浦iU22型),低频凸阵探头频率3~5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2MHz。超声检查前,为确保患儿处于安静状态,采用安抚奶嘴安抚,如患儿哭闹情绪严重无法配合检查,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使用,给予患儿1mL/kg 5%水合氯醛对患儿灌肠,待患儿睡着后进行检查。体位: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依从进行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十二指肠壶腹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空回肠、大肠扫描。尤其对十二指肠与胃重点进行扫描,对患儿十二指肠积液扩张情况、胃腔充盈情况及肠蠕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结合十二指肠形态走行、肠系膜上动脉与周围组织关系、肠系膜上静脉走行等对梗阻部位进行判断,并分析梗阻产生的原因。对疑似十二指肠梗阻的患儿,如检查时患儿十二指肠充盈情况较差,则实施胃肠减压后,将生理盐水经胃管规范化注入,观察到十二指肠蠕动后,再通过超声对梗阻部位详细观察。
2.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通过对104例患儿进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1例患儿诊断为肠旋转不良(其中20例合并中肠扭转、1例合并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例合并肠系膜囊肿、1例合并先天性巨结肠)、33例患儿诊断为环状胰腺(5例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合并胆道闭锁、1例合并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例合并肠重复畸形、1例合并梅克尔憩室)、20例患儿诊断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中2例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合并中肠扭转、1例合并环状胰腺)。
2.2 超声检查结果及诊断准确率
对104例患儿术前均采用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为:少数患儿肠壁增厚,胃-梗阻近端肠腔存在显著扩张积液,梗阻远端肠管充盈差,部分患儿肠管空瘪。超声检查结果显示46例肠旋转不良,诊断符合率90.20%(46/51);27例环状胰腺,诊断符合率81.82%(27/33);14例十二指肠闭锁,诊断符合率70.00%(14/20)。共87例患儿经超声准确诊断出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诊断准确率83.65%(87/104)。
3.讨论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属于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因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及十二指肠膜式闭锁等因素引起。胚胎发育期间,如存在肠管不全或空化停滞、再通失败等,可导致闭锁、狭窄或隔膜发生[2]。如果在中肠发育过程中,肠系膜上动脉轴心逆时针旋转或旋转不全,此类异常情况的出现均会导致肠旋转不良发生;如果胰腺腹侧始基末端后旋转时,出现固定情况,或胰腺腹侧始基左叶萎缩不全,且与十二指肠融合,则可导致环状胰腺发生[3]。肠旋转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疾病之一,由于该病对患儿身体发育、生长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对患儿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4]。
临床中对疑似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进行诊断时,通过超声检查方法从食管裂孔部位开始,依次对胃部、十二指肠各部及肠系膜、胰腺上动、静脉进行扫查,一旦发现疑似梗阻部位后,再对十二指肠、梗阻部位及其与动静脉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并对是否存在幽门肥厚、十二指肠闭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及肠旋转不良等情况进行观察[5]。具体检查中,对超声高频与低频探头能够交替使用,低频探头对患儿上消化道情况可全面扫查,对十二指肠是否存在梗阻情况进行明确,如判断出有梗阻存在,则转为高频探头对梗阻部位进行扫查,进一步明确梗阻位置及梗阻发生的原因,并仔细观察胰腺形态及肠系膜上动、静脉走行。对于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而言,如果患儿发病后未能及时发现与治疗,导致病情进展,则患儿机体水电解质可出现紊乱、酸碱失衡,诱发吸入性肺炎,导致患儿发育迟缓,病情如果加重,可导致患儿出现抽搐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所以,对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需加强早期诊断力度,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及时治疗奠定基础。本次研究对104例患儿通过超声诊断,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65%,证实了超声检查在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当然,超声在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检查中,也存在漏诊与误诊的情况,所以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在超声诊断中,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对十二指肠积液扩张患儿,高度考虑十二指肠梗阻,在检查中加强对肠道整体扫查,判定梗阻部位,避免漏诊;其次,对十二指肠积液扩张不明显的少数患儿,因存在呕吐症状,所以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梗阻的可能。因诸多研究显示部分肠旋转度较小、环状胰腺环绕部分菲薄及部分孔膜闭锁等,由于梗阻症状不明显,在十二指肠梗阻判断时,如医师经验缺乏,未仔细扫查,仍然存在漏诊的可能。第四,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中,多数患儿年龄均比较小,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患儿依从性差,容易出现哭闹情况,加之致密气体对腹腔的影响较大,导致检查医师对梗阻位置无法准确进行探查,容易导致漏诊情况发生。所以在检查时如对高度怀疑的十二指肠梗阻患儿,如超声初检时结果不理想,则需对其胃肠道充盈并镇静后再次进行检查,以便保证疾病能够准确检出。
综上所述,对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诊断中,超声检查对病变部位可实时动态、重复的进行观察,有利于对梗阻部位进行观察,分析梗阻原因,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