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04-02孟晓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天津300191
孟晓 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 (天津 300191)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高血压不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更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持续高血压状态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明显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人数也随之提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血压水平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监测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压水平,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而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正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体现。因此,对24hABPM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指患者出现收缩压及/或舒张压增高,并伴随着心脑血管、靶器官等功能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症状,形成冠心病[1,2]。一般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属于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易对脏器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并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状态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持续高血压导致患者产生应力性损害,迫使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动脉过于狭窄,继而诱发冠心病。同时冠心病的形成也会进一步导致收缩即舒张功能受损,加重高血压病情,两者之间相关呈连续性[3]。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因素第一位,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一旦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将可能导致疾病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降压管理需要更加严格[4]。其降压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降低长期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总体风险,通过有效控制血压,达到减少心脏负担的效果。因此准确监测及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于患者诊疗有着重要意义,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可以准确诊断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监测患者血压昼夜水平、餐后低血压等特殊时间段血压水平,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诊断
1.1 高血压及冠心病诱发危险因素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显示,我国成人居民(≥18岁)高血压患者患病率达27.9%,且该病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高血压患病也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我国成人居民(≥18岁)高血压知晓率51.6%、治疗率45.8%、控制率16.8%,其整体防治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研究显示,不健康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均易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据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2017年报道显示,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位死亡因素,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道显示,中国冠心病死亡在我国6个省、直辖市中成为首位死亡因素,且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死亡率将会持续增加[5]。此外研究显示,即使院内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是这种方式对于我国整体冠心病死亡率影响效果相当有限,因此临床认为提高冠心病的预防及急救工作颇为重要。研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于预防及及时救治是有重要意义的,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血压、总胆固醇等因素,而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了新的认知。大量研究显示,高血压仍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无论舒张压还是收缩压出现升高,均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6]。
1.2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筛查标准
持续血压升高诱发的冠心病更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而昼夜节律、血压变异幅度等因素易增加患者靶器官损害风险。因此临床认为加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对于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有着重要价值。《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可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检测、家庭自测血压检测,诊室血压需要在未服用降压药物前提下,非同日三次检测,结果显示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家庭血压自测需要连续监测5~7d平均血压≥135/85mmHg;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血压值≥130/80mmHg;白昼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5/75mmHg[7]。相较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动态血压检测效率更高,更易操作,可以评估血压昼夜节律、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适用范围更广[8];由此可见24hABPM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应用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2.24h ABPM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正是因为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临床合并症应用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在当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中也开始得到了较好使用。下面对24h血压动态监测仪的应用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2.1 24h血压动态监测仪检测
将24h血压动态监测仪连接袖带固定于患者左上或右上臂,保持袖带下缘距离肘弯部2cm,调节松紧带,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方便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白天血压监测时间一般定于早晨8点-晚上10点,每隔30min监测一次血压,夜晚血压监测时间一般定于晚上11点-次日早晨8点,每隔1h监测一次血压。动态血压检测过程中需要提前告知患者,禁止一切剧烈运动,在袖带充气时需要尽量保持上肢垂直不动,直到血压检测完毕,保证血压监测有效率达要求监测次数70%及以上(有效测量值范围:SBP:60~260mmHg,DBP:40~160mmHg);一般正常标准下,夜间血压相较于白昼血压水平会低10%~15%,24h内血压值波动曲线呈长柄杓状被称为杓型,<10%称为非杓型,>20%称为深杓型。
2.2 24h血压动态监测仪检测原理及优势
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属于非创伤性检测,其理论基础是人有24h生物节律,而正常血压变化也会出现明显昼夜波动特征;其工作原理是按照充放气速度、振荡示波原理,以告知上臂动脉侧壁振荡波幅作为基础,以振荡幅度最大时袖带压力可以作为平均动脉血压,运用固定比率计算出收缩压及舒张压;可以排除假性高血压患者,自动记录24h血压水平,准确、实时诊断患者全天血压状态,为临床医师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意见[9,10]。既往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中,主要采用常规血压监测,只能反映出患者某一个时间点的血压值,人体节律性较强,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在某一个时间点随机检测血压水平无法代表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水平,不利于医师准确掌握病情;只能作为一个常规参考指标;昼夜节律紊乱更易导致患者器官受到损害,加重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情,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而采用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可以准确反映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白天血压、夜晚血压、平均血压以及昼夜血压差等多项指标,对于临床诊断、预测靶器官脏器损害以及评价降压疗效等方面有着更显著的效果,更有利于临床精准控制患者血压状态,降低治疗风险[11,12]。同时该仪器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去除随机检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患者由于受到情绪、运动、进食、吸烟等因素影响导致血压出现明显升高或下降;而不同时间段及平均血压数据获取,更有利于临床医师把握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及时间;对于早期未表现出明显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及合并症患者可以提高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并确立科学治疗方案。
2.3 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应用研究及局限性
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对于诊断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单纯高血压患者有着临床价值;同时该监测仪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控制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13]。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收缩压总负荷均会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总体血压水平更加不稳定,控制难度会更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检测中,上午8点~10点血压出现明显上升,白昼血压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中午12点~下午2点出现缓慢下降趋势,下午3点~4点又出现上升趋势,而后又出现缓慢下降趋势,凌晨0点~4点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谷状态,4点后出现上升倾向,一般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高于白天下降幅度。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4h检测过程中,整体动态值高于正常值,3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仍出现持续增高趋势,表明发生靶器官损伤概率极高,经过有效治疗后,动态血压增高比率较治疗前减少幅度较大证明用药疗效较好。
3.结论
综上所述,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当前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其优异的检测效能及广泛适用性,在临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诊疗过程中也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在24hABPM应用过程中可以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平均血压水平、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有着较好的应用。而在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对24hABPM实施方法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发展与完善ABPM检测仪器,为临床血压测量提供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体验度更高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