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4-02陈成栋赖丽萍

物流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智能+人才需求跨学科

陈 慧,陈成栋,赖丽萍

(闽江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0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等场合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和成熟,社会传统行业将发生聚变,诞生出许多跨越学科界限和产业边界的“新学科”,人才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探讨物流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智能+”时代带来的人才需求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 “智能+”时代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社会需求变化调查

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1月16 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700 亿件[1],快递行业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对“BOSS 直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三个大型招聘网站2020 年1 月至11 月发布的招聘信息,以“物流”为关键字搜索招聘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物流企业对传统仓管员、传统拣货员、客服等业务岗位人才需求逐渐减少,对智能技术研发人才、大数据产品开发、智能设备实操、维护等人才需求增加,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具备系统性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新型岗位也应运而生,如“AI 数据分析工程师”、“数据分析型采购专员”、“数据分析型仓管专员”、“大数据应用产品经理”、“AI物流场景产品经理”等。

2 “智能+”时代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方面的调整

“智能+”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使物流岗位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化、综合化,掌握多种知识和技术、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智能+”背景下人才需求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同时也对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时代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要求

3 “智能+”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实现“智能+”时代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方面的调整目标,围绕“三位一体”,重点突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工作”两方面的改革,依托四个平台建设,构建“ILTTM2+4”(ILTTM:Intelligence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Mode)培养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ILTTM2+4”培养机制

3.1 两个重点改革领域

在“ILTTM2+4”培养机制中,着重对传统的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根据智慧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及人才需求导向,划分为“智慧物流工程”及“智慧物流管理”两个方向。其中“智慧物流工程”方向更注重培养具备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管理科学深度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以智慧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优化和运营维护为目标,掌握智慧物流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无人机运输系统、快递智能柜、智能化无人仓储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输路线规划系统、无人驾驶配送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智慧物流系统。“智慧物流管理”方向在“智能+“及“一带一路”背景下,更注重培养具备管理科学、经济学及智能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注重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物流行业的管理创新与执行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互联网及物流产业技术经济特征,具备分析和解决行业运行与发展中各类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ILTTM2+4”培养机制中,着重对现有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包括:(1)打破现有以专业教研室为教学单位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依托跨学科科教协同平台进行教学研讨模式。(2)根据智慧物流专业不同方向课程体系调整内容,遵循传统物流业务运作基础知识与智慧物流跨学科交叉融合前沿技术并重原则对现有物流相关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3)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大量的互动教学及实验实践环节过程中培养及锻炼,建议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时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4)“智能+”时代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建议在培养方案设计环节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空间,在专业培养目标大框架下,学生可根据自我目标设定来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要学习的课程门类,形成培养方案个性化定制。同时,根据自我目标设定来选择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三创”项目等形式来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5)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在实验实践环节依托产教融合平台,鼓励多渠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实验实践环节多元评价考核体系。(6)依托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与三创平台,搭建系统化、多样化的三创实践平台,构建科学的“三创”课程培训体系,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课题小组、学科竞赛、物流创业孵化器平台来提高学生“三创”能力,创造浓厚的“三创”校园文化氛围。

3.2 依托四个平台

(1)跨学科科教协同平台。围绕“智能+”背景下“智慧物流”对人才在“素质、能力、知识”上提出的新要求,整合学校资源,探讨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融合平台,在“智能+”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学校特色专业群为依托,培养运用经济管理知识与智能信息技术提升物流行业效率的现代化智慧物流管理人才。

探讨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的学科融合平台,以智慧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优化和运营维护为目标,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自动化技术,面向智能制造培养工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智慧物流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跨学科科教协同平台主要承担智慧物流相关方向的课程教学研讨、教师科研团队搭建,起到科教协同的关键作用。

(2)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与“三创”平台。通过整合教师课题资源,建立“科研小组+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整合各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资源,建立“学科竞赛小组+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物流创业孵化器平台,建立“孵化元+创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建立科学的“三创”课程培训体系,实现“三创理论+实践”的融会贯通。

(3)“1+X”证书制度试点平台。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围绕“1+X”课证融通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能够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互利共赢、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契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建立健全“1+X”快递运营管理、物流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专项工作机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为应用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需求及人才培养行业认可提供办法和途径。

(4)产教融合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平台,积极探索适合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智慧物流培养模式[2]。通过聘任专兼职企业导师,邀请行业企业管理层来学校开展讲座,同时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挂职,在企业中设立“教师工作站”等形式,实现师资的“引进来走出去”。合理安排教学模块,实现企业导师实践经验教学与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的优势互补,打造一支创新的智慧物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4 总结

物流行业在“智能+”的加持下,呈现出核聚变态势,物流人才培养能否跟上行业发展速度一直是高校讨论的焦点。围绕“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工作改革”两个重点领域,依托“四个平台”,提出构建创新型“智慧物流”专业的“ILTTM2+4”培养机制教改理念,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提前布局行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提供思路和方向。

猜你喜欢

智能+人才需求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腾讯云定义“智能+” 万物智联新时代即将开启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后互联网时代的引擎“智能+”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智能钢琴:用“智能+”撬动钢琴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