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时光中的磨砺
——读《徐迅散文年编》
2021-04-02孙永庆
□孙永庆
喜欢读徐迅先生的散文已经好多年了,从《石牛古洞》到《山心水目》,到《写到虫子的边上》,再到《想起了雪湖藕》,还曾经在《中学语文园地》上选评过《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最近又读了他的《徐迅散文年编》这部大书,该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为《雪原无边》《皖河散记》《鲜亮的雨》《秋山响水》四卷,感触良多。作者的才气,作者的勤奋,作者的持之以恒,时时感动着我。
散文要写出境界,需要有穿越历史和未来的眼光,用这种眼光去观察和感受天地万物,才能使散文达到大爱之境。徐迅是从泥土里滚出来的,泥土的气息已渗入他的身心,他的散文写作自然会溢出泥土的芬芳,这种芬芳是通过鲜亮的语言流露出来的,散文便有了空灵之美。在读《徐迅散文年编》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空灵之美的理解,它是以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为核心,是对所见所闻的事实为形象描述,是文中渗透着作者深深的思索,是作者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格的魅力,是作者融入散文的一股灵气。
徐迅的散文真切而朴实,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把人物和景物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读者目睹精彩画面的同时,也能窥见到作者即景生情和即物明理的情感历程。在《母亲像一盘磨》中,有这样的描述:“母亲就像一盘沉重的磨盘,不停地转着,转着。做完一天的农活和家务,待母亲自己洗完澡,夜已经是很深了,睡意终于浮上母亲的脸。但母亲依然会走到弟弟的身边,默默地看他一会儿,说声‘伢累了!’然后才走回自己的房间。弟弟说,那天夜里,他只感觉母亲一离开他的床边,夜晚一下子就沉静了,死寂死寂的。一种什么东西在他咽喉哽咽,等屋里传来母亲的呼噜声,他也会走到母亲的房里,静静地望着母亲瘦细得像核桃似的小脸……‘这就是娘啊!哥!’”慈母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你能不为之而感动吗?《一座山与一个人》写了与天柱山相伴终生的有缘人,“目送着天柱老人的肉体渐渐消失在天柱山水间,我仿佛看到他化作一股青烟,与天柱山融为一体,雨,很快打湿了人们的衣服,但人们还是久久没有离开。大家知道,这雨,是上苍对他最为深情的怀念——是一座山对一个人的怀念。”也是皖河两岸人们对一个人的怀念。还有像在《雪是大地的粮食》中感叹到“人啊!是不是真的当有一根白发横生在鬓角,就冲淡了童稚无暇的浪漫和激情呢?这悄然而生的如雪的白发!”《泥土里的果实》中体会到“但无论如何,它填充的一个时代饥饿的胃,不像现在只是成就我们可叹的精神乡愁。”
徐迅散文的语言清新自然,像被雨水冲刷过的叶子那样鲜亮。再加上拟人、比喻、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使其散文意境深邃。《雪原无边》中写春雪:“池塘较为具有男子汉的胸襟,大地宽阔而透明的情怀。它周身暗暗滚涌着如春水般温暖的血液。春雪飘飘,雪落池塘亦无声。池塘接纳了春雪,搂在怀里就融化了它,真的就融为一体了,这有点风中调情的意味。”把池塘、春雨写活了;《鲜亮的雨》中写雨:“透过窗户向外望,我看见桃树横斜的枝条,那一串串颗粒状的雨珠,晶莹得就像谁拎的一盏盏水灯,与桃的粉红的花蕾咫尺相持。雨丝均匀飘泻着,那一白一红,仿佛一段崭新的苏州刺绣,亮丽、妩媚”,进而写道:“天空确实没有风,雨是坚决而有力、毫不犹豫地如一根根银针,穿梭着编织大地的绸缎。不一会儿,池塘更绿了,大地更亮了,雨撒起脚丫似的,越发滴落的垂直,非常鲜明地显现出了它的本质——除了鲜艳的鲜,亮丽的亮,它就是下垂的垂,正直的直了。”这是皖河的雨,这鲜亮的雨让我们心生感动。这些诗意的语言表述具有扣动心弦的魅力,语言的穿透力直抵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会让读者产生难以言喻的身心愉悦。
在《徐迅散文年编》中收入了若干读书小品,我喜欢这些清新和朴实的文字,尤其喜爱作者为同时代作家写的读书散记。读彭明艳的散文集《苦水玫瑰》,读出了苦水里的一朵玫瑰,这些文字虽浅显,确又凝重,她的“苦水玫瑰”系列是可以当作一个村史或一个家族史来读的;读《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等散文集,读出了余杰的疲惫,余杰对苏联解体后“出土文物”般作家的认知,大多是隔靴瘙痒,让人们知道了一些事实的真相,对专制文化的抨击却落入俗套,细看不过是隔岸观火,人在天涯,缺少了生命的亮色;读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黑白男女》,读出了小说的基调是温暖的,善良构筑着人性的温暖,小说是对人性温暖与善良的书写。徐迅既是读作家们的作品,也是在读自己,从这些作品中悟出的写作理念,会影响到自己的创作,也会影响到这些作家们的创作,正如作者所言:“写出的作品才会更具有经典意味。”
《徐迅散文年编》一套四本,是徐迅三十余年创作之大成,是他散文创作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当代散文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他从皖河出发,深情地回望着故乡,放眼祖国大地山川河流,期待着他继续前行,为读者创作出更多的名篇佳作。这套书精装印刷,封面设计素雅大气,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