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探究
——评《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021-04-02孙博
孙 博
(邢台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近代史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很多史学家通过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范式书写着中国近代史。有关近代史的主题问题研究也是众说纷纭,其中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这2个主题思想融合而成的近代史主题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在近代发展史上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一方面抗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的野心,一方面又与封建社会、旧军阀黑暗统治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是其中一种典型的革命史观。无论什么样的史观都集中体现出近代中国人民渴望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振兴与富强,学界无论以何种视域和语境对中国近代史的主线进行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内涵,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想。这种民族奋斗之路是如此坎坷和艰辛,这种梦想的实现之任务一直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中。但凡研究中国近代史主线的学者,都秉承着具体情境和现实关怀相结合的理念,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的原则,在动态中实现线性超越,彰显了中国近代史的叙事方式。为此,中国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撰写的《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一书,对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进行了深入探究。作者的学术研究以思辨见长,其新陈代谢理论体系蜚声史坛,这部著作选取了15篇分析精当、文笔生动的史学文章,按照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论述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原则。
在书中,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中国近代史的痛苦遭遇和艰难前行,不能不使国人对此进行千转百回的思考。复杂的中国近代社会呈现出新旧杂陈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特点,作者还认为要想理解中国近代史,需要依靠思辨,方能揭示中国近代社会的复杂性,需要对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和命题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辨析。作者通过发人深省的一个个课题研究,旨在揭示中国近代史的本来面目和复杂性。作者深入研究了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侵略与进步、革命与改良等之间的关系,让读者理解复杂的历史与人性;还对“中体西用”的历史演变和内在矛盾进行了阐释,探究了近代史线索和军阀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问题;在对道光帝、光绪帝、李鸿章、孙中山与鲁迅等历史人物研究上,作者主张将人物放到时代与社会变迁过程中,“知人论世”地加以考察、认识和理解,以揭示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真实再现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以专题讲义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如风俗流变、乡村建设和灾荒人祸等问题,还兼顾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外交与社会等各方面,各个选题令人耳目一新,有力地彰显了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的社会可谓时而骇浪滔天、时而峰回路转,家国前途和民族命运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民疾苦是那样令作者激荡心弦。作者将万象杂陈的近代社会作为朝夕思辨契机,认真考察历史势态和占有资料,从存在去思辨事变的由来及其演进以寻找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的线索进行了思考,探究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中国近代史主线一直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重要问题,其实中国近代史主线是以近代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逻辑而展开的。主要有阶级斗争的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思维过程这种方法论,探寻中国近代史的主线,由于不同史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映照而生发出多条主线。在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关爱国与卖国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爱国的要旨、洋务与崇洋、主战与主和等问题;在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问题中,重点阐述了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在论述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问题上,作者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开拓性的人物,李鸿章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情怀和民族主义之情;在论述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时,主要介绍了新军的缘起与扩编、革命党人与新军、武昌起义时的新军;在论述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关系问题上,主要阐述了近代军阀的演变过程、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之区别、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军阀所反映的近代社会的复杂关系和对军阀代表人物的认识。
中国近代是一个最富思辨和朝气的时代,西方先进思潮和资本主义新事物严重冲击着古老的中国。中国先贤们经过艰苦思辨认识到中国挨打受欺的原因,他们掀起了维新变革和改良运动,通过前赴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一次次血雨腥风的革命浪潮都是经过艰苦思辨后的产物。作者基于中国近代史的现实提出了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在历史感触中不断追溯历史和寻求前因,以了解历史的真象。作者通过历史思辨撰写出了大量诸如农民战争与人口问题、“夷洋”之辨、革命与改良等脍炙人口的史论文章。近几十年来,研究我国近代史新著成果颇丰,研究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研究视野开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展开历史叙述。近代史的研究范畴由内政到外交、由思想文化到社会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层次与面相,如研究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庚子事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近代新旧之间的士人与学人、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等,包含很多治史感悟和历史思考。作为历史学家,其最高天职就是研究人类历史生活和理解历史,体现其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该书能够引导读者走近中国近代史、思索传统文化和历史原生态等宏观与微观问题,极具理论深度,令人深思。