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药物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2021-04-02秦丽丽张东成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15
秦丽丽 张东成 辽宁省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15)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药物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8例腹膜透析患者在家自服复方感冒制剂后出现药物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复方感冒制剂后出现药物性脑病,入院后均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进行连续循环24h腹膜透析,精神症状消失。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复方感冒制剂易出现药物性脑病,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药物性脑病有效。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腹膜透析过程中,会因为自身营养代谢失衡或营养物质流失,出现新陈代谢紊乱、体质衰弱、抵抗力或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病,在透析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复方感冒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及金刚烷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感冒药物[1,2],由于是非处方药物,患者可在药店自行购买,通常未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使用的剂量及疗程经常不规范,极其容易发生药物过量,高浓度的金刚烷胺穿过血脑屏障,对神经造成损害,导致药物性脑病,既往药物性脑病多采用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3],近年来随着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的医疗指征也不断扩大,对APD的新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APD在急性肾损伤、终末期肾病的紧急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术后过渡期、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药物性脑病等新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本次研究对本院8例腹膜透析患者药物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PD治疗药物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8例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复方感冒制剂而发生药物性脑病,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45~60岁,平均(62±12.8)岁,腹膜透析时间为1~5年,平均(3.18±1.33)年,慢性肾衰竭病因分别为:糖尿病性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高血压性肾病1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本院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方案为CAPD(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5例,CCPD(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3例,在家出现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低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就诊,在家自行服用复方感冒制剂,服用剂量为1~2粒日三次或日四次口服,在服用过程中出现胡言乱语、瞻望、幻视、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就诊住院后均完善系统检查,抽血化验排除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头部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内科会诊排除新发脑血管疾病、脑炎等疾病,所有患者既往无癫痫及其他精神疾病病史。
患者服用复方感冒制剂的成分主要为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咖啡因、扑尔敏,开始服用后出现药物性脑病症状时间为3~6d,平均(4.43±1.01)d,2例为3d,3例为4d,2例为5d,1例为6d。
1.2 临床表现
2例患者出现四肢抖动,言语不清,3例患者出现幻视,烦躁不安,3例患者出现癫痫样抽搐。
1.3 方法
入院后立即停用复方感冒制剂,改为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持续循环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机为美国百特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器Baxter,腹膜透析液采用百特1.5%腹膜透析液5L或2.5%腹膜透析液5L,腹膜透析方案为每次1200~1800mL留腹,每次循环3h,每日交换8次,同时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地西泮、丙戊酸钠控制抽搐、癫痫样发作,积极抗炎、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2.结果
8例患者经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连续循环腹膜透析后,症状均缓解,时间为2~5d,平均(3.43±1.01)d。
3.讨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由于营养代谢失衡、抵抗力下降、贫血、容量负荷过重,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治疗需要应用多种药物,其中大部分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从肾脏排泄,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降低了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引起药物蓄积[5]。维持性透析患者常常存在低蛋白血症,导致药物结合率下降,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同时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分子引起血脑屏障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脑脊液药物浓度升高,引起药物性脑病。使用相关药物发现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需及时排除新发脑血管意外、血电解质、酸碱水平紊乱、低血糖、脑膜炎等其他疾病后,确诊为药物性脑病[6]。
感染是终末期肾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更易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市场上多种感冒药为非处方药物,容易购买,故很多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未在医生指导下,在药店购买自行服用。引起精神症状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烷胺,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正常时半衰期为11~15h,肾功能不全者为24h,严重肾功能损害及长期透析患者可达7~10d,9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随尿排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幻觉、精神混乱、运动失调,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度中毒剂量时可出现惊厥,严重的情绪或其他精神改变[7]。
既往的大部分研究及病例报告是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药物性脑病的治疗,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药物性脑病的治疗均有效[3],而对腹膜透析患者药物性脑病的报告较少,虽然腹膜透析替代部分肾功能,但对药物的排泄率很差[8]。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和血液透析相比较,其主要特点为居家透析,对设备和医务人员依赖少,费用比血液透析相对较少,故对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的患者更有利。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诞生,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替代手工,在睡眠中完成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 sis,APD),该方法全程自动化,减少了手工操作的时间,能保障患者顺利进行日间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更好的回归社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选择。发达国家腹膜透析患者中APD的比例已超过50%,我国台湾地区超过40%,而在我国大陆APD起步较晚,比例仅为0.3%[9]。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对自动化腹膜透析的新应用进行研究,APD在急性肾损伤、终末期肾病的紧急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术后过渡期、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急性胰腺炎等新领域中具有应用价值,腹膜透析具有持续溶质交换、保护残余肾功能、对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好等优点,APD用于中毒患者,可有效清除相对分子>10000的毒素[4]。应用APD治疗药物性脑病,避免了以往行中心静脉插管进行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从而避免了中心静脉临时管导致的血栓、菌血症等并发症。
本文中腹膜透析患者均采用APD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的药物性脑病,效果良好,但病例数较少,仍需要更多更大型的临床研究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