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矿的嬗变之旅
2021-04-02徐海霞
□徐海霞
□焦煤集团工会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河南王封全域实业有限公司前身为焦作矿务局(今焦煤集团)王封矿,1919年由英国福公司建设,至今已有102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王封矿栉风沐雨,见证了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历史,是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
如今,这座煤矿二次转型发展再起航,传承和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将“工业遗存+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生活”有机融合,全力打造“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实现了从百年煤矿到国家AAA级文旅景区的华丽转身。
红色基因承载厚重历史
19世纪末,英国福公司进入焦作矿区,1919年开凿王封大井(称为“西大井”),1921年落底出煤,1923年正式投产,由此开启了焦煤煤炭从工场手工到机器大工业开采时期。
1925年7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声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改善工人生活待遇,这里爆发了历时8个月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盛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抗战爆发后,为保护矿井设备,1300多名矿工冒着枪林弹雨,将矿井大部分设备拆除运往四川,兴建了天府、嘉阳、威远、石燕四个煤矿,为抗战后方工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广大矿工再次将机器设备拆运至山西,建立了石圪节煤矿、五阳煤矿和西白兔电厂。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王封煤矿积极修复巷道,恢复生产,广大矿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以百倍的干劲和热忱投入到祖国经济建设中。1949年至1996年封井,王封共生产优质原煤4300多万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959年5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到王封视察,和矿工座谈,听取工作汇报。多年来,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68项,涌现出全国先进集体采三队,全国劳模、全国煤炭行业特等劳模、“矿山铁汉”丁百元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40余人先后受到国家、原煤炭部和河南省政府的表彰。
1996年,王封矿因煤炭资源枯竭封井停产。在此期间,王封人不等不靠、自食其力,走多种经营发展之路,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化学公司等十多个地面单位,成为全国煤炭企业成功转型的一面旗帜,曾受到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原省委书记李长春、原煤炭部部长王森浩等领导的高度赞扬。2008年,王封煤矿被国家评为“煤炭工业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先进企业”。
文旅融合实施二次创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王封的十几家地面单位陆续退出市场,全面停产,企业连年亏损,最高年亏损600多万元。到2015年底,70%的职工放假待岗,公司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干部职工情绪低落、前途渺茫,曾经辉煌的王封煤矿仿佛一片废墟,企业又一次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2016年5月,王封新领导班子临危受命,担起了扭转企业亏损局面的重任。面对当时千疮百孔的企业,如何找准定位,找到出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亏损局面,解决职工温饱问题,重新树立干部职工的信心,让职工看到希望,成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班子成员一致表态,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职工的期望,要让王封走出低谷,再铸辉煌。
经过多方调研,他们决定立足企业实际,将企业转型发展放到城市规划大盘子中,以焦作市全域旅游定位为依托,以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为抓手,明确了“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旅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将“工业遗存+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生活”有机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了二次转型发展的新航程。
企业转型,思想先行。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了联系职工、教育职工和凝聚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首先从树立全体干部职工的信心抓起,每周五下午组织职工参加政治学习,雷打不动。从学礼仪、学管理开始,让全体员工一点一滴树立信心,提高素质,工会搭建平台,公司董事长亲自给干部职工讲课,讲企业的历史,讲暂时的困难,讲未来的发展,鼓励职工增强转型发展的信心。同时,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专题教育活动,教育职工要适应市场、适应环境、适应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工作,打破“大锅饭”,彻底转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通过持续的形势任务教育,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每个王封人笑容里洋溢着自信,言谈中处处充满了正能量,广大职工对企业的美好蓝图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经过将近两年的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王封最终确立了“龙头带动、两翼发展”的转型思路,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文化三产和工业两翼发展。邀请全国著名规划设计院专家做规划,以英国福公司在王封的原址为基础,利用矿井井架、坑口电厂遗址、铁路旧址,以及百年煤矿原有建筑设施等老工业元素,融入矿井文化,发展都市产业,打造集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让珍贵的工业遗存定格,让煤城人找得回记忆,记得住乡愁。
百年老矿嬗变初见成效
2018年底,“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项目规划正式实施,如今一年多过去了,企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景区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9年11月,被命名为“焦作市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12月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验收,并成功入选“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之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库”;2020年1月,入选焦作市第一批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点名录;8月被焦作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月被评为“焦作市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示范点”;12月份,先后被认定为“2020年焦作市科普教育基地”、“焦作市廉政教育基地”。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财经》《学习强国》《中国煤炭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王封的转型做法和文旅景区建设情况。随着景区建设的逐步推进,“登云台山,游陈家沟,逛西大井”叫得越来越响, 2019年6月份景区正式开园以来,共接待团队和个人游客90余万人次,“西大井1919”已成为了旅游新宠和网红打卡地。
企业的转型发展,也让职工见到了真真切切的红利:企业逐步实现了扭亏增盈,2016年以来经济效益连年增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加17.13%,利润较2015年增加617.67万元;固定资产增加1500多万元;职工收入是2015年的2.6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百年煤矿到文旅景区,王封化茧成蝶,浴火重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王封人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他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传承和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全力打造王封第二个百年辉煌,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