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需要有个性
2021-04-02浮尘
文 浮尘
成天一针见血,
自认快意恩仇。
苦心寻章摘句,
风雨中犹清醒。
所谓生民立命,
过眼便成浮尘。
文章若能济世,
应问悬壶之人。
参加“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评选时,县领导带我们去示范路上体验,一路描绘蓝图、介绍产业、展示成效,口若悬河、雄心勃勃、成竹在胸。而考评组从路况、路容、安保、挡防、标志等考评要素逐一梳理下来,发现该路可做示范的闪光点匮乏,不达标的内容反倒很多。
同事淡淡地问了句:“咱这条路示范什么呢?”
县领导微微皱眉:“产业呀!”
同事连忙解释:“‘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评选的首要条件是建好,其次管养好,然后是运营好。路通村美、路产融合、路景相依,是示范的追求。产业带动当然重要,但这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县领导有点激动,责问局长:“你们啷个搞起的嘛?不是说都满足要求吗?咋个还有问题嘛?”
同事是坚持原则的榜样:“领导,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示范县评选应该是县里的事哟!如果是示范交通运输局,从辛苦程度上讲,我看你们问题应该不大。关键还是要县里的支撑呀!”
是的,县级主体责任发挥不是现场发飙或演双簧,除了资金保障外,政府可以整合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动用行政、经济、社会等手段,将农村公路放在更加宏大的背景中去构思、谋划。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益,减少浪费,一举两得。
但显然,此时氛围不利于工作。为缓解尴尬,笔者解释了设置100公里示范路指标的初衷:展示“四好”形象、赋予公路个性;让公路更有特色、让社会印象深刻、让参与者在示范创建中体会创造的获得。毕竟,产业路与扶贫路、示范路与普通路之间,应该有所不同。
县领导若有所思。
其实,特色一直伴随着公路成长,是公路重要的标志,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或者具备某种特征。例如,路侧挺直的白杨,建控区外黑色的电线杆,烙下了早期公路的印迹;沿溪线、越岭线、回头弯展示了山区公路的形象;特长隧道、特大桥、容错设计、人性化设施,代表了现代公路的特点。
近年来,“四好农村路”持续火爆,几轮筛选下来,创建工作已经遭遇瓶颈——底子深厚的所剩无几,静心研究的凤毛麟角,该说该做的都被人占据——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短短的9个字,很难再出新意。
最为关键的是,各地在路容路貌、小景小品、服务设施、安保工程等方面持续用力,有的甚至做到了极致。而你抄我抄、东拼西凑,很快让公路失去了个性特色。
一线的同志很委屈,别人这样做都评上了,轮到自己为什么就不行了呢?这也是县领导的困惑。
原因很简单,同质化会收紧工作通道,让示范走进死胡同。百花齐放才是该被鼓励的工作方向。
从这层意义上讲,示范创建要大胆走出成功者的窠臼,避免不动脑筋的简单抄袭,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拔高,做好自己、做出特色,切合自身的公路特色,解决好问题,在同类型县区中占据高点,才是一条最好的捷径。
“一县一品牌、一路一特色”尽管有些严厉,但行业该思考突出公路个性、提高公路可识别度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